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游学
 页 | 末页
1
杏林游学发表于 2015-7-15 10:38:0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小儿发热常见的认识及治疗误区
# C# l3 e& o# X: g5 a y; _# X4 y' o7 L" o: @: M1 ~. {

+ n$ m6 Z" W1 {5 |7 o2 i; i* A误区1:认为发热程度越高,病情越严重; _$ i6 [- H4 e1 m. h6 q# S
临床上经常遇到因高热急诊的患儿。某天中午,儿科急诊突然冲入3位家长,抱着9个月大的患儿,高声喊叫:医生!患儿发热40℃了,救救他!我赶紧过去把患儿放在床上仔细检查。患儿精神很好,我拿过患儿家属手里的水瓶,患儿很快就喝起水来。让家属先把患儿的外衣脱下来,给患儿服用1次退热药物,并建议多喝水,防止高热惊厥。家长听了我的解释,很快就不那么紧张了,20min后患儿查血结果回来,体温已经降了下来。2 ~% B* U% D/ h
精神状况良好者病情一般不会重 发热是患儿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的一种方法。一般来说,发热越厉害,说明人体的反抗能力越强,对于<3个月的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没有发育成熟,抵抗力不强,即使有严重的肺炎,也很少出现高热。因此,发热程度并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如上述患儿,虽说高热40℃,但病情不严重,否则一定会表现在精神上,很可能会精神萎靡或者嗜睡,不愿意吃东西,也不愿意喝水。需要说明的是,确实有很多严重感染性疾病会伴有持续的高热。
, h7 J9 |: x: w$ }7 ]4 r
; Z" G/ O7 J7 r% c误区2:盲听家属建议,遇到发热就给退热药- r1 ?+ N1 o' q; L
部分医生尤其是村医生,在接诊发热患儿时往往容易盲目听取患儿家长的建议,给予口服退热药甚至是给予激素治疗。对于纠正这种常见误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I4 m( ]9 A5 B# ^3 f. [3 _ [
是37℃则不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如果经过物理降温后,体温仍>38.5℃则最好使用退热药物,因为患儿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容易引发高热惊厥。持续高热,会导致人体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增加,从而加重各个脏器的负担,容易造成重要脏器的功能失调,特别是心脑血管。超高热(>41℃)可以导致脑细胞损伤,出现昏迷甚至死亡。脑炎、中暑导致的超高热都是紧急状态,需要积极处理。
8 M) G$ @2 U! m7 u误区3:物理降温方法实施不到位3 F- h4 A7 Q5 E( z# D
物理降温对于发热是简单却有效的措施,很多人了解退热的物理方法,比如多喝水、温水擦拭等,但到具体实施却可能在细节上并不到位,下面对此作出详细讲解。
+ \" `2 u% j4 Q多喝水补充体液 一些患儿发热的时候由于嗓子不舒服等各种原因不愿意喝水,事实上给患儿多喝水补充体液是第一要务,这是最基本的降温方法,适合于所有发热的患儿。各种果汁饮料都可以选择,但最好还是白开水。
1 y* A5 O) A$ v; ~! d+ B g温水擦拭,而非酒精擦拭 温水擦拭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水的温度在34~37℃比较适宜,适合各个年龄阶段的患儿。每次擦拭的时间>10 min。擦拭的重点部位在皮肤皱褶的地方,例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对于高热或者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采用温水浴,水温比体温稍低就可以。3 g5 u4 W0 q/ c, `' n( l' {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对小儿发热采用酒精擦浴的方法,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婴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通过皮肤吸收后,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症状。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儿童特别是小婴儿一般都不采用。- x6 `: g8 ]# T
降低环境温度,但不适合所有患儿 患儿退热需要和周围进行热交换,适宜的环境温度有利于退热,最好的环境温度是20~24℃,以使体温缓慢下降。对于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其体温就会慢慢下降。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患儿发热的早期伴随有畏寒、寒战,则不适合这种方法。; b- U2 D+ q# v; d7 t
退热贴的退热效果有限 退热贴由于面积很小,退热效果有限,对于高热的患儿会舒适一些,是一种辅助措施。
, F$ i& [* R5 E# E不宜进行冰敷 由于冰敷太冷,可能会引起患儿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有畏寒、寒战的患儿更不能用冰敷。
+ j' g* d0 O+ p* A- V* U9 V2 [多排泄利于退热 多喝水、多排小便是一种带走体内热量的好方法,其实排大便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患儿发热当天或几天没有大便,可用一次开塞露排除体内积存的食物残渣,排泄的同时带走热量使高热降低,很多中药就是利用这种办法来完成退热,中医称之为清下焦之热,这些中药里一般都会含有大黄、石膏、瓜蒌、槟榔等。( f' U- [4 r7 r" o$ Q* D/ G
