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
 页 | 末页
1
X-DC发表于 2021-3-3 09:42:2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案例分析


患者:男,7个月

主诉:入院前半个月夜晚经常无故哭闹,入睡后头部多汗

入院生命体征:T:36.3℃,P:104次/分,R:30次/分,体重:7.5kg,身高:64cm,轻度“O”形腿。

辅助检查:

血常规:1.血清钙正常,血清磷降低;2.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影像学检查:腕部骨垢段钙化带模糊,并有杯口样改变

诊断: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反思:该患儿目前处于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激期,相较于初期更难治疗。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将进一步恶化,导致患儿牙齿不整齐、产生“鸡胸”或“漏斗胸”以及语言功能发育迟缓等问题。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属于儿童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不良疾病,该病大多数是因为儿童体内缺乏维生素D导致的一类钙磷代谢失常,钙盐的缺乏使沉着与儿童骨骼的部分不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部分缺乏钙盐,引起骨骼病变,多发于婴幼儿时期。而且有研究报道,该病的出现与生活方式有极大的关系,而且,该病除了对骨骼具有一定的影响之外,还对患者的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损害作用,长期危害患儿的健康成长。


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


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并可影响肌肉发育及神经兴奋性的改变。因此年龄不同,临床表现不同。佝偻病的骨骼改变常在维生素D缺乏数月后出现,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的婴幼儿佝偻病出现较早。儿童期发生佝偻病的较少。重症佝偻病患儿还可有消化和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行为发育和免疫功能。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本病在临床上可分为初期、活动期、恢复期、后遗症期。

1.1初期

多见于6个月内的佝偻病患儿,尤其是<3个月的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闹、夜间啼哭、睡眠不安,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出现枕秃。

1.2活动期

佝偻病初期患儿若不及时治疗,症状继续加重,进入激期。患儿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钙磷代谢失常和典型的骨骼改变,如颅骨有压“乒乓球”样感觉,“方颅”、前囟闭合延迟,生长发育停滞,出牙迟缓,胸廓呈“鸡胸、漏斗胸”,肋骨处突起形成“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隆起形成“佝偻病手足镯”,严重的形成膝内翻(“0”型)或膝外翻(“X”型)畸形,全身

肌肉松弛、乏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致腹部膨隆。重症患儿脑发育也受累,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

1.3恢复期

经治疗和日光照射后,临床症状逐渐减轻,病情恢复。

1.4后遗症期

部分重症佝偻病患儿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此期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线检查骨干骺端病变消失,不需治疗。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


1.营养不足

营养不足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维生素D合成不足,一个是维生素D的摄入量不足。维生素D的合成需由皮肤经日光照射,因此日光照射不足可能造成维生素D合成不足,进而引发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天然维生素D的摄入主要来自于动物性食品,如动物肝脏和鱼肝中含丰富的维生素D2,黄油和牛肉中含少量的维生素D2,这类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量不够进而导致婴儿患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生长过快

生长过快导致患儿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发育,从而导致患儿患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一般早产的双胞胎婴儿容易因这种因素致病。

3.围术期维生素D不足

母亲妊娠期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且对维生素D未及时补充;母亲患肝肾急病慢性腹泻。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


1. 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室内干净整洁,适当通风;每日清洁患儿皮肤,勤洗头;多给患儿换衣服和枕套。

2.对症护理

对患儿骨骼发生病变的部位进行矫正,可以固定住患儿下肢对其进行按摩:“O”型腿患儿按摩其外侧肌肉,“X”型腿患儿按摩其内侧肌肉,“漏斗胸”按摩患儿腰骶部。注意“鸡胸”患儿3岁前以治疗佝偻病为主,3岁后以矫正为主。

3.补充维生素D

增加患儿户外活动让患儿适当照射阳光,10-20mim/天为宜;按照医嘱给予患儿服用维生素D制剂。注意不要过量,以免患儿维生素D中毒。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


1.0~18岁儿童的预防

1.1维生素D补充

初始时间尽管已经大力提倡妊娠后期应该给予补充维生素D,但是在我国新生儿期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仍然很严重。因此,在新版《建议》中不再延续旧版中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的方法,提出了应该于出生后即开始补充维生素D,以其减少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1.2维生素D补充的年龄阶段

近年来,由于城市高楼林立,使儿童缺乏户外活动场所;过早地进行“拔苗助长”式的幼儿教育,失去户外活动的时间;有的父母因怕子女外出生病、遭遇危险,使儿童和青少年在室内的时间越来越长,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因此,新版《建议》指出: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预防应从围生期开始,以婴幼儿为重点对象并持续到青春期,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应进行广泛宣传教育,使父母及看护人学到有关的知识。

1.3补充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

补充维生素D的每日预防剂量在不同国家,地区,甚至不同时期存在着差异。近年来王晓新版《建议》维生素D的预防剂量为400~800U/d,可以根据北方或南方,冬季或夏季等不同情况选择400U/d或800U/d。至于孕后期妇女维生素D补充剂量仍采用我国2007年的建议每日800~1000U/d。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儿生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800~1000U/d。连用3个月后改为400-800U/d。

1.4日光照射

日光照射是获取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影响日光照射的环境因素较多,如季节、气候、空气污染、时间、纬度等,同时皮肤色素沉着、防晒霜、衣着等亦明显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室内活动增多进一步减少了户外活动时间。因此,为保证儿童的骨骼健康,冬季应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夏季可到室外阴凉处活动,孕妇及儿童尤应注意适当晒太阳。

总之,应做好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的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大力提倡多晒太阳;应用维生素D防治时应注意掌握剂量和时间,密切观察、定期随访,以期达到降低维生素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

ICU护理之家  田香妮 孟滢滢

参考文献:

[1]马巧.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护理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0):105-106

[2].维生素D缺乏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建议解读

[3].白秀莲,赵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治进展[J].云南医药,2014,35(03):376-379.

[4].王泽宏.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04):100-101.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