lrl0701
 页 | 末页
1
lrl0701发表于 2020-12-11 19:01:3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序言:

本条之后的内容是继中医经典案例分析1(这主要是伤寒论,我基本一条一条打字,一字一字分析,因为后面的太难实在是啃不动了,就没完结)之后的,现在开始预习金匮要略这本书,伤寒论还好学,有条可寻,条例分明,而金匮要略却非常简单明了,其深层意思很难理解,虽然有这么多年的间断的学习,也有了一点的功底吧,再加上前两天我第一次确有专长面试被刷,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这人就是你说我好,我就好上加好,你说我不好,我便努力做好了证明给你看。有证没证都无所谓,我只不过是喜欢中医而已。如在数学领域的民间科学家,费马,不知道的大家百度去,随便一个小问题困绕了数学领域几百年;最近几年还有一个刘忆慈么,他写的流浪地球不也很火么,他本职也不是干这个的。闲话不多说,随后的这几个月里,咱就学学所谓的时方代表方剂(每个方子都有它的背景和原因,我们应该正确的认识它,看看它里面的伤寒影子)和预习预习金匮要略这本书,俗话说,外感找伤寒,杂病找金匮么。再说了,伤寒论本尊为经方,而桂枝汤被称为方书之祖,在这些时方代表方里看看伤寒是怎么衍生出来的。

有人说中医不知道从哪学

我告诉你,任何地方都可以学,随便一个问题都可以学,还在为不知道从哪学的都是在找借口。

先抄一篇(加有疑惑感悟),以表达我对医圣的尊敬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这是题纲,或题眼,为什么有痈脓的呕家,我能想通,)

夫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又定了一个家,伤寒里有好多家,如饮家,呕家,疮家,虚人等等)(饮停心下,我想到了小青龙,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小半夏汤,大半夏汤,也许有的方子不合适,但或许与饮有关吧)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及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第一点:消谷善饥,和饥而不欲食的区别,前面是胃热亢胜,而消谷善饥,第二个是胃阴不足,以致胃中虚阳不能化食。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事。前面则可用白虎汤等以清胃中多余邪热,后面则可用益胃汤等以滋胃阴。第二点,好多人不理解,重发汗为什么亡阳,汗液不是为阴吗,为什么亡阳呢。我的理解是这样的,阴阳互相转化,阳为无形之物,必须以阴为载体,如果阴液少了,则阳气无所依俯,以致很快消散,这里我能想到伤寒论里面的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等,所以在后世的治疗原则中有一条,阴液不能速生,而阳气则可以速生来治疗一些急重症,大量补气以固脱,如独参汤。反过来另一条就是: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你可看看治疗一些中风的病症的时候,里面都要加活血的药,这就是根源所在。)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本条有个病名,就是胃反。另一个脉弦,不是少阳病的有脉像么,本条还理解不了太深,先抄出来)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血不足则胸中冷,我感觉是不是理中丸或汤之类的呢,血汗同源,重发汗为亡阳,这里的血不足也就胸中冷,也是阳不足的表现吧)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感觉是错别字),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再次强调病名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不是胃阳不足,不能消化食物吗,这和前面的饥不欲食的区别呢,饥不谷食,是明显的虚阳不能消化食物,而这里的,朝食暮吐和暮食朝吐,没明显批出阴阳变化,我感觉比饥不欲食更重一些)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题纲和题眼)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则愈。(此条和伤寒论里的(本来就是一本书一个人写的哦),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何其相似,只不过后者名气更大罢了)

下面条文极其简短,理解不透先抄出来。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这里的茱萸汤就是伤寒里的吴茱萸汤吧,吴茱萸为大热之药,或以体会一下)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伤寒里有五个泻心汤,大黄泻心汤(热痞),半夏泻心汤(痰痞),生姜泻心汤(水痞,其原文有干唉食嗅,雷鸣下利),附子泻心汤(阳虚痞),甘草泻心汤(气虚痞)。这里半夏泻心汤的成份是:半夏,干姜,黄苓,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加生姜就是生姜泻心汤,去人参就是甘草泻心汤。这里只说方药的选药是这样的,伤寒论里还有同样的几种药,而方名不一样的,例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还有一个没想起来。)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还没看原文,看和前面的泻心汤有何区别)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不说明)

