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冥鬼手
121
幽冥鬼手发表于 2008-3-15 15:21:00 | 只看该作者
秦韭?是秦艽么. 艽 ,念jiao.

辩证基本赞同.只是用药却不符合辨证结果.用药还是以驱风活血药为主.

双腿蹲坐时不能蜷曲、行走时双腿酸软无力.
舌质淡、苔薄白。寸脉象浮细,皆为虚像.
赞同肝血虚肾气虚的辨证
以上即是肝血虚,那么.伸筋拘挛,行走艰难,余脉沉细弦,就可以解释.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络脉不通,总之气血不足,肝肾两虚,络脉不通.
治则上应以滋补肝肾,养血活血,舒筋通络为主.

处方:
黄芪30克 当归10克 白芍15克 川芎10克 熟地15克 桂枝12克 杜仲15克 续断15克 菟丝子18克 地龙12克 鸡血藤30克 川牛膝15克 甘草6克.

仅供参考.

评分

参与人数 2专业积分 +1 +3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3 感谢提供帮助,你的发言很精彩。
杏林春暖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22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15 15:31:58 | 只看该作者
52岁男性患者因椎间盘膨出压迫坐骨神经而出现,西医 利尿、活血减轻局部水肿治疗效果不是明显。双腿蹲坐时不能蜷曲、行走时双腿酸软无力,伸筋拘挛。行走艰难。无腰痛。
查 :患者舌质淡、苔薄白。脉象右寸浮细、(左亦)。余沉细弦。
根据你用的处方,活血化瘀的药物比较多,温阳益气较少,我们知道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实证的,而你的辨证是:肝血虚肾气虚、气虚血瘀
为此认为:补肝肾,益气血为主,通经络,止痹疼为辅 虽然没有腰痛,杜仲不可少,益气的黄芪不可少,温阳的桂枝不可少,开通腠理的麻黄不可少,活血化瘀的三七不可少,这样的病我比较喜欢用制马前子,但是一定要炮制好,
中医有一个著名方剂:独活寄生汤比较好

[ 本帖最后由 杏林春暖 于 2008-3-15 15:59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3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3 语言表达能力高。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23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15 15:32:54 | 只看该作者
独活寄生汤
□ 方剂名称: 独活寄生汤

□ 药物组成: 独活三两(9g)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肉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二两(各6g)

□ 用法: 上呚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现代用法:水煎服).

□ 功效: 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 主治: 痹证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痿软,枝节曲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 病症分析:

风寒湿邪客于肢体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腰膝疼痛,久则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肝肾不足,则见腰膝痿软;气血耗伤,故心悸气短。

◇ 方解: 点此观看方解

◇ 临床应用及研究:

1.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久痹而致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之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心悸气短,脉细弱为辨证要点。2. 加减变化 痹证疼痛较剧者,可酌加制川乌、制草乌、白花蛇等以助搜风通络,活血止痛;寒邪偏盛者,酌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湿邪偏盛者,去地黄,酌加防己、薏苡仁、苍术以祛湿消肿;正虚不甚者,可减地黄,人参。3. 现代运用 本方常用于慢性关节炎、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症、小儿麻痹等属风寒湿痹日久,正气不足者。4. 使用注意 痹证之属湿热实证者忌用。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24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15 15:39:01 | 只看该作者
独活寄生汤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八。

【组成】独活9克 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茯苓 桂心 防风 芎藭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干地黄各6克

【用法】上十五味,哎咀。以水1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服。

【功用】祛风湿,止痹痛,补肝肾,益气血。

【主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风寒湿邪外侵,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不利,或麻木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现用于慢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等属肝肾不足,气血两亏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25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15 15:43:07 | 只看该作者
还有注意的是:末药,应是没药 红花应后下 五灵脂包煎

评分

参与人数 1专业积分 +1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1 感谢指导。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26
梁生发表于 2008-3-15 17:35:26 | 只看该作者
此病是椎间盘膨出引起一系列症状群,下身优显,可用中西结合,以达速效:

