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
 页 | 末页
1
浮生发表于 2013-5-27 10:35:4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浮生 于 2013-5-27 10:39 编辑
/ _1 P& D# Q, `& h% C0 }4 ~! y
A/ I' R- E# e* j1 V3 I6 C 第一章 7 A9 g" V- M7 F' p$ v2 g1 i, s% j% f
总论
8 g7 V3 m% V8 Q7 X4 P: S! N# {0 K 第一节
, D: U, J2 F# _; h
本章主要是记忆一些概念性的东西。
6 ?4 v9 n5 o5 S/ a! }0 Y 一、第一当然是什么是药理学的概念。( s1 k* J' S' Q: {4 {
药理学:就是研究药物的科学。当然,药物不能当独研究,它要放在机体内,研究。所以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8 e4 H! _$ M- D* v 二、那什么是药物呢?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这句话不要掉了“诊断”两个字。临床医生往往忘了还有用于帮助诊断疾病的某些物质也算药物
。比如:钡剂,血管造影剂,角膜炎诊断时用的荧光染色剂。& x/ L8 X: q% e/ U6 Z2 D1 D9 w% v% J
三、药理学的内容:药理学包括两个内容:( Z: T f$ s' M% _
1、药物代谢动力学:我在校时简称药代学,现在简称药动学。就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贮藏、)(转化、)代谢、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机体是主动的,药物是被动的。
% S8 i" I* I/ y- {4 c* }/ [ 关于什么学的定义解释,一般都是:研究******的科学。科学时代嘛。
H: C; s* S1 K: |8 t: {6 M 2、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机制(也就原理)的科学。
4 r6 Z; y, d0 B- X. m 即研究在药物的作用下,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活动发生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和机理科学。在这里,药物是主动的,机体是被动的。
$ \# z, [5 {: W8 N0 E+ b; S; o8 m
第二节; j( D' D3 d0 A' Z
药物代谢动力学
! I* W( S/ i6 o
机体对药物的科学。% s D1 q0 C: W5 {; [, c6 r
机体对药物,当然首先是吸收,再是运输,分布,进一步就是代谢(灭活,失效),最后就排出体外。这一切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这一切都是要时间的。所以要进一步研究药物代谢和时间的相互关系。5 B) A- u% f* N u
一、药物地跨膜转运;4 u( m' b) e9 x1 c/ a
药物进入机体后必须到达到作用部位才能发挥效应。到达指定部位主要经过,要经过层层关卡,这些关卡就是生物膜。生物膜是脂质性质的,主要是细胞膜,细胞膜是液体脂质双分子层。
/ m+ ~; O& t# _, F9 e/ h6 D8 I# C4 P药物跨膜运动两种方式:被动转运,载体价导转运(不动转运)1 @" Y* m2 c1 i3 s y/ l9 R
1、被动转运:不耗能,是靠势能完成,这种势能就是药物的深度梯度。能透过生膜的物质,在生物膜两层,总是从该物质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渗透)。
8 w6 }5 u9 R G% q7 @9 m1 D/ N; i. c 被动转动的特点:; m6 Z3 n' T( S6 Q& o3 L
A、不耗能,9 L0 j% v) s1 ^2 S# k
B、靠浓度梯,
7 I2 M r1 b' M$ E C、不要载体,
; r) a7 @6 v4 D* ?. N# I D、无饱和现象,
& {, z( H+ \' D! G+ s S7 { E、药物之间无竞争现象。
: L) @; s8 U% G( E/ Z F、生物膜两侧药物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被动转运——绝大多数的药物的转运方式。) B* P1 e0 h4 X: K8 o1 q) @
被动转运有两种形式:A、简单扩散,B、滤过