呕吐而病在隔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本方和猪苓汤有何区别,猪苓汤是: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和阿胶。还有一个名方就是五苓散:猪苓,茯苓,泽泻,桂枝和白术)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细加体会)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细加体会)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没详细参研,应加重视)

食入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这是我今天的一个重点,一个方子在你心里有多深,你体会也就多深。在伤寒论里有条水入即吐者,此名水逆,五苓散主之。而这里是食如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不得不详加体会,因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里面已经有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了,为什么这里又命名一个大黄甘草汤的方名呢,用前三个的加减不也行吗。得深深的体会医圣的用意哦)我是放在心里了。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吐后,渴欲饮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好像有一个文蛤散吧,有何区别)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这又和吴茱萸汤的区别呢)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这些方子怎么都好相似呀,得好好学学)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前面不还用的四逆汤么,这里怎么就换了。在伤寒论里,有好几个四逆字样的汤名,如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四逆散: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四逆散又衍生出逍遥丸和柴胡疏肝散),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芍药,细辛,通草,炙甘草,大枣;(和桂枝汤多像呀,加了当归,把生姜换成细辛和通草了,具体应用就看自己认识的程度了),还有一个茯苓四逆汤:茯苓,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就是四逆汤加茯苓和人参。这里特别要注意两个字的区别:烦和躁,一般来说,烦为虚,躁为实;有时候两者也写一块用,但不得不细细体会其中深意。以后得细细体会橘皮汤与这几个方子的区别)。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如前)

夫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之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哎呀,这又是经旨呀,得好好体会,手足不仁,我感觉就是手足麻木的意思,欲话说痛轻,麻重,木难治呀。原来是五脏之气要绝于内呀。哪五脏之气如何补呢,不就来到四君子,补中益气,补阳还五等汤上来了吗)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细细体会)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前一句意义我能体会到,后一句还不太懂)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 弱者,今自愈。(略)

下利,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略)

下利,脉 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略,本条是抄着抄着丢了,脓血下面说)

下利,脉 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略)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略)

下利,寸脉 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伤寒论也有好几条判定有脓血,但后面各家都各说不一,这里体会不到这么深)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都下利清谷了,里阳已经很虚了,还敢攻表症,是不要命了吗,在伤寒论里有明确条文来说表里同病时,是先治表还是先治里的,或汗吐下与里症矛盾的时候要怎么处理,核心意思就是先救里,再攻表,这是中心思想;但二般情况之下会有急下存阴的情况 的。)

下利,脉 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发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哦,戴阳症为下虚,虚阳浮于上的原因。)

下利后,脉 绝,手足厥冷。日卒(这两为一个字,打不出来)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 不还者死。(略)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本条是重点,医圣回答了前面的问题,腹胀满是气虚,身体疼痛应为寒邪重,真阳虚,所以温里用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这里我有个看法。虽说攻表宜桂枝汤,但桂枝汤我觉得真的不是不是攻表的方子,而是和方的代表,身体阴阳自和,然后喝稀粥一碗,以汗出有源。桂枝汤列为首方,其前后的文字都可看出是让人身体阴阳自和。)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就是二般情况了)