1: 甘露醇 120ML / 滴注. [消除水肿]

2: 丹参针 250ML / 滴注. [活血通络]

3: 5%G.S 100ML + Ca.GS 20ML / 滴注 [解除N痉挛]

4: 5%G.S 100ML + 参麦 20ML / 滴注 [补气体]

5: 鹿茸针 + B12针2支 + CCO2ML / 肌注 [补肾补血补钙]

6: 夏天无针2ML + 木瓜针2ML + 当归针2ML / 肌注 [补血活血舒经络]

中医诊断: 双腿蹲坐时不能蜷曲,下肢酸软无力,伸筋拘挛,行走艰难. 舌质淡, 脉细弱. 是肝肾亏损,血不养经. 治以补气血,荣肝肾,温通血脉兼通络祛瘀止痛.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红参10g 炙甘10g 当归15g 川芎10g 杜仲15g 川断12g 千斤拨15g 鸡血藤20g 桑寄生12g 细辛5g 独活10g 肉桂10g 制付片10g[另包先煎] 茯苓6g 防己3g 黄芩6g 一日一剂 水煎冲黄酒服.

以上红参补气生血. 归,芎,断,鸡,拨等补血活血兼舒经去瘀. 桑寄生补肝肾. 独活行气去湿兼引药下行. 细辛发散行气止痛并解痉挛. 桂,付合用温肾暖经助气血通脉止痛. 茯,己合用少量健脾利湿. 炙甘补气并调和诸药. 黄芩少量以防药燥上火引起咽干头痛.

评分

参与人数 3专业积分 +1 红币 +8 +3 收起 理由
幽冥鬼手 + 5 学习了. 好多内容都是我不知道的.
杏林春暖 + 3 + 3 鲜花支持梁兄的到来
上善细辛 + 1 感谢提供帮助,中医板块等您的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27
梁生发表于 2008-3-15 18:17:28 | 只看该作者
本人在这谈谈用一些中药治痹痛的见解: 独活寄生汤原方有熟地,白芍,秦艽等, 但痹症是寒血疑滞经络,治则要温通行气活血, 而熟地虽有补血功用但荮性过滞,白芍补血但有收敛,秦艽通经但药性是阴性, 故这三味药在这不用. 另: 黄芪虽补气,但有收敛作用,故改用参类. 细辛用量按经典不能超过3克,但现有报道证实 [1993年乡村医生刊],用麻黄及细辛用量治疗痹症可各用10至15g, 与其它药同煎30分钟以上,可去细辛小毒及麻黄发汗之过,并保持其温散血脉解除痉挛功效. 本人在十多年亲临实践,用麻黄合细辛常用是各10g左右,与其它荮同煎30分钟以上,对解除由寒湿疑滞引起的肩周痹痛,坐骨N痛等,都有显效,而从没出现有中毒体征患者. 不知各位同仁体会如何?请一起探讨吧.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幽冥鬼手
128
幽冥鬼手发表于 2008-3-15 20:27:07 | 只看该作者
痹证的治疗

是以驱邪为主还是以扶正为主,或是驱邪扶正,实是以临床辨证为准.

至于黄芪熟地白芍之类,君不见痹证日久患者,体虚羸弱,气血亏虚之证?有是证便用是药.

不必拘泥.

