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long2008
 页 | 末页
1
hxlong2008发表于 2023-3-7 08:33:36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官网页面公布了一份公告,是新疆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一份文件。这份地方文件被放到国家卫健委的官网上,其意味不言而喻:这种好经验,值得表扬或者推广。


近日,新疆卫生健康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医保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强化“五个拓展”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家庭医生签约拓展内容,并突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微信截图_20230223105518.png

作为转变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重要改革措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推出,目的是改变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的模式,转而以人为中心,面向社区和家庭,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并为实现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奠定基础。


居民求医问诊,落脚点是健康。无论是“家庭医生”,还是“移动医疗”,人们选择向谁求助,归根结底无非就是看谁更管用。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覆盖范围固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应该牢牢抓住的还是不断提升的服务质量。一些签约居民之所以缺少向“家庭医生”问诊的意愿,究其根源表现在:


一是不少地方家庭医生签约刚刚起步,主要服务内容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如为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0—6岁儿童进行免费体检,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这样一来,普通人群的获得感就比较弱。


二是不少居民对基层家庭医生的技术不信任,这也造成了很多人即便签约,一旦生病,第一选择也不是去咨询求助家庭医生,而是直接去医院进行治疗。


三是不少居民对家庭医生存在的误读也造成了“签而不约”现象。家庭医生不等于国外的私人医生,签约服务也不等于上门服务,个别媒体宣传的“一个电话,医生到家”,人为拔高了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期望,所以当家庭医生实现不了随叫随到、免费上门时,居民自然要吐槽。因为目前实施签约服务的都是体制内的基层医生,除了签约服务,还有大量的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要做。


四是不少签约双方激励机制不完善、交流互动渠道不畅通、签约服务收费和报销标准不明确。对于基层医生来说,签约服务做得多、做得好,也不等于额外报酬就多,导致基层医生能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履约服务积极性,加剧了“签而不约”现象的存在。


五是家庭医生出诊装备、交通工具等基本条件不具备,签约过程中涉及双向转诊、大、中医院专家号源、远程会诊,对基层医生倾斜、关爱不够,签约医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凝聚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作质量与效率。


要让居民认可“家庭医生”,关键是围绕他们的现实需求,拓展家庭签约的实际工作内涵与外延,做好做足做新文章,把赋予签约居民的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差异化政策,同现代技术支撑的灵活激励机制恰当对接起来,从而不断增强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如今,新疆强化“五个拓展”来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


由团队签约向与医生个人签约拓展


亮点在于:基层医生是签约服务的主体,不再是“两个和尚抬水吃”。谁水平高、服务好,签约居民就多。


当然,要做到:真正本着基层医生签约服务“多劳多得、好劳多得”原则,让其他少签的羡慕嫉妒恨。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当好后盾,加强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并注重团队在签约服务中的帮扶作用。


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二、三级医院拓展


亮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在卒中、胸痛、创伤、儿科、妇产等专业优势作用,引导二、三级医院全科医生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选择,通过全专联合、对口支援、科室共建、人才下沉、多点执业、购买服务、退休返聘、“包干分片”等形式,一起壮大签约服务力量,从而更好地为居民提供高水平签约服务。


同时,让那些对大、中医院专家有依赖感的居民乐意来签约,并可提高基层医生的水平。


当然,要做到:认真履行县级专家团队在签约服务中的职责,至少一月一培训、一季一指导、半年一义诊,平时微信要与签约居民、基层医生多沟通交流、指导。


由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向民营医疗机构拓展


亮点在于:可更好地开发、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签约率、履约率,使社会办医和居民都能有所收益,同时减轻了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压力。目前,各地一些民营医疗机构尽管承担了一些公益卫生,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职能,但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方面还收到不少约束,名不正、言不顺,无政策支持,运行艰难。为社会办医开“绿灯”,来拓展服务,无疑让其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当然,要做到:民营医疗机构团队要根据自身的服务能力及签约居民的需求,经卫生健康部门医疗安全评估同意后,书面告知医疗风险及服务价格,并取得签约居民知情同意,方可为签约居民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由全科向专科拓展


亮点在于:目前,各地相当一部分家庭医生团队中只有乡镇全科医生、村医生,即使有大、中医院的专科医生,也往往是写在纸上,很少或根本不参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而来自二、三级医院的专科医生们真正加入到家庭医生团队中,可为签约居民提供多样化、易获得、高质量的专科医疗服务,更好地满足签约对象日渐提升的医疗需求。


说实在的,居民签约率不高,不相信家庭医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少大、中医院专科医生优质医疗支撑,特别是一些慢性病防治需要医防融合,签约的慢性病人更希望签约服务时能在家门口定期得到专科医生诊治,面对面健康指导、健康管理。


当然,要做到:大、中医院要成立更多的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妇幼、口腔等专科医生健康服务团队,充实到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中,定期跟着团队一起下村入户,为签约居民提供易获得、高质量的专科医疗保健服务,让家医团队医疗服务能力更强,对居民吸引力更大。同时,建立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中医院专科间转诊会诊绿色通道,不断提升疑难重症救治能力,让居民充分享受到签约带来的实惠和便利。


由固定1年签约周期向灵活签约周期拓展


亮点在于:改变了以往固定模式的签约时限,让签约居民有了更多的知情权、选择权。有些居民长期不在家,对家中留守老人的健康不放心,每年均要回来签约。比较麻烦,签约2至3年,居民的心稳当了,基层医生也更有责任了。


当然,要做到:基层医生不能因签约时间长,服务质量就下降,要始终如一地做好签约居民的健康关爱文章,让签约居民真正有“医靠”。


在此,笔者认为,各地都应像新疆那样,推出家医服务升级版,让家医服务内容、措施、水平升级,强化“五个拓展”,来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做细、做实、做全、做新方面下功夫,在政策倾斜、措施跟进、提高服务效能、健全队伍等方面实现新跨越、新提升,从体格检查、患者管理、医患沟通、预防保健、人文关怀、病历记录、预约复诊、转诊等各个环节进一步规范家医服务,保障服务时间,提升诊疗保健质量,增强签约居民的信任感,从而不断提高签约服务精准性,让签约居民有更多的优先感、周到感、健康感。


(医学界基层医声)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