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页 | 末页
1
薛峰发表于 2009-3-16 11:49:0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转] 诊所经营之道
/ ]; \7 x' X7 S4 w* A6 ~编辑 | 删除 | 权限设置 | 更多▼ 设置置顶
. m: e* `; g1 x & J2 S+ G- L' @4 }
推荐日志
+ @9 i: K% m% | . I9 Q0 H& b6 k
转到私密记事本
. @ v5 R. F ?' h9 z. r 转载自 神奇平衡力 转载于2009年02月13日 09:25 阅读(2) 评论(0) . f( \+ K [" X& ~
分类: 临床医学 来源:手机Qzone 权限: 公开
& B! F- ^8 C: D5 n A
0 c$ w/ S+ T- t* Q/ t; f 5 m' ~- f3 s% r) W, D6 {
如何"拿"住你的病人?
" V) _9 \( ?0 b8 k3 E
- o3 M; |1 h9 D" Y% i5 J/ {+ j" H5 p$ }" C% z
病人多少是对一个医生疗效评价的一个标准,更是一个医生临床技巧水平高低的体现,学院派的医生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新手更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凭什么就没人找我?
4 K7 ]3 z/ O# @: Y$ l2 i这些年我接触了很多家传的中医,虽没有真正的跟随他们学好中医,可是明白了他们为什么就是病人多,在此讲几句:, J4 C) U4 |# c1 Y0 q, ?
  一、是基本功扎实:病人伸出手让你切脉,一句话不说,医生切完脉开始讲,你是.......不舒服,病人点头是、是、是,刚开始学医我也觉得切脉真神奇,患者当然更是了;其实老中医不仅是摸,还要看,还要听,四诊仅仅是没有问,通过切、闻、望而确定了证型,这些证型应有些什么症状,反过来通过问诊来验证辨证的对与否,对就下药,患者也坚定了信心,能按医生的要求去治疗,效果当然要好,不对可以调整方案,这种临症的技巧在学院出身的医生是难以体悟到的。当然,这也对我们医生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临床经验越丰富,准确率也越高。 M8 d) q3 m( r! F0 `
  二、是做个有心人:我见过一个老中医,他看儿科,一个诊室往往有很多小孩子,不管哪个小孩子咳一声,他都要看一下,心中暗暗记下,轮到就诊时,咳声是重是轻他已了然于胸,你不可能在患者就诊时让他马上咳,尤其是小孩子,做个有心人,收集全面的四诊资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患者进诊室是站是别人扶进来的,面容是什么等等都要用心去看,做个有心人,对病人负责才能拿住你的病人。
4 l, K' W9 K w9 ^8 `$ C- A7 O  三、是说话要有分寸:病人来看病总是急切地问,我的这病多久才能好啊,我这病能不能治啊。怎么回答很有讲究,我见过一个大夫,他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以前看过一个病人,和你的类似,也是怎么怎么,经过我多久的治疗,他好了,也有个别的怎么怎么。医生不是神仙,有很多病也不是一定就能断的很准,大话只能导致患者怀疑与着急,有分寸的回答让患者静下心来,也建立信心,同时也给自己留下诊疗的空间这是一个优秀的医生应具备的。& D: P. E. X7 O
  四、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过去常讲不为良相可为良医,一个有丰富社会阅历的医生能很好的把握患者的心态。我见过一个妇科大夫,他把脉,如果是肝气不舒,常常会看病人,如果是年轻的女性总是说:是不是婆婆又气你了,如果是年老的总是说:是不是媳妇又气你了,哈哈,****成都能说对了,常常是患者泪流满面,这一付药下去,一定有效,心理的引导有时候对患者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有丰富阅历的医生,一看患者的着装、姿态就能对患者的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所以做医生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要去体会人生,体谅众生的疾苦。
) M' y' f# e" z0 N# k, T  五、要有广博的知识:中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比如望诊,它是建立在相学基础之上的,光靠书本的一点是不够用的,我的一个朋友讲,一次吃饭时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院长曹洪欣对同桌的讲,你有胆囊炎,对方吃惊的说:是!他的中医临床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这我知道,疗效也很好,可是这相面(望诊)如此了得,我也吃了一惊,中医的理论学好了、用活了真的了不起。0 P' z1 `1 ]7 y' E! U