确切的说,梁兄只阐述了风寒湿邪为主所致的狭义痹证的治法用药.这点上我基本赞同.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129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8-3-15 20:50:42 | 只看该作者
患者复诊,症状已经缓解,只是行走时间长时双小腿酸软。现又增加了双膝关节蹲坐、起立、行走时候疼痛。
舌质淡、表面附着一层白腐苔,无口干、不欲饮水、大小便正常。脉象如前。
处方:
白芍50、牛膝30、木瓜50、鸡血藤30、当归20、地龙10、薏苡仁20、香附12、甘草6
很感动。感谢以上几位朋友的帮助。这样的气氛无忌的意见,真的好棒。
期待各位的指导帮助。这样才能有所收获。

评分

参与人数 1红币 +3 +3 收起 理由
杏林春暖 + 3 + 3 不错 可以用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30
梁生发表于 2008-3-15 23:18:37 | 只看该作者
按常规经验,用了通经行血的药,局部是有感应痛的,服药后会痛,说明效果来了.应与患者解释清楚,继续用药.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131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8-3-16 11:43:49 | 只看该作者
病例20
一45岁女性患者因四肢无力活动费力、腰痛、就诊。
病因、病史:
患者一年前曾因子宫肌瘤手术。术中贫血补血治疗后身体自觉好。07年年底右手无名指、小指忽然出现麻木、检查为颈椎病。因头部转动忽然眩晕跌倒在门框上,致使右脑顶部受伤,致使病情加重:双上肢酸软无力、站立坐立时双上肢平举只能平肩。双下肢活动缓慢蹲坐解大小便不能蹲坐。行走十几米要休息行走艰难。双上肢肌力右弱,下肢右腿肌力弱。无头晕、头痛、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体温正常。
检查:脑CT、无异常,颈椎有骨质增生、腰椎4/5\5/6、椎间盘突出。
血、尿检查(-)
前医诊断不详,用药:
川乌(先煎)、细辛、熟地、当归、白芍、枸杞子、陈皮、炙麻黄、山萸肉、泽泻、山药、生姜、大枣为引。
服用8剂,效果不明显。
查:舌苔薄白、舌质淡,舌下静脉无淤阻。躺卧起身翻身费力,症状如前,大小便正常,睡眠不好。
脉象:双寸浮滑、数,余沉细弦、尺部尤甚。
辩证:气虚血瘀、肝肾亏虚
熟地20、山萸肉20、寄生20、木瓜20、山药15、牛膝20、白芍20、甘草10、陈皮10、川芎12、枸杞子12、鸡血藤20、香附15、地龙12、补骨脂20、葛根9、黄芪15、桂枝9、薏苡仁12
就以上患者的症状、诊断、治疗用药。大家说下意见。别人的用药的利弊、我用药的利弊,您的意见。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幽冥鬼手
132
幽冥鬼手发表于 2008-3-16 14:39:22 | 只看该作者
1有贫血史.2检查颈椎有骨质增生、腰椎4/5\5/6、椎间盘突出
3睡眠不好,身体疲乏无力,肌力弱,舌苔薄白、舌质淡,余脉沉细弦、属气血两亏.
尺部尤甚,肝肾不足.心血不足,神失濡养,故见睡眠不好.
体征并无瘀像.
至于麻木,并不是因为只有有淤才能出现,这里可解释为,营血不足,不能濡养筋络.

辩证:心脾气血两虚,兼肝肾不足.
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补肝肾.
处方:归脾汤+菟丝子丸化裁
用药:
黄芪30 白术10 当归10 茯神24 远志10 龙眼肉24 酸枣仁15 党参15 木香6 杜仲15
菟丝子24 陈皮6 炙甘草6 生姜3 大枣3

[ 本帖最后由 幽冥鬼手 于 2008-3-16 14:45 编辑 ]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33
梁生发表于 2008-3-16 22:47:26 | 只看该作者

病例20 学习来了

本病例有眩晕,脑伤,手术,贫血,颈腰椎增生等病史. 症见上下肢软弱无力,行走活动不便,手指麻木. 舌质淡苔薄白,失眠,脉细弦. 属气血两虚,肝肾亏损之证. 综观此例有 "五病史" 经历,其引起的后遗症己近属瘫痪与痿证范围,非一般常规药方能奏效. 应大剂荮方,制成药丸,慢慢调理,或结合针炙及理疗,以求恢复或感轻症状. 治法: 大补元气,温通血脉,兼祛瘀化痰通络. 方用:

熟地50克 首乌40克 萸肉40克 川断50克 川芎50克 当归50克 鸡血藤100克 龟板30克 海龙3对 海马3对 蛤蚧3对 狗脊30克 碎补30克 千斤拨100克 补骨脂30克 杜仲30克 党参100克 淮山50克 茯神20克 如米20克 枣仁20克 木瓜30克 桂支20克 葛根20克 川朴20克 桔壳20克 正田七10克 炙甘草10克 共合研末和水为丸,每只6克,早晚服一只,黄酒送服.