下利,脉 迟而滑者,实也,利未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看到了么,这里直接用大承气汤:大黄,芒硝,厚朴,枳实;小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厚朴三物汤同小承气汤,只不过用量不同罢了;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炙甘草。这里直接选用了大承气,用之不疑,疑之不用,要用就来最大的,也就是病情等不得拖延。)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略)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略)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这时因有下利,则用小承气了,想想医圣的心里的意境)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略)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和秦皮。我记忆中有三个方子与协热下利有关:桂枝人参汤(虚证下利,完谷不化),葛根苓连汤(是热邪),白头翁汤之下利是热毒很重的哦)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看到了吧,烦和躁的区别,一般说烦就是虚证,烦这个字是病人自我感觉,什么什么麻烦的不行,等等,一出现烦,我们就马上要想到是虚阳,是阴虚,这是纲领。而栀子豉汤在伤寒论里是治疗热郁胸隔症的,这里我们当细细体会其区别)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我前面说了几个有关四逆的方子,没有提到本方,是因为我对本方认识不够深,还有猪胆汁等,是治疗阴盛格阳症的。(以后记死喽,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法出而厥,用通脉四逆汤。就和我记干唉食嗅,雷鸣下利用生姜泻心汤一样,我用了好几次了,夏天,饮食不洁或多食生冷就会这种情况 ,一般一副药就好了。伤寒杂病论组方用药,精到什么程度,有是病用是方,药到病除。)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这又是什么方子,和桑菊饮(杏连苇根薄桑菊,桔梗甘草八药完:杏仁,连翘,芦根,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甘草),补肺汤等有何区别)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附方:《千金翼》小承气汤方,治大便不通,哕,谵语。

《外台》黄芩汤,治干呕下利。


唉哟,总算是抄完了,我打字很快的,抄的过程中还不免丢了这条,忘了那条的。也不知道两千年前,我们的张大夫,张医生,张仲景,张医圣是如何在烛光(那个时候都没有烛光的,想想都觉得好辛苦)下一字一字的写在竹板上的。我抄写的目的,就是想体会体会这种感觉,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要治病救人,又要用心总结,还要写出来,最关键的是写出来,很费时间和精力的哦。医圣是如何做到的,对病情的理法方药,研究的如此精准。

写这个东西太费精力和时间了,我今天想要说的东西一点也没写出来。好了,我先不写这些吧,好好背背我的那些代表时方方歌吧。


这个金匮要略挂图,几块钱就可买到,但又有几个人认真的读过呢,只不过是附庸风雅,挂在诊室里,显示自己知道的多点罢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过不过确有专长吧,你不让我过,还能挡住我学中医不成。就和郭德纲说的一句话一样,当年我拼命的往你们的群里进,想给你们当狗,你们都不要我,怕我咬你,硬逼着我出来,我化身成龙了吧。题外话了。

再说点感悟:中医这个东西和中医人的一切都有关联。知识面非常之广,小孩子的时候(只少结婚以前是学不懂的),学不懂,有些东西体会不到,它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联系,你可以把阴阳五行等等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年龄大了,体会到了,再到学精深了,我感觉就有些迟了,但也只能这样了。

这次就到这吧,让我好好再学习学习。再写。很累,真的很费精力哦。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xujianwu
推荐
xujianwu发表于 2020-12-11 23:34:56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lrl0701 发表于 2020-12-11 19:25
我就当为中医的宣传和学习做点贡献吧

楼主也喜欢中医经典建议你看下李雪华教授讲的金匮要略在优酷里面!楼主方便的话我+下你的微信我们共同学习我的微信15717829991

  • 投票 1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2
 楼主| lrl0701发表于 2020-12-11 19:25:03 | 只看该作者
我就当为中医的宣传和学习做点贡献吧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4
 楼主| lrl0701发表于 2020-12-12 08:02:27 | 只看该作者
xujianwu 发表于 2020-12-11 23:34
楼主也喜欢中医经典建议你看下李雪华教授讲的金匮要略在优酷里面!楼主方便的话我+下你的微信我们共同学 ...

中基,中诊,伤寒,金匮,视频我都下载后刻成光盘了。

但就如我前面所说,这些东西对现在来说还是事吗,几块钱就能买到书,网上不要钱也能下载或看到原文。但能把知道装到自己脑子里有或说是用心的有多少呢。我不知道,但感觉不会太多。我写这个的目的是为了用心,用心,再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原意。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思求经旨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共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5
 楼主| lrl0701发表于 2020-12-14 10:29:07 | 只看该作者

