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z508831769
lyz508831769发表于 2021-6-17 11: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时已芒种,收麦插秧一片繁忙,也是各种皮炎的高发时节,应引起农民朋友的警惕。


稻田皮炎


稻田皮炎是从事水稻劳作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是指农民朋友在稻田工作时,由于禽类血吸虫尾蚴或其他理化因素所引起的皮肤病的统称,临床以皮肤瘙痒、发热、继发丘疹、水泡,甚则糜烂、渗液等为主要表现。 


夏季气温升高,因而稻田中水温也相对升高,在水田中劳作时,由于水温偏高、浸渍时间过长,或因田水机械性摩擦皮肤等,容易发生稻田性皮炎。根据稻田皮炎的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两型即禽畜类血吸虫尾蚴皮炎和浸渍糜烂型皮炎。


1、禽畜类血吸虫尾蚴皮炎,又称“鸭怪”,是由鸭、牛、羊等家禽、家畜类血吸虫尾蚴钻入皮肤内所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一般在下田5~30分钟后发病,主要发生在接触水的部位,以小腿、手和前臂,而陷于泥中的足往往不发病。


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丘疹,自觉剧痒。在含有这种尾蚴的稻田里劳动5~30分钟即可发病。病变主要发生在小腿、手背和手臂与水接触的部位,而陷于泥内的足部皮肤不发病。


2、浸渍糜烂型皮炎,多见于气温较高的南方地区,一般在稻田连续劳动2~5天发病。开始时手指和脚趾缝外的皮肤发白起皱(即浸渍现象),表皮溃破后发生糜烂、流黄水,局部有瘙痒和疼痛感觉。皮肤发生浸渍现象后,若不再下稻田劳动,一般2~5天可自愈。


预防的办法是: 


1、加强个人防护,调整劳动方式,实行干湿轮作,避免发生皮炎。


2、穿长袖衣裤或穿水田袜,扎紧袖口及裤口,可防尾蚴钻入。


3、在下田前,用凡士林等油类擦手足,或用 20%松香酒精涂擦。收工后用12.5%明矾,3%食盐水浸泡 15分钟,可防治皮炎发生。


本病以干燥、收敛,防治继发感染为治疗原则。本病有自限性,发病后不再下田劳作,一般浸渍糜烂型皮炎一周即可痊愈,禽畜血吸虫尾蚴型皮炎1~2周可痊愈。


对浸渍糜烂型皮炎可外撒煅白矾粉,保持局部干燥。糜烂时可外擦龙胆紫液,如渗出明显或有感染时,可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感染明显时可加用抗生素。


对禽畜血吸虫尾蚴型皮炎治疗可外用炉甘石洗剂,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西替利嗪等。


麦芒皮炎

麦芒皮炎,又称麦收皮炎、麦疥、麦毒,是发生于麦收期间常见的皮肤病。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是麦芒刺伤皮肤所为,也可能系镰刀菌所致的皮肤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下田劳作时接触麦穗后自感皮肤局部发痒,于当日或次日在接触部位发生少量散在性针尖至粟粒大小红色丘疹或红斑,伴有搔抓伤,自觉瘙痒。重者可出现丘疱疹和小疱,以及因搔抓而出现糜烂面,数量多且密集,少数病人可出现荨麻疹或湿疹样皮炎。本病多见于接触麦穗和麦芒部位,少数患者也可泛发全身,通常在停止接触后4~6日即可消退。


下田收麦时穿长袖衣裤,扎紧袖口、裤口,带好手套,尽量避免麦芒刺伤。收工后及时用清水清洗皮肤,避免用肥皂清洗。发生皮炎后可外用止痒洗剂,如炉甘石洗剂,或用马齿苋、苦参各30克煎水外洗,或取花椒10克,白醋100ml浸泡3天后外搽患处,均有较好的抗炎止痒效果,瘙痒剧烈时可口服抗组胺药等。


(基层医界  胡献国)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