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o111
halo111发表于 2023-5-22 13:5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最近,笔者了解到几个关于基层中医药事业方面的信息,从中感受到了基层中医药事业发展存在一些障碍。

比如,某地人事部门公布的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显示,辖区某些乡镇卫生院招聘中医师岗位被迫取消,原因是某些岗位没人报名或报名人数达不到1:3的选拔比例。


还有某地有关监管部门公布的执法检查案例中,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某村卫生室正在使用无任何标识的中药材金银花,由于该村卫生室负责人无法提供中药材金银花供货方的资质证明、购进票据和药品随货通行单,且将上述中药材以开具处方形式进行使用,该村卫生室上述行为涉嫌使用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行为,被立案调查。


再有就是近日网上一则热搜,“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并表示‘我们以后都不当医生’”引起热议,令无数医生泪目


从上述例子中看出,发展基层中医药事业至少还需三个方面的接地气制度支撑。




PART01

接地气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


关于“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并表示‘我们以后都不当医生’”这则新闻,有媒体人专门询问了几家著名医学专业高校相关人员。

有高校附属医院带教老师表示:“事实上,情况要严重得多,别说以后不当医生的实习生不来,就算以后继续从医的也很少来。问他们为什么不来?不是考研就是考公、考编,这些名校的学生很聪明,都有自己的打算,他们也知道实习学不到什么东西,走个过场为了拿到学位证而已。实习出来还得规培三年,实习期间考研,所以实习这一年真的很没意义,不如直接取消了,要考研的就专心考研,不考研的直接去规培,还能节省一年时间。”


与此同时,一些实习的学生表示,“实习只是打杂而已,学不到什么东西,真正能学到东西的阶段在规培期间,这是医院老师和学生都心知肚明的事,都有一种默契。


名校医学专业实习生都是这般感受,专科学校、普通本科学校的医学专业实习生,又能在实习期间学到些什么呢?

尤其是中医学专业学生,在学校以及书本上学到的东西和临床实践中所学的东西很容易“冲突”,教材中某个证型的临床表现(特别是脉象和舌苔情况),往往在实体患者身上不可能全都有,很多中医学专业实习生不能领悟“但见一证便是”内涵,基本上进了临床实习都是跟随带习老师写病历、查房等,最终实习期一过,毕业了反而不能看病,甚至不知从哪儿入手看病。

 据了解,有的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在一年的实习期内,基本上没进过药房,认识的中药饮片数量极少,甚至不超过10味药,有的连戥子都不会使用,别说抓药、识药、采药、筛药等之类的内容了。

这或许与当今高校对中医药学相关专业分科太细有关,在稍微大点的医疗机构内,识药、抓药等工作是药学专业人员的事,不是中医学专业人员必须掌握的内容。

但是,一些中医药学专业人员特别是专科层别的中医学专业人员毕业后将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他们来到工作岗位,这样就容易出现一问三不知情况,不会识药、不会独立辨证论治等。

基层医疗机构所需的中医学专业人才确实要“全能化”,既会辨证论治(看病),又会识别治疗效果(识别药物质量等),这或许是当前中医学专业人员培养过程中的一大困境,“师带徒”培养模式无形中有变为泡沫可能。中医药学之所以能传承数千年不衰,与“师带徒”传承有密切关系。

笔者认为,从教育角度去看“名校实习生仅3成到岗”或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实习生不能在实习单位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尤其是中医学专业实习生,要想在短短一年临床实习期间学到东西,非常不容易,特别是脉诊、舌诊等内容。

这从侧面给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培养基层中医药人才,同样需要教育部门与医疗机构配合,只有更多接地气的实习方法,才能让中医学专业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就能切身感受到中医药学的魅力,从而有更多的信心走向临床,为更多患者服务。




PART02

接地气监管中医药行业执业


基层中医医疗机构基本上是中医药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与中医药理论形成有一定的关联性。

数千年来,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既是中医药行业的临床实践地,也是中医药理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地方。古代的中医诊所,中医师必须要学会采药、识药、抓药等,也就是说从诊疗到治疗,中医师都得全程把关,从而有了各家学说、“处方药味相同,药量各异,疗效迥然不同”等实践经验。

然而,新世纪以来,“医药分家”逐步推开过后,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遭遇了一定的发展冲击,中医师逐步走向不识药、不与药物接触的境界,甚至到近些年来,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采购近在眼前的中药材治病,也属于违法行为,无形地阻碍了基层中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好比村卫生室自己采摘金银花、黄柏、杜仲之类的中药材治病,无法提供中药材金银花或黄柏或杜仲的供货方资质证明、购进票据和药品随货通行单等,一旦被有关部门查处,就可能会被定性为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遭遇惩处。


基层中医药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医医疗机构的繁荣。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发展离不开中医师对中药材的识辨。遗憾的是,如今的一些监管制度不让基层中医医疗机构采药、用药,导致基层中医医疗机构进退两难。


比如,《中医药法》规定,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地产中药材并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这里的“有关规定”在一些地方似乎仅是文字的规定,导致有的村医生根本不知道包含哪些规定、怎样操作等。


如今的乡村医生几乎不能正大光明采摘中药材治病,反倒是一些“不怕”处罚的民间黑医却可堂而皇之地采购中草药治病。


这些例子或从侧面说明,基层中医药行业的监管需要更多接地气管理措施,不能让正规中医长期身处“随时被罚”困境中。




PART03

接地气选拔中医药人才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接触中医药到现在的这30多年,笔者分别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过,对基层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有一些体会。

比如,乡镇卫生院对中医药人员的选拔和管理就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将中医药人员的考核标准与西医药人员同等、选拔人员不重视临证能力等。这些行为导致要么招不进合格中医药人员进乡镇卫生院,要么招进来也留不住人才。


与此同时,在基层中医药行业还存在一些内部“打压”合格中医药人才现象,比如同样是经过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取得中医类别的中医师,在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乡村诊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民营医院中工作会遭遇不同监管措施,难获得同行同等待遇。


一地人事部门公布的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显示,某些岗位没人报名或报名人数达不到1:3的选拔比例就被取消, 其中包括一家乡镇卫生院需选拔的一名中医师岗位。虽然仅需中医学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或具备中医学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聘用3年内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还是没人报名应聘,这或从侧面折射出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科医生岗位,不被大专院校的中医学专业学子看中。


实际上,对基层中医药人才选拔来说,不该唯学历、唯资格、唯年龄论,应采取更加灵活的选拔模式,将那些真正能运用中医药理论辨证论治的人才招聘进团,切实做好“师带徒”中医药传承,让基层中医药事业不会出现人才队伍断链,同时优化用人机制,防止“进团则懒”现象发生,形成长效可持续的优胜劣汰选人用人机制,基层中医药事业才会迎来理想的蒸蒸日上。


(红杏e生 钱展礽)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