误区4:退热效果好的药,就是好药- F; }3 Z, B# f& ]3 W
如果经过多喝水和物理降温患儿还是高热不退,一般就要使用退热药物。有人以为退热效果好的就是好药,实则不然,一定要兼顾该药的不良反应。一般而言,退热药的退热效果和不良反应成正比,效果越好,不良反应越大。& c' }: y! R8 G; k6 ?$ o% [, Z
退热药物的不良反应概括起来包括刺激胃黏膜,破坏食欲,使胃溃疡加重甚至出血等胃肠症状;剂量过大可以导致肝脏和肾脏的损伤,也可以诱发血液疾病;对于严重过敏反应者,表现为剥脱性皮炎等危重情况。因此,了解不同药物特征,兼顾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才能合理选择适宜药物。常用的退热药物及临床特点如下。: l* V- n5 | t0 h
对乙酰氨基酚 退热起效快,但控制体温时间相对其他药物要短,平均控制时间为2 h左右。但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没有其他解热镇痛药常见的胃肠道反应、血小板功能影响、粒细胞减少等,也无肾毒性,故安全性高,目前在临床广泛使用,特别是<2岁的患儿。该药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即疗效随剂量上升而上升,但不要超剂量使用,每千克体重10~15 mg/次,以免造成肝脏损伤。
# v$ F; E( s4 Y布洛芬 该药和对乙酰氨基酚都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儿童应用的退热药,也是较为安全的药物。布洛芬的特点是退热平稳且持久,其对于高热的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要强,且持续时间长,平均约4~6 h。布洛芬对胃肠刺激和血小板影响不大,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轻度胃肠道反应、转氨酶增高,偶可影响凝血功能等,在脱水、血容量低和心输出量低的状态下偶见可逆的肾损伤。过量服用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癫痫发作等。用量: 每千克体重5~10 mg/次。
0 N( D: m) Q" L5 F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已经不作为常规的退热药物在临床使用。赖氨酸与阿司匹林的复合盐,可用于静脉注射,起效快,疗效好。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 i4 J' x* m5 X4 `! O
尼美舒利 是意大利于1985年研制成功上市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解热药。尼美舒利和布洛芬比较,突出的优点是较好的退热效果和较少的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但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称,应用尼美舒利可引起重度肝脏损害。由于争议不断,我国已经限制在<12岁的患儿中使用。# M; [# x& r- N
消炎痛 是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具有较强而持久的退热效果,由于该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对肝功、肾脏和血液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予应用,只有当患儿持续高热或者高热惊厥时,可在医生监控下偶尔使用。
. [+ i: X0 k" t* [( s3 q7 i# [安乃近 是一个古老的退热药物,退热效果迅速,由于可引起粒细胞减少、肾损伤等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近些年已应用较少了。1977年,该药已从美国市场上撤出。目前,27个国家已禁用或限用安乃近。只有在急性高热且病情急重,又无其他有效退热药可用的情况下,才用于紧急退热,口服给药已不被采用。. m q8 K- a/ z k" X! W% A% Z
中药退热药 很多中药都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但由于中药退热作用缓慢,而且所含药物成分不是十分清楚,不推荐家长选用中药作为退热药物使用。
( l$ F" l0 b/ P* a综上,相对来讲,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好,相对不良反应小,正常剂量下基本安全,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J' ^4 R2 g" o* A6 m8 u, j

; b: b2 B! W$ F3 g1 v
4 t/ J6 x0 g# J( I6 d/ U附: F! W2 m4 \( z7 K7 P+ K" g
* A+ B A9 K, z; D8 k1 y$ p
基层医生网专业组史医生等团队已经临床病例20余万人次,直肠给药经验比较丰富。运用纯合理中药直肠给药(如:感冒流鼻涕(清),不发热,咽喉上颚不红肿,就可以使用小青龙汤。。。),能做到安全,并且高效,让更多的患者以及家长乐于接受,各期学员也学到了更有信心的纯合理中药直肠给药疗法,积极应用,(为了更好的精益求精,提升更多基层医生的中医水平,与北京中医药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升级设立 基层医生中医课堂,开展基层医生的中医教育工作,也有利于纯合理中药直肠给药项目的开展,具体学习事宜请咨询QQ2267457690 或者电话15715315369)
+ w) D- h' L; J% [ d
5 g( I; ?5 N2 b ]& O& w4 Q# K1 y5 \7 G r

R% m- C4 c( B; p; U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