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4121
 页 | 末页
1
8934121发表于 2014-3-27 12:35:3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颈椎病诊疗规范
[定义]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因颈部的椎体、关节、韧带和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引起钙化、损伤、增生或关节紊乱,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引起颈痛和其他综合症状。
[检查程序]
1、问诊。仔细询问患者病史、颈肩部及上肢疼痛的性质、伴随症状、既往病史、职业等。是否有不良习惯。
2、望诊。患者表情是否痛苦,颈部能否正常活动。颈部有无皮肤损伤,有无红肿。
3、查体。
(1)触诊。颈椎棘突是否偏歪,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有无压痛,是否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有无减弱或肌肉萎缩。
(2)颈部活动度。颈部是否僵直,前曲、后伸、左右侧弯、旋转是否受限。
(3)神经支配区感觉情况、腱反射、肌力,常规检查试验,如臂丛牵拉试验、压顶试验是否阳性。病理反射是否引出,如霍夫曼氏征。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有无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是否改变,椎间隙是否变窄,有无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有无椎间孔变小。CT、MRI有无阳性提示。
[诊断依据]
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2、多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姿势不良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3、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僵硬,上肢麻木。
4、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上肢肌力减弱或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5、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或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证候分型]
1、风寒湿型: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2、气滞血瘀: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
3、痰湿阻络: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不红,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4、肝肾不足: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
5、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分型]
1、颈型颈椎病:也称局部性颈椎病,是指具有头、颈、肩臂疼痛和相应的压痛点,X线片上没有椎间隙狭窄等明显的退行性改变,但可以有颈椎生理曲线的改变,椎间不稳和轻度增生等变化。此型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区别在于没有手指串麻、肌肉萎缩等神经根刺激和压迫症状,有时二者不易截然分开。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时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于此型。
鉴别诊断
应与落枕颈部扭伤等进行鉴别。
2、神经根型颈椎病:以神经根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在30岁以上发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
(2)颈、肩部疼痛。可向前臂放射。手指呈神经根性分布的麻木及疼痛。症状多为单侧。可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症。
(3)颈部僵直,活动受限。棘突、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有压痛点。
(4)影像学检查: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增生,棘突侧偏,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颈椎生理曲线变直、中断、成角、反张。CT、MRI检查有助于了解椎间盘突出,骨刺对椎管和椎间孔的侵占情况,以判断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的程度。
(5)鉴别诊断
应与颈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空洞症、腕管综合症、胸廓上口综合征等疾病进行监别。
3、 交感性颈椎病:以头颈、上肢交感神经功能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1)多数病例有轻微的颈、肩痛等神经根刺激征。头痛、枕部痛、头胀、视物模糊、眼发涩或流泪、双侧瞳孔或睑裂大小不等,眼窝部胀痛等;耳聋、耳鸣;一侧面部无汗或多汗;手麻木、肿、发凉;心率不齐,心动过速或过缓等。
(2)有上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并有神经根刺激征和颈椎病的X线征象,则可确定诊断。无合并神经根刺激征的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同耳科、眼科、神经科共同会诊。
