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仁心
 页 | 末页
1
医林仁心发表于 2014-8-16 14:13:2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的炮制,已有悠久的历史,中药的炮制与加工时刻牵系着中医人的职责与良知,并关系着治疗功效的成就,因此,若想获得疾病的快速治愈,就必须重视中药的加工与炮制。比如:
1.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干姜则暖脾健胃;炮姜则温经止血,善祛肚脐少腹寒邪;煨姜则主用于和中止呕;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
2.当归酒洗后用于行血活血;而炒炭用于止血;
3.石膏生用清热泻火;熟用则敛疮止痒;
4.生地生用则甘寒凉血、养阴清热;熟用则甘温补肾、滋阴填精;
5.苡米生用偏于利湿;炒用偏于健胃;
6.大黄生用泻力刚强、用于急下存阴;熟用则泻力变缓、用于年老、体弱之便秘;大黄炭则泻力更小,却能用于大便下血;
7.荆芥生用散风解表;炒炭用则治产后血晕以及卓效子宫出血;
8.牡蛎生用平肝潜阳、软坚散结;煅用则可敛汗、涩经、止带;
除上述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只是举些例子,让大家值得重视,具体情况具体选择炮制方法。以后有机会或许每日一贴,药药分述...
另外,有关煎药、服药方面,也要引起重视。每当患者取药后,也需要告诉患者,如何煎药、服药。比如:
1.《伤寒论》中的桂枝汤怎样煎药呢?应该取药一剂,加水7杯,微火煎取3杯,去渣,温服一杯,30分钟后,在服热稀粥一杯以助药力。盖被卧睡120分钟,以浑身潮润微汗为最佳。不可大汗淋漓,若服药一杯后病全好了,就停服其余两杯。假如没有出微汗,即可缩短服药时间,再照服一杯。多在多半天的时间内,可连服药三杯。若病情较重,不分昼夜可连续服用。若服了一剂还有症状,可再服一剂。对于风寒重、汗难出者可连用二至三剂。
2.大承气汤煎药法,取水10杯,先煮枳实、厚朴取5杯,滤除药渣,加入大黄后煎至两杯,滤除药渣,加入芒硝,微火再煮一二沸,分两次服,服药后,取得大便后,其余药暂且停服。
3.另外还有《金匮》大半夏汤煎服法,《温病条辨》中的银翘散煎药法,特别是“鸡鸣散”要求在清晨4时服药效果更好。
以上可知,煎服方法与治疗效果是有一定影响的,还有解表药宜急火,时间不宜太长,一般15至20分钟。补益药宜用慢火久煎,水沸后30至40分钟,早晚服药一次。攻下药宜空腹服,上焦病饭后服药、下焦病宜饭前服药,中焦病宜两顿饭之间服药。急救药就不拘时间了。以上所述纯属基础常识,还望老医生凉解,成功在于细节,治病在于投入,也希望给初学者带来些帮助与启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老钟医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憨憨的样
2
憨憨的样发表于 2014-8-16 14:41:55 | 只看该作者
现在专业搞炮炙的药工很少了,市上所售好多大都不合格...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医林仁心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136
3
136发表于 2014-8-17 06:34:45 | 只看该作者
中药的性能,炮制有别,功能亦不尽同。处方在好,若不根据疾病的性质,对中药进行合理的加工与炮制,治疗疾病的效果多为甚微。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医林仁心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