我不知道别人说过没有,但我是说过的,一个方子在你心里有多重要,你内心理论有多深刻,才能对病情分析越接近真像。

下面这些方子是我相对来说认为很重要的。

写贴贯例,先写方名,再默写方药,在我的认知水平内加以阐述和对比。

补中益气汤:参芪术归草,升柴陈姜枣。(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这个方子我很重视的哦,伤寒论以桂枝汤为首,汤头歌以四君子汤为首,我觉得这个方子也很重要,他每个医生写的书,把谁排头,不是随意的,我们要细细体会他想要传达的意思才好。这个方子我们可以看一看,当归补血汤是什么,不是黄芪和当归么,且比例为5比1,补血益气健脾理气,多好呀。


归脾汤:参芪术归草,苓志枣香龙姜枣。(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这个也很重要,看看它和前方的区别,都有参芪术归草,本方是治疗心脾两(阴)虚的症状的,像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都应该有很好的疗效的。我忽然想到了和酸枣仁汤的区别:酸枣甘草川知苓(酸枣仁,炙甘草,川芎,知母,茯苓)(我的这些口诀里,川zhi苓太多的,有枳实的枳,有栀的栀,有知母的知,得详细分辨一下才好使哦)。可以看看两方的区别,前者有:人参,黄芪,白术,当归,远志,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后都有川芎,知母。共有酸枣仁,茯苓,炙甘草)。一个有川芎,有个有当归。而当归和川芎,又名佛手散,是治疗妇女痛经的经典方药。我们不得不细细体会区别,后面的逍遥丸和柴胡疏肝散也是这样的,一个有当归,一个有川芎。


完带汤:白术山药各一两,芍五参二车三钱,苍三草一陈五分,荆芥五分柴六分。(白术,山药,白芍,人参,车前子,苍术,炙甘草,陈皮,荆芥,柴胡)

这个方子我也很重视。是治疗妇女带下病的底方,我认为的。来源于傅青主的书。很好的,我连剂量都背上,妇女的带下病,无非与肝脾肾三脏关系最亲密。这个方子,柴胡和陈皮,轻轻疏肝,重点以白术,山药,健脾化湿,湿去何来带下呢。其它各色带下病,都应以这个为底方,随症加减 ,我觉得效果应该不错哦。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加莲薏砂和桔山扁。(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莲子仁,薏苡仁,桔梗,山药,扁豆)

这个方子是我的核心,也是重中之重,可以看下我前面的贴子,我基本就会一个参苓白术散,它来源于四君子(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看看本方方名不就是参苓白术散吗),四君子名列汤头歌之首。加减也很多哦,加陈皮,半夏,就是六君子汤,再加木香和砂仁就是香砂六君子汤,六君子去半夏又名异功散。

再看看里面的方药,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这四药方名为二陈汤,二陈汤是治疗痰饮症的基本方。二陈汤又是减肥的底方,因为胖人多湿,湿不去何以减肥,这样大家都应该熟悉些吧。所以我一般很爱用参苓白术散,尤其是儿科,小儿的疾病本来没什么杂病,阳长有余,阴长不足,健脾化湿,填补骨髓(可以用六味地黄丸呀,别以为是男人的药,它制方本意就来源于儿科的哦)是核心要义呀,但儿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病情转化迅速,这点我们一定要注意。


一贯煎:一贯煎用六个药,枸杞生地和当归,沙参麦冬川楝子。(枸杞,生地,当归,沙参,麦冬,川楝子)

这个没什么想说的,只不过背到这儿来,就拿来背一下。枸杞,生发,沙参,麦冬,滋阴润燥,当归补血,很明显就能看出来它的适应证的,肺阴虚咳嗽也能用呀。说到这里,完了看看和沙参麦冬汤的区别,和清金化痰汤的区别。


银翘散:银连桔牛薄荆豉,竹草芦根十药全。(银花,连翘,桔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竹叶,炙甘草,芦根)

这又是一张名方,只不过是现在非常常用罢了。一切温热病症初期,都选用的是银翘散的。重不重要,自己看吧,我们有必要把它记住喽。


九味羌活汤:羌防苍辛白芷,芩草生地姜葱白。(羌活,防风,苍术,细辛,白芷,黄芩,生地,生姜,葱白)