方中熟,首,萸补血以养血脉. 断,芎,归,藤补血行血. 龟,龙,马,蛤大补精血. 脊,碎,拨,脂,杜补肾健骨兼去风湿. 党,淮补气. 茯,如健脾利痰湿. 枣仁安神宁心. 木瓜,桂支,葛根合用可通阳解肌舒经络. 朴,壳行气化痰积. 田七少量破瘀血. 甘草助补气兼调和诸药.

总之久病体虚而有瘫痪痿证等,因机体运化,气化,防护功能不足,日久必生痰,湿,瘀等积,故除大补元气以增强体魄外,还应结合温通血脉,行气去痰湿,兼化瘀血等法,方可奏效. 个人拙见,请各位老师指点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专业积分 +1 红币 +5 +8 收起 理由
上善细辛 + 6 感谢前辈的指导。同意您的看法。积分已经加 ...
幽冥鬼手 + 1 + 5 + 2 药丸处方不错.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幽冥鬼手
134
幽冥鬼手发表于 2008-3-17 15:46:17 | 只看该作者
真是经验之谈啊,很有道理.佩服!:qiang

药丸处方不错.学习.

只是...和水为丸,每只6克.能成型吗.大丸一般是炼蜜啊

[ 本帖最后由 幽冥鬼手 于 2008-3-17 15:49 编辑 ]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35
梁生发表于 2008-3-17 16:28:0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5# 的帖子

是的,大丸应改为蜜炼制法. 谢谢指点. 我只是考虑一下蜜糖是否会腻痰湿而引起舌苔厚腻呢.
我早年从师习医时见师付做药丸,很多药方是和水为丸,不过每只同食指大园形. 制作很麻烦的,需很多工具及制作程序. 如用蜜炼可以是最好的方法,制作简单,而且蜜糖本身含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36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17 20:14:49 | 只看该作者
没有新 的见解,所以不发表意见,学习中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137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8-3-20 21:53:38 | 只看该作者
此病人现在正在服用中药汤剂。需要时间,也考虑到让他吃药丸或者胶囊了。感谢梁生前辈的指导。久病体虚,日久必生痰、淤,同时注意健脾、祛湿。顾护脾胃。祛痰行淤。加入血性有情之品。
欢迎各位中医爱好和中医医师来指导。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梁生
138
梁生发表于 2008-3-20 22:12:58 | 只看该作者
久病痿证或瘫痪,健睥胃以生气血,这条很重要. 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上善细辛
139
 楼主| 上善细辛发表于 2008-3-25 21:03:58 | 只看该作者
病例21
35岁女性病人因胃部和胸骨后发热、泛酸、口水多(清水夹杂泡沫)就诊。
诉:胃部发热、烧心、食管部发热,口水增多、尤其以舌体两边为重,口水咽下时食管部觉凉、咽下后胃部不适、饱满加重。饮食可以。大便不调日1-2次、2-3日一次不等。口水咽下后胃部难受、肋两侧胀满、胃部胀堵。偶尔恶心、泛酸。
查:舌苔:水滑、舌质暗淡。脉象:沉细略缓。尺部尤甚。
请大家分析:胃部发热、泛酸、烧心与脾胃虚的关系、基本用药。

[ 本帖最后由 上善细辛 于 2008-3-25 21:37 编辑 ]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140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3-25 21:14:3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例在前面好像讨论过了吧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