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半夏
 页 | 末页
1
基层医生半夏发表于 2021-7-20 10:00:25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议中暑与藿香

作者/丁彦军 冷长春


以发热、眩晕、呕吐、腹泻为主症的疾病,一年四季皆有发生。笔者发现,每到夏季,发生此类病证,患家常以为“中暑”,服藿香正气水(丸),有些医生也随意诊为“中暑”,常规投以藿香之剂。孰不知,盛夏之季,天气炎热,虽易中暑,但中暑仅发热、眩晕、呕吐、腹泻之症绝非有,且藿香之剂更非对一切中暑有宜,现撷取3例,以述管见。



例1: 张××,男,39岁,农民,1986年7月22日初诊。


3天前在烈日下劳动,突然头晕眼花,发热口渴,恶心欲吐,遂到当地卫生所就医,诊为“中暑”,投以藿香正气水,次日病情加重,又去县某医院,诊断治疗同上。隔日病情恶化,当夜来我院急诊。诊见神志模糊,时有谵语,烦躁不安,身体灼热汗出,颜面晦暗憔悴,舌红绛,脉细数而弱。诊为“暑温”,邪入心营,气阴两亏,治宜凉营泄热,清心开窍,佐以益气生津。急服安宫牛黄丸,继投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克、生地25克、玄参15克、竹叶15克、麦冬15克、丹参15克、黄连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五味子5克、人参15克。上方6剂,病告痊愈。


例2:李××,女,3岁,1986年7月30日初诊。


就诊前1日突然发热、哭闹,到某医院诊为“中暑”,投予藿香正气水,次日中午,身体灼热、烦躁不安,继而大汗不已,牙关紧闭,来我院急诊。诊时面色苍白,两眼上视,四肢抽搐,神识不清,脉弦数。诊为“暑痫”,治宜凉营开窍,清热熄风。急针刺人中、合谷,以开窍泄热,抽止,神清后灌服至宝丹,并投以清营汤加减:生地5克、玄参5克、竹叶5克、麦冬5克、黄连5克、人参5克、五味子3克、钩藤5克、全蝎5克、地龙5克,连服4剂而愈。


例3:吴×,女,35岁,1985年6月24日初诊。


1天前因发热、头晕、恶心、呕吐于某医院诊为“中暑”,服藿香正气水后呕吐虽止,但发热加重,且乳蛾双发,胸胁苦满,大便干结而来我院就诊。诊见双侧扁桃体Ⅱ°肿大,上布脓苔,舌红,苔薄黄,脉弦数。诊为乳蛾,治以清热解郁,消肿利咽。药用:银花15克、蝉蜕10克、牛蒡子15克、僵蚕1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山豆根10克、玄参15克、桔梗15克、大黄15克(后下)、甘草10克,上方服1剂症减大半,又以上方加减服3剂,诸证悉除。


按:


中暑之证,通常有三:


一指夏季炎热,感于暑邪而发生的急性热病,宜服清暑解热开窍之剂,如例1;


二指暑风或暑痫,宜服清热祛风之剂,如例2;


三指阴暑,因暑月炎热而吹风纳凉或饮冷无度而致,寒邪袭表者宜服温散之剂,寒伤内脏者宜服理中之剂。


藿香正气丸具有解表和中、理气化湿之功效,适用于治疗阴暑,而对于暑温、暑风皆非所宜。例3并非暑证,实属误诊误治。


本文摘自《吉林中医药》,1988年第3期,作者/丁彦军 冷长春。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