这个方子应该是时方的代表吧,最常听的这个还是人参败毒散,还有荆防败毒散。后面有,到了再说。

这里有一个方子得说一下,那就是防风,黄芪,白术,这三药又名玉屏风。也很重要哦。


桑菊饮:杏连苇根薄桑菊,桔梗甘草八药完。(杏仁,连翘,苇根,薄荷,桑叶,菊花,桔梗,炙甘草)

这个也不想多说了,嗓子难受,咽咳不爽,肺部燥咳都可用的,想想伤寒论里的桔梗甘草汤,苦酒汤,不都是治疗咽部不爽的病症的吗,有伤寒的影子哦。


止嗽散:桔荆紫陈草二白。(桔梗,荆芥,紫苑,陈皮,炙甘草,白前,百部)

还是桔梗甘草汤的影子,再加荆芥以祛风,陈皮理气,紫苑,百部以润肺,(分析的不太准,因对白前,百部等不是太熟悉)


人参败毒散:柴胡前胡川枳苓,羌活独活参桔草,生姜薄荷各少许,十二药成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羌活,独活,人参,桔梗,炙甘草,生姜,薄荷)

这个方子得好好说道说道了,有一口诀:虚人感冒败毒散么。看看就是这些成份了。看看它和荆防败毒散的区别

荆防败毒散:柴胡前胡川枳苓,羌活独活(荆芥,防风)桔草,(不要生姜了)薄荷少许,就是荆防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茯苓,羌活,独活,荆芥,防风,桔梗,炙甘草,薄荷少许组成荆防败毒散。

后面还有一个参苏饮。和这个的区别。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据说这些方子是因为伤寒论的方药条理太明确,一般人不好分辨,所以才有了这些所谓的万能方药,就是感冒不用分辨的那么清楚,基本都管用。唉,不知道怎么想的哦。一个伤寒论七十多个药,组成一百一十二个方子,都捋不清,何谈这些呢。(我只代表自己一人之言,有人支持这些药的,可以说理,但不要攻击我哦)


大青龙:麻黄汤加石姜枣。(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石膏,生姜,大枣)

这个方子我是没记住组成,又拿过来记一下。这个方子很重要。四个字:龙升雨降。休表寒邪闭郁很重,继尔里热也郁的很重,所以才要龙升雨降。非常经典。麻黄用量非常大。不然不足以龙升。雨降是靠石膏来降里热的哦。

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这是伤寒论原方,就四个药,起名多大气。中国古代文化里,左青龙(大青龙,小青龙(麻桂芍细草干姜,六药皆是三两同,五味半夏各半升,八药组成小青龙)),右白虎(这就是白虎汤),前朱雀(我不知道是哪个方子,但应该有),后玄武(即真武汤(苓术芍姜炮附子)),还有一个中间的方子,中为土,后世医家认为黄土汤可以的。这个就聊到这里吧,真的是博大精深,后世之人,谁敢起这么大气的方名。


四逆散:柴芍枳甘。(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

这个方子也太经典了,它经典不经典不重要,但它衍生出来的两个方子现在非常有名哦,就是后面的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

这里我想提的就是伤寒论里的几个四逆方名的方子,虽说都有四逆的字样,但方药完全不是一回事,它是以肢体症状来命名的。都有四肢发凉的感觉,但其本质又各有不同。

如四逆汤,如四逆散,如当归四逆汤。得好好理解和学习哦,一个方子你认识有多深刻,理解有多透彻,看病才会有多对症哦。


柴胡疏肝散:柴芍枳甘,香川陈。(柴胡,芍药,枳实,炙甘草,香附,川芎,陈皮)

这就是从四逆散出来的方子,看看方药组成罢了,非常重要,一切肝郁气滞都可用,但切记过用伤阴哦。


逍遥丸:柴芍当甘,苓术姜薄荷。(柴胡,芍药,当归,炙甘草,茯苓,白术,生姜,薄荷)

