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悟道
1
未悟道发表于 2015-2-2 23: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寒凉有:黄连10、黄芩10、丹皮10、生地10、升麻10==50;
温热有:干姜6、细辛5、肉桂5、附子6、半夏10、砂仁10、党参15、白芷10、当归15。==82;
寒热药力大抵相当,甘草用了15克,可算主药。
2,没有治疗过类似病例,比较轻的用过中药,小效,病人没放弃,我就先放弃啦。对于热药始终心存顾忌。看了本案,增加了类似情况使用中药的信心。
3,便秘,而舌苔不厚,不黄,像是胃失通降,脾失转运的传导不足,没有到寒结的程度,因为痞满见证主要在上腹部,脐周腹部没有明显症状?要说与大便直接相关的药,当归、生地也是很勉强的,而不通便而便自通,看来这个便秘还是寒热错杂,以气机升降失调为主?

看这种口溃与胃痞合治的实际案例,所谓读书莫如读案!

评分

参与人数 1红币 +10 得票 +1 收起 理由
真人无奈 + 10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2
未悟道发表于 2015-2-3 22: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1,探讨温热补益药为什么能治疗便秘的机理---
我记得只用汤药治疗过一例主诉便秘患者,大约三次变方,吃了九剂,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最终效果差放弃了。单纯以便秘为主诉者,直至现在,都是西药或者成药应付。
这是问题的关键,也正是因此,决定后来专题学习便秘的中药汤药治疗问题。拟定的专业方向,是从口腔溃疡开始,一直向下到便秘为止,全消化管道的常见病症的中药使用,涉及胆,不涉及西医的肝病。当前不敢分心,你的帖子,将来会重点学习的。因为我最重要的就是缺乏这类实际经验,所以纯粹是纸上谈兵。
2,真没有想到您会如此认真地看我的笔记,您是在临床经验基础上看的,这自然非我纯理论学习可比拟。
3,王老讲稿的原话如此,或许有所依据确实如此理解,或许仅仅是口误,讲稿毕竟是随口说的,不知道。
感谢回复,受益匪浅。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lrl0701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