  六、要把握患者的心态:一位大夫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他在临床中遇到一个病人,慢性的结核病,看他的病历往往是在一个医生看了不到四次就换医生,还急切地问他我的病能不能治好啊,医生心里是有底的,可是患者的心态能不能坚持下来呢,他于是说:病不难治,关键是人不好治。病人明白了,很耐心地配合他治疗了二个月,终于治好了病。在临床上患者是什么心态,一定要从治疗的角度把握好,使其能按治疗的要求去作,讲清道理,这样才能拿住病人。. G7 {4 w J3 H, b6 Z& V
  拿住病人不是靠骗,也不是靠名,更不是靠技巧,关键的还是要靠疗效。! o# a% `6 C0 Q
  个人体悟,不当之处请大家指证。更希望大家把“拿”住病人的经验拿出来分享,让更多的同道为更多患者分忧解难。: r) R0 I: }2 W# Z! K1 C3 a0 r
各位医生:你们可曾遇到过病人来了门诊,二话不说,把手一伸让您给号号脉的经历?* [4 L$ O2 i( l ^+ i4 ]# u9 ^% V
+ ]/ r) u% V7 X/ z, \
号脉也可算是中医传统文化了!文学作品里、电影电视里神奇着呢!可以说是查百病而知生死,一摸知之。
: |/ a8 p% P) x
! N' J7 B5 ?2 y电视剧《西游记》里悟空悬丝诊脉更是把中医脉诊表达到了极至!这里也恰恰透露出了脉诊的玄机。按下不表且说:
% ^- R& E$ @, {# n* [, Q- O9 J% @) A& Q" h' ~
《难经.六十一难》云“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然而,《脉经》曰“脉理精微,其体难辨。弦紧浮芤,展转相类。在心易了,指下难明”。“切而知之”并非易事,为何只排在望、闻、问之后“谓之巧”呢?, p" P* [6 O0 q r" {

, }+ x, J! s( \7 z$ E切脉民间又叫号脉,脉( mai)又读脉(mo)脉脉含情的脉,君不见老中医切脉时的眼神正是“斜着眼偷看人”这就是脉(mo)的本义。所以中医切脉古又称脉(mo)脉。' M+ N7 v: X' B# B
' g; n/ O; p% x$ M! x2 G) w
医生是在给病人脉脉传情吗?哈哈哈。。。非也!医生是在收集信息。君不知医生的耳朵、鼻子都没闲着,他们的耳朵本来就是支棱着的,你也看不到他们鼻翼煽动,甚至你听不到他们紧嗅两下“习习”的声音。医生可不要骂我呀。
& o9 M# Y) p) F5 R; U2 T. ?0 e/ `. x& f. A5 q* |: F
由于“号脉”知百病的中医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的扎根于百姓心中,不会号脉的医生还是百姓心目中的神医吗?特别对于中医来说。所以中YK过察言观色、声息气味发现的病情都要通过看似切脉的过程发现并告知病人——我号出您的病来了。闻,是听和嗅的过程不易被病人发现;望,通过脉(mo)的过程也可以掩盖。所以“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这里还包含望、闻的技术含量,按下不表。
h! L8 t7 }' w' S
0 s9 g4 _6 [ q# R6 f但说医生千万不要上来就问病人:哪里不好呀?哪里不舒服呀?特别是中医,尤其是刚毕业或没名分的中医,最少是工作在农村地区的中医。
$ h/ z# P' S, T3 B: L7 x# i- o9 ]0 p5 I" S! N- A% i4 m( O5 j
那么“问而知之谓之工”怎讲?不问了?可有这样的医生,他们特别尊重了中医传统文化,但也有违了中医四诊的精神。
2 J& N% U3 N/ H( d8 v* G7 Q% h5 P+ k& R! f5 U
我的主张是一定要问!脉脉含情地望、静静地听、细细地嗅,手还要放到病人的寸、关、尺上。有的放矢的问,问能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通过脉脉含情地望、静静地听、细细地嗅,相信您已经可以作到“有的放矢的问,问能得到肯定答复的问题”,如果您不能确定,那您还不要放开您的三个指头。直到您确定您知道了您要问的问题的答案了。还有,就是您不需要问的太多,一个问题足够了!看吧,接下来就是病人给您滔滔不绝、绵绵不休的倾诉了,现在只需要您的耐心了,认真听完病人的倾诉您已经是半个神医了,再开些对症的药,哈。。。。。。您就是一个神医了!, J4 q$ n; q a/ f: N) [' N
- P8 G1 l2 O+ l9 H8 L M, {
悟空悬丝诊脉玄机何在?悟空早已知道国王病因何在,悬丝诊脉悬丝诊脉?形式而已!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啊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m112539
2
m112539发表于 2009-3-17 20:41:20 | 只看该作者
一针见血,透彻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zyzx
3
zyzx发表于 2009-3-22 17:51:4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