这个方子不多说,但凡是个女的都知道这个方子的,方名也不错,逍遥吗,真的很重要。

关于妇科的方子,有这个,还有前面的完带汤,还应该有一个四物汤。

四物汤:当归,川芎,熟地,白芍,

四君子加四物汤即为八珍汤,也非常重要的哦。

还有一个叫毓麟珠的方子,是治疗女性不孕的一张名方(我一亲戚用了些方,就怀上孩子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怀上的吧,咱也不敢独得天功,总之不错哦,分析下方药医理就是了,我以前的贴子单独说了的),可以看看其方药组成,无非就是这些,陈修园说的好,后世这些医家,不说怎么把这些方子捋清捋顺让后人们学习的时候快一些,反而怎么乱怎么来。好彰显自己的本事。


化肝煎:陈青丹栀少泽贝。(陈皮,青皮,丹皮,芍药,泽泻,贝母)

这个也不多说


越鞠丸:香川陈苍曲。(香附,川芎,陈皮,苍术,神曲)

这个很重要,五六治六郁,特别典型的方子哦。


四磨汤:沉香槟榔人参乌药。

后面这三个方子是手边有四磨汤口服液,用于治疗小儿食积等症不错,也就拿来学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人参换枳实加木香为五磨汤,五磨汤加大黄为六磨汤。


五磨汤:前加木香,人参换枳实。(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


六磨汤:五磨汤加大黄。(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大黄)


这次就分析学习到这里吧,中医呀,能背多少就背多少,真的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呀。你把这些方子能背下来了,它们治疗什么方向,还是很明显的事么。

不过我还有点不满意就是大家都说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而这些只能是记记方药组成,效果大体差不多,但具体用量的配比,多是自由化裁。我感觉不对,你都不会走还想跑,还是好好研究伤寒和金匮吧,里面方药组成和剂量如果严格,我们不应该好好研究一下么,最关键的人家有效果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6
 楼主| lrl0701发表于 2020-12-23 21:15:17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学习是一件很累的事情,卫生纸上抄一遍,电脑上再打一遍,虽说我打字很快的,就这也很累,思绪飞的快,手上来的慢,每天忙完自己的事情,有时间了就学习一会,先在卫生纸上,抄写金匮要略原文,我是按教材抄的,抄的过程中,可以看下面的释义,想想自己遇到的情况 ,如果理解本条文,通过这么多年的自学伤寒论,我发现金匮现在看起来不是那么难了,起马能看进去了,要看金匮,必须看懂伤寒,因为伤 寒对病症分析的详细,而金匮非常简略。

就拿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来说吧,痉病给了三个方子:瓜蒌桂枝汤,葛根汤,大承气汤。

后世把痉病分刚痉和柔痉,柔痉用瓜蒌桂枝汤,我们不得想想其中的道理么。等等 ,我想的太多,手上打不出来那么多。

伤寒论开篇,桂枝汤,桂枝加杏子汤,桂枝加厚朴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和葛根汤就差麻黄一药),桂枝加附子汤,小建中汤,我们不得想息为什么吗。

湿病给了一系列的方子,如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已黄芪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这六个方子。我们不得想想为什么吗。大家都知道,外感找伤寒,杂病找金匮,我们不得从医圣给我们的书里面找点思路吗。风湿,怎么才能去呢,怎么得得呢,书上都有答案。

痉湿暍第十八条:风湿相膊,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些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汗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这就给了我们的思路,怎么去治疗风湿的问题。

麻黄加术汤,就是麻黄汤加白术四两,而麻黄汤大家都知道是治疗伤寒表实无汗证的。加白术四两就治疗风湿了吗。这里为什么不加苍术呀,苍术不更好吗。

完带汤不也是祛湿的吗,多加白术,山药,不好吗。我觉得是可以的。

还有后面的三个方子,其实就是桂枝,白术,附子,这三个药,换来换去,但哪个医生,敢说它不对呢,不是尽说好听的,往上凑合吗。那桂枝白术和附子这三个药的组合是不是就是我们治疗风湿的底方呢。

关于暍证给了两个方子,白虎加人参汤和瓜蒂散。


不写了,有事。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