4、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上表现头晕、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双目视物不清,甚至猝倒,但无意识障碍。症状的出现常与头颈转动有关。诊断比较困难。需要结合临床综合分析确立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美尼尔病进行监别。
5、脊髓型:以颈部脊髓受压迫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颈椎病。
(1)颈肩痛伴有四肢麻木、力量减弱或僵硬。行走笨拙或双脚如踩棉花,甚至不能站立与行走。病程较长,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
(2)感觉障碍以痛觉减弱或消失为常见;手部肌肉萎缩;四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
(3)脑脊液常规检查及生化检查正常,少数蛋白稍高。
(4)颈椎X线平片所见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相同。CT、MRI检查可以进一步判断对脊髓受压的程度及部位的确定。
[治疗方案]
一、 急性期
(一)临床表现
1、颈、肩背疼痛剧烈、头痛头晕较甚,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疼痛明显,难以入睡。
2、颈部活动功能严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或反C型侧弯,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
急性期患者应首先低枕仰卧休息3~5天,减少颈部活动。如病人属脊髓型颈椎病,保守治疗无效时,应及时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在卧床休息的同时,应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
(1)5%葡萄糖 250ml或NS 250ml iv drip qd;灯盏花注射液20mg或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 iv drip qd ;
(2)20%甘露醇250ml iv drip qd;地塞米松 5mg (递减) iv drip qd。
2、口服VB1片、甲钴胺片等神经营养药物。疼痛配合应用活血通络及抗炎镇痛药,如虎力散胶囊、活血止痛胶囊、盘龙七片、芬必得等。
3、配合远端穴位,针灸止痛或远端穴位按摩止痛。针灸选穴:后溪、外关、落枕穴、绝骨等;按摩选穴:曲池、手三里、天宗、肩髃等。每日1次。
4、小剂量牵引。
5、颈部可行穴位注射。
二、慢性期
患者急性期卧床休息3~5天,进行上述治疗,症状基本缓解后,进入慢性期(缓解期)。
(一)临床表现
1、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尚可忍受,颈部僵硬,上肢轻度麻木。
2、颈部活动功能某些方位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
3、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
4、X线正位摄片显示,颈椎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二)治疗方法
慢性期主要采用以下治疗方法:
1、静脉滴注:如上用药。
2、整脊推拿治疗
(1)基础手法
①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立于其旁,用双手拿揉颈部及两肩部,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以放松肌肉为主。
②医生用双手拇指拨揉项韧带,由轻而重,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
③医生用双手拿提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时间2 分钟。
④医生用掌跟部沿脊柱两侧(胸1-胸7)做揉法,反复施术,时间2分钟;若局部有压痛点,可用双手拇指重点按压。
⑤医生用拇指揉点风池、风府、哑门、肩外俞、膏肓,各穴约1分钟。
⑥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用小鱼际沿胸锁乳突肌自上而下做揉法,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颈中穴(风池与翳明连线中点下2寸,胸锁乳突肌后缘处),时间约1分钟。
⑦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锁骨下缘3-5遍(由内向外),随后沿左右上肢桡侧做拿揉法;点按内关穴,时间约1分钟。
⑧若颈椎侧弯、棘突偏歪,则采用颈椎定位扳动法(坐位)。以右侧为例,医生用右手拇指顶住向右偏歪的棘突,左手扶于头部左侧,嘱患者颈部前屈30°左右,左手向右侧推扳,此时可听到响声。颈椎侧弯手法同前。
若颈椎间隙狭窄,采用颈部拔伸法,可听到响声(仰卧、坐势均可)。
(2)对症处理
①颈型:点按肩井,曲池、天宗,时间各1分钟。
②神经根型:点按大椎、颈根穴(肩井前2寸凹陷处)、神门,时间各1分钟。
③交感型:医生用双手拇指连续按压郗门至内关,反复施术3-5遍;随后点按肝俞、肾俞。
④椎动脉型:推桥弓3-5遍,随后点按膈俞、太渊,时间各1分钟。若头晕明显者,则加点按百会、率谷、后溪,时间各1分钟。
⑤脊髓型:重症患者建议转院治疗;轻症患者对症处理。如伴有下肢症状,则点按鹤顶、阳陵泉、委中、血海等。
3、针刺 选穴:风池、肩外俞、手三里、合谷等穴。每日1次。
4、拔罐 肩背部拔罐,每日1次。
5、中药薰蒸疗法: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每袋药可用2~3天。
6、功能训练。
[注意事项]
1、整脊推拿治疗前要排除颈椎骨折、肿瘤、结核、先天畸形等病症。
2、治疗期间,病人低枕仰卧休息,减少颈部活动,注意颈部保暖。
3、脊髓型颈椎病,不宜进行推拿治疗。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太和村医
2
太和村医发表于 2014-4-22 20:24:1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