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雪千山
 页 | 末页
1
暮雪千山发表于 2013-3-16 15:54:1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暮雪千山 于 2013-3-16 18:02 编辑

患者李xx,男,70岁,本县邻村人,因头痛,浑身酸痛半月,胃胀半年于2013.3.15来诊。
患者半月前出现头痛,浑身酸痛,在本村卫生所输液7天,无效,后来在他处用中药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热,汗出,感觉浑身酸痛关节痛,痰多,白粘。头晕,口苦,口干喜热饮,大便一天一次,稍微有点溏,小便清。胃胀,胃部嘈杂不适。患者体胖,怕冷。 有高血压,糖尿病,风湿病史。舌苔白腻,脉弦滑。
辩证:脾肾阳虚,痰湿中阻,外受风寒,内传少阳
方药:柴胡桂枝汤加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半夏泻心汤加减
药方:柴胡30 黄芩30 人参12 半夏12 黄连10 干姜20 茯苓45 白术30 黄芪60 附子15(先煎1小时)桂枝20 白芍20 炙甘草15 厚朴20 麻黄10 细辛10 生姜10 大枣3个 以上单位为克 3付
2013.3.16 也就是今天,患者打电话说服用了1付,感觉诸症轻了一半,非常高兴。
医案分析:这个患者平素痰湿较盛,脾肾阳虚,所以按传统的治疗效果不好。患者口苦,口干已经出现了少阳症所以要考虑小柴胡的运用,胃胀胃部嘈杂属于寒热错杂的痞症所以选择了半夏泻心汤。素有风湿又夹杂外感属于少阴中风的范畴所以选择了麻黄附子细辛汤。患者脾虚痰湿较盛所以加茯苓, 白术健脾利湿。患者有高血压,糖尿病为慢性病,所以用柴胡桂枝汤打底协调阴阳枢机。

评分

参与人数 5专业积分 +1 红币 +10 得票 +4 收起 理由
~成~~鸿~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老钟医 + 1 感谢分享!
真人无奈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yuanaiming + 1 感谢分享!
大海20 + 10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大海20
2
大海20发表于 2013-3-16 16:02:36 | 只看该作者
都说附子,半夏不能同用,两个前辈却屡用屡效,对于中医我觉得他们不断对临床探索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暮雪千山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亦痴顽
3
亦痴顽发表于 2013-3-16 16:24:31 | 只看该作者
外感留邪与湿交缠时多见一身酸痛,头晕脑胀,腰沉身重,用点青蒿柴胡,常常有效.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暮雪千山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NIANG
4
NIANG发表于 2013-3-16 19:07:55 | 只看该作者
大海20 发表于 2013-3-16 16:02
都说附子,半夏不能同用,两个前辈却屡用屡效,对于中医我觉得他们不断对临床探索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属于十八反内容,一般情况下是不可以用,我是决对不用的,但是中医高人另当别论。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山中采药人
5
山中采药人发表于 2013-3-16 19:19:14 | 只看该作者
凡柴胡证,只知一症便是,小柴胡汤主之,不必悉具!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老钟医 + 1 感谢高人指点。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16wjb
6
16wjb发表于 2013-3-16 21:22:36 | 只看该作者
千雪的方子很经典,实用,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红牛
7
红牛发表于 2013-3-16 21:49:16 | 只看该作者
大海20 发表于 2013-3-16 16:02
都说附子,半夏不能同用,两个前辈却屡用屡效,对于中医我觉得他们不断对临床探索的思想值得我们学习。

“十八反”里半夏反乌头,虽说附子是乌头的旁生块根,但是临床附子和半夏同用很常见,古人有之,今人也常用。
附子与半夏相伍同用,首推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中寒饮逆满证条文曰:“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此为中焦虚寒挟饮所致之腹满腹痛,故以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化饮降逆,这个附子粳米汤的药物组成为:炮附子、半夏、甘草、大枣、粳米。方中附子补阳益火,祛寒止痛,阳旺则阴寒湿浊之邪自除,半夏燥湿化浊,降逆和胃,与附子相配可助附子祛除阴寒湿浊之邪。二者相伍既温中散寒,又化浊燥湿、降逆和胃,治疗元阳不足,寒邪内阻,阴寒湿浊上犯之证相得益彰,如此用法,并未认为附子与半夏相反。
历代医家据证制方时以附子与半夏相配的医家还有不少,如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中治疗饮酒后及伤寒饮冷水过多所致五饮的“大五饮丸”,方中附子助阳,半夏涤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治疗脾肾久虚,荣卫不足,形体羸瘦,短气嗜卧,咳嗽喘促,吐呕痰沫的“十四味建中汤”,方中附子引火归元,半夏和胃健脾化痰。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中治疗阴毒伤寒,唇青面黑,身背强,四肢冷,妇人血室痼冷沉寒的“附子散”,附子温阳祛寒,半夏化痰散结。
现代中医临床家李可也是最善于以附子伍半夏治疗疑难重症的,《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常以破格救心汤与小青龙汤合方治疗肺心病心衰、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其中还多是以生半夏与大剂量附子同用,回阳涤痰,力大效彰。这说明古代权威的药学著作以及历代医家并没有将附子与半夏配伍作为相反之药看待。
当代中医教科书里也没有将附子等同于乌头,栝楼与附子可以同用,如《中医内科学》五版、七版教材中的胸痹(心痛)阴寒凝滞证,在治疗方药中用栝楼薤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这里就是栝楼与附子同方。
我本人对于凡证情需要的也是经常附子与半夏同用,比如对于阳虚饮盛的病证使用效果就很好。因此,我觉得附子和半夏在辨证准确的情况下使用是安全的。

评分

参与人数 5红币 +10 得票 +5 收起 理由
~成~~鸿~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大海20 + 10 + 1 我很赞同
NIANG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暮雪千山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真人无奈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未悟道
8
未悟道发表于 2013-3-16 22:00:01 | 只看该作者
见先生用药比起本人来,药味较多,药量较大,本人从来不敢。不是说不可以,只是想说,中十个医十个方吧。终究要以效应来衡量。所以只有看的份,不敢妄加评价。毕竟可以广见闻,谢谢啦!!!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暮雪千山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大哥强
9
大哥强发表于 2013-3-17 11:40:24 | 只看该作者
中医辩证需要整体辩证,
楼主的看病方法感觉像西医一样

自己对中医理论不熟,不敢乱说。请不要生气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HGP
10
HGP发表于 2014-7-12 13:43:5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楼主你很喜欢用柴胡桂枝汤打底,是因为有协调阴阳枢机,还是因为别的,请说明?请问柴胡桂枝汤是全息汤吗?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爱好中医
11
爱好中医发表于 2014-7-12 21:3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爱好中医 于 2014-7-12 21:36 编辑

请教下楼主在这个病案中用白术或用苍术有何区别?望楼主能指点一二。为你的高超医术感到佩服,谢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