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77zq
777777zq发表于 2021-11-15 10:5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胃食管反流病,顾名思义,就是胃里、十二指肠里面的东西,“倒流”到了食管,主要表现为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四大典型症状是反酸、烧心、吞咽困难、胸疼等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胃与食管连接处的贲门括约肌,好似一个“止流阀””,有饮食经过的时候,会自动打开,饮食进入胃以后,又自动关闭,不允许胃里的东西倒流到食管里面。

一旦这个“阀门”出现了故障,出现了松弛、关闭不全,胃里的东西就会汹涌地逆流而上,因为主要是胃酸(PH值1-2),所以不仅会伤害食管粘膜,到处流浪的胃酸还可能往上跑到咽喉、鼻腔、中耳、气管、支气管等部位,造成多种症状和并发症。

image.png

最典型的是泛酸、烧心,也会引起口腔、耳鼻喉、气管等邻近的组织损害,出现的食管外表现,如哮喘、慢性咳嗽、特发性肺纤维化、嘶哑、咽喉炎和牙蚀症等,严重者甚至引起窒息死亡。

image.png

著名歌星邓丽君当年在泰国离奇死亡,官方公布的死因是支气管哮喘导致急性心脏病发作猝死;但是人们一直对其死因抱有怀疑态度。

201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血管外科汪忠镐教授就高度怀疑她的真正死因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病。

汪院士认为:邓丽君患有胃食管反流疾病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胃食管反流引起的哮喘主要表现为喉气管痉挛(声门紧闭),可以在短时间引起患者窒息而死。

也就是说,邓丽君的哮喘的真实病因,是胃食管返流引起,而反流性哮喘容易导致喉气管痉挛,从而引发窒息。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会导致哪些疾病?

研究发现有70多种症状与胃食管反流有关,患者容易看错科或被误诊。

依据反流物到达的部位不同,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四期,每期表现都不尽相同:

胃食管期:反流物进入食管,引起烧心、胸痛、背痛、嗳气等。

咽期:反流物到达咽喉部,引起咽喉疼痛、咽异物感、声音嘶哑等。

口鼻腔期:反流物到达鼻腔、中耳,引起流清鼻涕、打喷嚏、鼻塞、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喉气管期:反流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咳痰、憋气、哮喘、吸入性肺炎、肺纤维化等。

此期症状最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发生喉痉挛,危及生命。

image.png

典型症状

除了上述症状,长期反流不予治疗和控制,久而久之会发生以下疾病:

食管狭窄:食管狭窄是胃食管返流病后期的严重并发症,约10%的接受药物治疗的病人发生食管狭窄。


Barrett食管:这个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


喉部并发症:耳鼻喉科病人有喉部症状和发声障碍者,约半数胃食管反流为其发病原因,或为发病的有关因素。与反流有关的喉部症状有慢性发声困难、间歇性发声困难、声带疲劳、声音破碎、长期清喉习惯、喉黏液过多、鼻涕后流、慢性咳嗽、吞咽困难、癔球症等。


慢性咳嗽,哮喘、口腔并发症、牙龈炎:酸性胃内容物停留于口腔可引起口腔疾病,其中牙侵蚀最为突出。反流的病人除了有牙龈炎和牙周炎,还可因长期反酸而使唾液腺增大,特别是腮腺。


上消化道出血:当食管黏膜糜烂或溃疡时,容易产生出血,长期或大量出血还容易造成贫血。


食管穿孔:严重的食管炎和Barrett食管都可导致食管穿孔。

image.png

反流性食管炎

为什么会发生胃食管返流?

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肥胖、过度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胆碱能药物、体力劳动、社会因素、心身疾病及有家族史等。

如抽烟、喝酒、大量饮咖啡、浓茶和巧克力、肥胖、饮食过饱、过度食用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长期便秘、某些药物刺激、精神因素、体位如身体屈曲、弯腰、头低位、仰卧等姿势时、腹带加压、季节气候因素等都会加重食管反流。

怎么治疗?

本病的检查手段主要有食管测压、PPI实验、胃镜检查等。

胃食管反流病时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理是胃食管动力障碍(食管下括约肌一过性松弛),目前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药物,患者要坚持长期治疗。

治疗包括三种方式: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就是要改善生活饮食习惯,祛除病因;

药物治疗主要以抑酸、抗反流、促胃动力等药物。常用药物如替丁类、拉唑类、莫沙必利、多潘立酮以及粘膜保护剂等。

对于吃药无效、或疗效差的,可以考虑内镜下或外科手术治疗。

生活建议:

应避免精神刺激,少食多餐,低脂肪、清淡饮食,少吃甜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

忌烟、酒、碳酸饮料和咖啡;

餐后不要立即躺平,睡眠时应把床头抬高10-15cm;

不穿过于紧身的衣服,腰带不要扎得太紧;

许多患者通过消除日常生活中诱发反流的因素,可以使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当然,生活方式改变通常还需与正确治疗相结合。


(老杜说健康)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