N: L- R! ^+ \6 C" h 简单扩散定义:药物利用生物膜两侧的浓度梯度能穿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
, T' |2 F B: k0 l. q& ~ 总上述可以看出影响药物简单扩散的因素有如下:+ m$ W9 {, P3 A* K' ?5 a R& o
(1)、药物的理化性质# g; Q4 Y/ O- I' G q! T$ U( x
(2)、膜的性质,面积。
1 M& v, _8 J/ o0 { (3)、浓度梯度
: g* w3 e$ v) | N ^' y 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极性
x1 g$ j1 j; @) K2 _ 膜的性质,面积:接蟹药物的生物膜的面积大小,生物膜的通透性,比如炎症状态下的血脑屏障,就是通透性增加的生物膜。
! |! Z9 m" ^9 ] 脂溶性定义:药物油/水分配系数。此系数愈大,也就是脂溶性愈大,跨膜转运就愈快,因为生物膜是液态脂质又分子层的。
8 C9 H* {' L9 I d L# D, c 脂溶性与药物的解离度之关系。* \, ^- m* y ^8 J/ X
弄清此关系前先弄明白什么是解离和什么是解离度。
5 E5 V `3 D1 M3 l T0 O 解离:化合物或分子在溶剂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药物就是一种化合物。/ v3 l `- M4 I$ W" i
解离度:化合物或分子在溶剂中释放出离子的程度,即已解离的化合物质与总化合物之比。此值愈大,解离度愈大。
. O. x3 @* u( M8 U' E! Z 化合物的解离度相关因素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溶液的酸碱性质和浓度。: w8 u) w2 s7 N. z1 M- H
药物,绝大多数是弱酸性或弱碱性的化合物,在溶液中以非解离型和解离型两种形式存在。
" r7 s* o# U) P$ B9 [ K- z M再倒过来看脂溶性与药物的解离度之关系。
& t& |0 Q/ _/ |# r! q8 g9 I 非解离型的化合物(药物)脂溶性高,能通过跨膜转运。而解离型的不能脂溶和脂溶性低,所以就不能或很少能通过膜转运。所以生物膜两侧的药物浓度梯度主要是指非解离型的药物。
( ?9 ] d2 s' B1 t0 e* R 药物在体液中的解离度:
# L$ w3 N9 X8 } 解离度常度—PKa定义:当药物解离度等于50%时所在溶液的PH值称此药物的解离常度。. q6 P l2 r( s8 |! H
药物在体内是存在于体液中的,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所以细胞内外液PH值的变化是可以明显影响药物的解离度的,进一步影响了药物的跨膜转运,也就影响了药物的代谢,影响了药物的效用。
8 i4 u/ b0 @+ {$ U 弱酸性药: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少,吸收就少。- j* J# B( n9 i8 a# ~+ g& ^- }
弱碱性药: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反之,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少,吸收就少。
6 g8 b3 K3 z( @7 c2 b
应用:巴比妥药物中毒解救——巴比妥是弱酸性药物,中毒时,要碱化尿液,使其在尿中的解离型增多,肾小管重吸收减少,加速了其的排泄
. J& N+ Y0 U' j/ }
4 W' V3 l [, y- m9 [# I" _ 2、主动转运:依靠特殊载体,消耗能量,逆浓度差的转动。主要是:药物在肾小管的排泄过程、Na+,k+—ATP酶(钠泵)、Ca2+,Mg2+—ATP酶(钙泵),质子泵(氢泵)、儿茶酚胺再摄取的胺泵。其次在肠、脉络丛等到上皮细胞上也有此转运。
. Y9 p4 V; V0 q8 G& D `6 I8 D
, I0 Q4 x) w6 {' s0 H 3、主动转运有如下特点:
6 M. J/ p7 k- e, H, t2 q A、 逆浓度差的转运,不依赖膜两侧浓度差。7 @4 V4 ]5 F4 {8 V. [0 k
B、 需要载体,需要耗能。
6 j& a G, Z6 M0 z3 O C、 有饱各现象,药物之间有竞争性抑制现象。案例:依他尼酸与尿酸,在肾小管分泌上的的竞争,从而抑制了尿酸的排泄,引发痛风。
" d9 R/ d! `' |# j" Q* y- w$ i 。。。。。。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朱妍
2
朱妍发表于 2013-5-27 13:15:16 | 只看该作者
好帖,谢谢版主;辛苦了{:6_272:}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