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
 页 | 末页
1
X-DC发表于 2022-10-19 13:51:0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67.3%,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占74.5%,76.0%的村医生认为“可接触到的专业学习资源不足”……


村医的待遇、学习、学历等情况如何?近日,国家统计局济南调查队(济南市社会经济调查局)联合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在该市范围对2748名乡村医生开展了专题调研。该调查数据权威、真实,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定区域内的村医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济南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乡村医生队伍老龄化严重、执业水平不高、基本保障不足、工作强度大等痛点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济南所遇到的问题,相信也是其他广大地区所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年龄结构中老龄化,断层现象明显


这次联合调研,公布了相关村医的年龄结构、学历构成、服务人口、收入待遇等数据。


结果显示,从全市乡村医生年龄结构分析,50岁以上有985人,占35.9%;40-49岁1526人,占比55.5%;30-39岁229人,占比8.3%;30岁以下8人,仅占0.3%。乡村医生年龄整体偏大,断层现象明显,中青年严重不足。


从学历构成分析,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占35.2%;高中(含中专)学历的人占比64.8%;学历结构总体较低。从取得的执业资格分析,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仅占9.7%,取得助理执业医生资格的占33.3%,乡村医生上岗证的占54.3%。可见,乡村医生底子较薄,基础较差。


image.png

图1


image.png

图2

乡村医生工作强度大,对工作收入满意度不高。乡村医生要承担基本诊疗、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处置、慢性病管理、健康体检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全天候工作。调研显示,受访村医所在卫生室服务人口为0-500人的占9.4%,501-1000人占33.7%,1001-2000人的占41.5%,2000人以上的占15.4%。在2748名乡村医生中,仅有2.1%的乡村医生每天工作7小时以下,工作8-10小时的占30.6%,工作10小时以上的占67.3%。在问及“对乡村医生工作收入评价”时,44.2%的乡村医生“不满意”,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仅占10.2%,一般的占45.6%。

image.png

图3


乡村医生收入低、基本保障不足,缺乏归属感。乡村医生收入整体偏低。调研显示,在2748名乡村医生中,月均收入在3000元以下占74.5%,在3000-5000元占22.0%,在5001-8000元,占2.7%;在8001-12000元,占0.5%;在12001-20000元,占0.1%;在20000元以上,占0.2%。乡村医生每月领取的公共服务补贴较低,低于100元的占50.2%,其中无任何补助的占29.3%,50元以下的占10.2%,50-100元的占11.3%;100元以上的占49.2%。乡村医生身份无明确界定,相应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基本保障低,没有归属感。在问及“上级主管部门为您购买的保险”时,购买养老保险的占71.4%,工伤保险的占1.9%,医疗保险的10.1%,生育保险的1.2%,失业保险的占2.0%,以上都没有的占28.4%,没有任何保险的乡村医生所占比重不低。有医疗风险基金的乡村医生占5.2%,不清楚的乡村医生受访者占17.1%。


调研显示,76.0%的乡村医生认为“可接触到的专业学习资源不足”;51.2%的乡村医生认为“学习内容与日常诊疗工作范围差异较大”;44.7%的乡村医生认为“专业基础薄弱,学习难度较高”;42.5%的乡村医生认为“实践操作类培训太少”。调研了解到,部分村卫生室人员配备有限,难以抽调人员参加较长期的脱产培训。有部分村卫生室只有1人,一旦外出培训,村卫生室就要停业。


对年轻医生的吸引力不足,后备力量缺乏、人才断层的现象。由于工作环境较差、工作量较大、薪资待遇较低、晋升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基层医疗机构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出现后备力量缺乏,人才断层的现象。在岗乡镇卫生工作人员中老年所占比例居多,特别是乡村医生老龄化程度更为明显;村医队伍知识结构老化,医药卫生知识更新较慢,甚至存在设备配足但缺乏操作人员的尴尬局面,基层医疗机构作用发挥不明显,居民就医体验感较差。


建议完善待遇保障,为乡村医生“减压减负”


联合调查组根据调查结果,反馈了相关调研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培养引进医学人才,打开村医职业上升通道。提高乡村医疗水平,核心在医生。要通过合理规划设置、人才引进培养,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乡村医生队伍。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培训体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继续医学教育”、业务能力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培养一大批能力过硬、作用明显的基层医疗人才。二是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充实壮大紧缺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引入的政策力度。积极对接各医科高校资源,加大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对服务基层的高校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村志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青年进行免费培养,定向分配。


加大政策力度,完善待遇保障制度。调研显示,94.5%的乡村医生希望“将乡村医生纳入编制,解决乡村医生身份问题”;87.6%的乡村医生希望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待遇;76.5%的乡村医生希望“购买社会保险,老有所依”。建议由乡镇卫生院对村医进行统一管理,核发基本工资,综合考虑村医工作的实际情况、服务能力和服务成本,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保障乡村医生合理的收入水平。实施村医养老制度,鼓励村医以灵活就业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财政安排资金对其个人进行补助;为有效规避村医在工作岗位上出现意外,财政出资为村医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加快信息化建设,为乡村医生“减压减负”。加大“互联网+医疗健康”应用力度。推进卫生计生信息专网统一规划和建设,整合多个信息系统,实现公卫、医保、诊疗数据网络共享。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政策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大“互联网+医疗健康”人才培训力度,实现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数据信息互通共享。


灵活村医培训方式,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用性。调研显示,89.0%的乡村医生希望接受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面的培训,78.3%的乡村医生希望接受中医中药知识的培训,65.2%的乡村医生希望接受急诊急救技能培训,62.3%的乡村医生希望接受安全合理用药培训,58.5%的乡村医生希望接受公共卫生服务知识培训。建议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内容实用性;通过线上线下培训、方式,解决培训期间村卫生室空岗等问题;对于脱产培训的村医,政府适当给予补贴,让村医参加培训“无顾虑”。


乡村医生待遇还需要落到实处


假期前,国家卫健委有关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基层(含县级医院)诊疗量占比长期保持在50%以上”,但实际以乡村医生为主体的群体却承担了很多非直接医疗行为的工作,如健康档案、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报告处置、健康教育等,其结果就是医疗行为收入占比较小,加之多地村卫生室实施药品零差价政策,收入补充较少。

实地走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文件上“公布”的待遇与村医实际享受到的待遇仍有较大落差。例如,很多地方在声称已实施“乡聘村用”政策,却仅将工作推进到统计名单这一步,具体的资金来源、编制来源、合同范本等机制还未厘清。

村医的待遇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收入待遇、身份待遇,另一方面是退出(休)待遇,也即养老待遇。前者,由于逐年增长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等资金的严格监管,基本解决了村医是否装入口袋等问题;后者,则进展相对较缓,一些地方已经为村医购买社会保险(或以补助的形式),例如此次公布数据的济南市,还按照补助年限每满1年每月20元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老年乡村医生发放生活补助,这也是一种进步。

此外,还看到,一些地方尽管面临财政紧张等困境,仍然主动作为,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一些地方邀请有资质村医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一边提供了学习机会,一边增加了行医场所和用药范围,增补了部分收入。一些地方,提倡建设中医示范村卫生室,增加中医药适宜技术诊疗科目,在中医药还未完全实施药品零加成政策的今天,在增补村医的收入的同时,也提升了村医的能力。



总之,提升村医待遇,不能不能“等靠要”,必须“加油干”,需要地方主管部门主动作为,而不是总是“先看看别的地方怎么做再说”。


医学界智库  宋昆仑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