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传人
 页 | 末页
1
仲景传人发表于 2010-6-18 17: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仲景传人 于 2010-6-28 17:53 编辑

魏、男、2岁。家长代诉:发热两天、流涎伴吐泻一天。
患儿昨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时测体温38.8度),无鼻塞、流涕及咳嗽,家长给患儿服用“牛磺酸颗粒”、“小儿新速效感冒冲剂”,体温稍降,但旋即复起,昨下午到附近诊所就诊,医生按“上感”处理,与服“尼美舒利颗粒”每次半包、“利巴韦林颗粒”每次一包,一天三次,用药后体温降至37.5度左右。夜间体温复升至38.5度,又将上药加服一次稍退(未测)。
今日晨起,家长测患儿体温38度,且又出现了几个新问题——口中不断流涎,拒食,呕吐(不消化食物)伴腹泻(稀水样便)两次。午后体温再次飙升至39.5度,正欲出门看医生时,患儿突然发生抽搐,角弓反张、双眼上吊、四肢抖动、口吐白沫,经家长指掐人中,约一分钟左右抽搐缓解,急来就诊。
既往史:1岁时因患肺炎高热时曾抽搐一次,经医生用退热药+针刺后抽搐乃止,此为第二次发生同样症状。
刻诊:T 38.5度,P 130次/分,R 32次/分。患儿营养发育良好,急性热病容,口唇干燥,无发绀。皮肤干燥,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哮鸣音及罗音。心率13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器质性杂音。腹软平坦无压痛,肝脾(—)。双膝反射不亢进,巴氏征阴性。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软腭上可见数个高梁米粒大小的黄色疱疹,周围有红晕,未见溃疡。
讨论内容: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二、进一步检查;
三、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四、治疗原则及用药。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加分从优。
注意:为了不影响后来者的讨论思路,请大家发言后都加密一下,设置积分高于100分以上才能浏览,讨论结束后统一解密,解密后统一评分。若由此给大家带来了不方便之处,还请大家予以谅解,谢谢大家。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百草堂主人 + 1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仲景传人
2
 楼主| 仲景传人发表于 2010-6-28 17:4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大家、让大家久等了,这几天有点忙,实在无暇解密此帖,今天刚好有点空,就赶紧来把这件事办一下,敬请大家原谅。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1、疱疹性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
(1)发病急骤、高热、流涎、拒食;
(2)感染部位明确:软腭部位可见米黄色疱疹,周围伴有红晕。
2、高热惊厥:
(1)生后6个月到6岁以内的年龄段,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2)在体温升高达39.5度时,突然发生抽搐,角弓反张、双眼上吊、四肢抖动、口吐白沫,经指掐人中约一分钟缓解。
3、轻度脱水:
(1)上感发热影响食欲、软腭疱疹影响进食,皆可导致水份摄入不足;
(2)发病已两天,发热时水份由呼吸道和皮肤蒸发量增加,流涎、呕吐和腹泻使水份额外损失增加;
(3)口唇及皮肤干燥。
二、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1、扁桃体炎:除发热外,尚有咽峡充血、扁桃体上有炎性渗出物等。
2、疱疹性口腔炎:疱疹主要见于口腔颊粘膜、齿龈及舌表面。
3、手足口病:手、足、口、臀部位疱疹。
4、癫痫:无热抽搐、醒后如常,脑电图可资鉴别。
5、急性传染病早期:如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应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年龄及临床症状几方面仔细进行鉴别。
三、治疗原则及用药。
抗感染、抗病毒、密切观察并防止抽搐、补液及支持对症、局部用药。具体药物大家的回帖中都涉及到了,不再赘述。
四、上感患儿反复发热的认识和处理。
临床中,上感而致发热不退是患儿重复就诊的主要原因,看着患儿遭罪,家长心急如焚,退热要求迫切,作为医生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患儿发热、如何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呢?
患儿每一次就诊(包括初诊和复诊),都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反复查看患儿的口腔、咽喉、扁桃体,听听患儿的心肺情况,听听肠鸣音、按按患儿的肚子,看看患儿的指纹和脉象,仔细看看患儿的全身皮肤有无可疑性皮疹等等,只要你把这几点做仔细了,临床中引起患儿发病的常见原因就难逃你的法眼了,你就可以不用实验室检查而对大多数发热患儿做出正确的诊断了,因为病情特别反复的发热患儿毕竟属于少数。从另一个方面说,就算是做做样子,你也应该把患儿的体检做好,这样不但可以使你从大家视而不见的地方发现疾病的本质,更有助于确立你在周围群众中的信誉,长期坚持下去,大家都会说你这个医生“看病仔细”,有病了也乐意找你看,对增加门诊量也是一种必要的措施。
所有疾病都是有病程的,是不随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绝非家长急急或医生用点所谓的高效药就会好得快点,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从这个角度考虑,临床中很大一部分病人流失皆缘于我们事先没有把相关情况给家属交待清楚。众所周知,临床上大多数患儿的发热都是由上感引起的,上感的病程为七天左右,而其反复发热的情况就要持续三到四天左右,若发热时间超过四到五天,要通过上述几方面的体检以发现有无上呼吸道以外的并发症,或下呼吸道感染,或某些传染病早期等,需据发病季节、流行病学特点、易感年龄及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若患儿发热超出正常病程,并出现了新的症状,如耳痛、流脓(中耳炎),吞咽困难(如咽后壁脓肿),颈部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急性喉炎),呼困、咳嗽频繁、发绀(支气管肺炎)等,就要根据症状分析其相应的并发症、从而加以相应治疗了。像本病例中提到的患儿,诊为疱疹性咽峡炎,我们就可以明确地告诉患儿家长:这是上感的一种特殊类型,若不再出现其他合并症,你小孩的病需要七天左右才能完全治愈,前三四天出现反复的发热是必然的。这样,在我们治疗过程中再出现反复发热,家长就容易接受、也容易配合治疗,不会再大惊小怪地归咎于我们的技术差劲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百草堂主人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