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
 页 | 末页
1
X-DC发表于 2020-12-22 10:41:2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输液性静脉炎是由输液过程中多种原因导致的静脉血管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周围血管出血、血栓形成等。


静脉炎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量,那么防治静脉炎,有计可施么?


静脉炎的评价标准


美国静脉护理协会(INS)将静脉炎分为以下几个等级。


微信截图_20201203164055.png


静脉炎的产生原因


药物对血管内膜的直接刺激是产生静脉炎的重要因素,其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可进一步导致炎性细胞浸润、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等不良结果。以下列举了引发静脉炎的常见诱因。


1. 细胞反应


  • 化疗药物因其细胞毒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损伤正常细胞,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如长春瑞滨,在给药前 6 分钟内,静脉炎发生率为 16% - 33%;

  • 化疗药物(如多柔比星、环磷酰胺)会引发细胞过敏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改变,药液外渗导致静脉炎;

  • 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高浓度输注也可使内皮细胞间黏液因子(ICAM-1)表达增加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 酸碱性


人体血液 pH 范围:7.35 - 7.45 ,INS 指南指出,pH > 9 或 pH < 5 时,静脉炎风险显著升高,血液 pH < 4.5 时,静脉炎发生率高达 100%。


药物引起血浆 pH 波动会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从而引起免疫反应如水肿、血栓等。如左氧氟沙星(pH 3.5 - 5.0)呋塞米(pH 8.3 - 9.3)、万古霉素(pH 2 - 4)。


人体血液流速过慢时,过酸或过碱的药物与血液融合过久,血液中的缓冲物质不能及时中和血浆 pH 也会对血管产生刺激。


3. 渗透压


正常血浆渗透压为 280 ~ 320 mOsm/L,当渗透压超过 600 mOsm/L时,静脉炎发生风险最高。高渗溶液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坏死,释放前列腺素、组胺等,引发血管出现炎性病变,表现为血管收缩、萎缩变硬。


临床常用的 20% 甘露醇、50% 右旋糖酐等,渗透压均高于 600 mOsm/L,使用时需密切观察。


4. 不溶性微粒


不溶性微粒随着血液循环会对血管内壁产生刺激,改变血管壁正常形态,损伤血管内膜,促使血栓、肉芽肿形成,导致局部循环障碍,进而发展成静脉炎。


不溶性微粒的产生与放置过久或不合理配伍有关,如 5% 葡萄糖溶液 + 中药注射液(血塞通、红花、香丹),葡萄糖酸钙+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头孢曲松钠,地塞米松+维生素 b6 等,配伍后微粒数目会显著增多。


5. 其他因素


药物浓度过高,超过血管缓冲应急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也会对血管内膜产生刺激,引发静脉炎。


此外,在药物溶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尽管输入药物浓度降低,但由于液体总量增加而延长了药物的血管存留时间,对静脉损伤的程度反而加重。


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可引起皮肤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局部组织出现缺血、缺氧,严重可导致静脉炎的出现。


静脉炎的防治方法


美国护士输液协会认为,静脉炎的发生率应控制在 5% 以内,下让我们看看有哪些方法可防治输液性静脉炎。


1. 多磺酸粘多糖乳膏


沿静脉涂抹,可促进血肿和水肿的吸收,抑制血栓的形成和生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抗炎、抗渗出并促进伤口愈合[1,2]


2. 水胶体敷料


水胶体主要成分为羧基纤维素钠,可抑制 ICAM-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粘贴后形成闭合低氧环境,促进毛细血管增生和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渗透液的吸收。此外还可溶解纤维蛋白,维持组织正常代谢[3]


3. 山莨菪碱


研究表明,山莨菪碱可抑制 ICAM-1 的表达,可有效治疗因 ICAM-1 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表达而引发的静脉炎[14]


临床中可将山莨菪碱与生理盐水混合,配成 2% 溶液,湿敷患处。


4.硝酸甘油


局部涂硝酸甘油软膏或硝酸甘油贴可扩张局部血管,增加血流量,加快药物浓度稀释[4]


5. 硫酸镁


硫酸镁中的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舒张,促进炎症吸收。


临床上常使用 50% 硫酸镁湿敷防治静脉炎[5]


6. 利卡多因


利多卡因穿透性强,弥散性好,局部湿敷可降低血管脆性,减少药物渗出,改善循环,纠正组织缺氧[6]


7. 肝素


肝素可抗凝,抗血小板聚集,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同时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炎性渗出,促进肿胀消散和局部组织修复,起到抗炎消肿止痛的作用。


可使用肝素钠乳膏外涂或肝素液外敷[7,8]


8. 糖皮质激素


能稳定生物膜,阻止致炎、致痛及致敏物质释放,同时能够降低局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减轻炎症扩散[9]


化疗前输注地塞米松,可抗炎、抗过敏,减轻静脉反应和疼痛[10];外涂莫米松软膏、氟轻松乳膏也可降低静脉炎发生率[11]


9. H2 受体拮抗剂


可抑制组织胺等血管活性物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药物从血管渗出[12]


研究发现,化疗前给患者静滴西咪替丁 200 mg,可预防长春瑞滨所致静脉炎,有效率达 94%[13]


10. 七叶皂苷钠凝胶


是一种中成药复合制剂,含有七叶皂苷钠和水杨酸二乙胺,其中七叶皂苷钠具有抗炎、抗渗出和减轻组织水肿的作用;水杨酸二乙胺可以减轻炎性反应[15,16]


小结


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机制较为复杂,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结果。了解分析静脉炎产生的原因,掌握输注药物的理化性质、作用特点对于防治药物的合理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