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游学
 页 | 末页
1
杏林游学发表于 2015-8-5 20:09:1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小青龙汤的思考" _2 D, {$ }' w7 h l, T! i4 Q5 v
小青龙汤经典原文4 b& q1 i. d" L/ N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 m: l3 b l; L( j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9 N" J6 u$ b# x3 c U4 I% ? N咳逆倚息不得卧/ G x3 ?2 S5 T! e. P
妇人吐涎沫* ^% ~4 O. y' I" a4 l
1、小青龙汤主治外寒内饮之证世所公认。伤于寒麻黄汤发汗后表仍不解的原因是心下有水气,那什么叫水气,水气是如何产生的,又如何判断是否有水气,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金匱有专门的水气病篇论述,水气,与水饮、水湿、痰湿相类,但水气应是指动的水,主要向上动的水。胃内动的水受外邪引动或发汗剂的激荡上逆于胸肺,则见呕、咳、喘、噎,下泻于肠、膀胱则见利、小便不利,少腹满。水气的产生首责脾胃,次为体质。水湿体质再加上脾胃虚寒,那么胃内常年停水在所难免。所以,水气的判断首先要根据黄煌教授经方医学八大体质之湿体歌诀。湿体—水液代谢障碍的状态。身体困重、性格温顺、反应欠灵敏、眼袋大、肌肉跳动、下肢浮肿、腹泻、女性白带量多。0 f1 P4 M; T$ ^+ R7 F
水气在面部表现尤其突出,大多可见到水色、水斑或水气的表现。如面部青黯色或下眼睑呈青黯色,面部出现对称性的色素沉着,面部或眼睑浮肿。病人多有慢性胃病或慢阻肺,胃内振水音,舌胖苔水滑。7 ~4 [9 A, f) U! w+ P
2、小青龙汤证之咳喘,应是咳剧喘轻,以咳为主,条文明言微喘,应比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喘而汗出为轻,比汗出而喘的麻杏石甘汤为重;咳嗽痰稀伴较轻的细小支气管痉挛,有别于喉间有水鸡声的射干麻黄汤之哮证。; G/ w: f( }2 L4 {5 e( H: w
3、小青龙汤之咳往往伴有气逆,故言咳逆不得卧,麦门冬汤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两者均有气逆。前者乃水湿体质的水寒射肺,后者属羸瘦体质的燥热灼肺。逆甚则有烦躁,两方均可加石膏。7 a( G W" N# ^- t2 D
4、本方与吴茱萸汤都治干呕吐涎沫,都是气逆证,小青龙汤是心下水气上逆,吴茱萸汤是心下寒气上逆,若是寒水上逆涎沫量多则两方合用。
1 l* }- p' W9 H5、小青龙汤是全身异常清稀无味分泌物的抑制剂,起主要作用的是姜辛夏味,水样的鼻涕、水样的痰、婆娑的眼泪、清凉的胃酸、稀薄的白带,凡此等等无不有效。
8 O$ x4 Q2 W4 W- O* I% w6、小青龙汤证的五个或然证中,咳与喘常不分离,渴及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并心下痞硬是合五苓散证,而下利可加重干姜用量,只有噎可能有特殊的临床意义。噎是指胸咽部有阻塞不通之感,与呕、噫、哕同属胃气上逆表现,而此处或噎表明水气上逆阻塞了胸膈食道。临床上很多食道癌患者咽下困难、吐大量黏涎,用小青龙汤加附子理通效卓。
6 l: q! A& o3 g; U+ A" Y7、小青龙汤之合方及加减:干瘦的人参体质多有慢性胃肠宿疾合理中汤。黄松软、浮肿之黄芪体质合玉屏风散。水气凌心而心悸甚者麻黄减量加茯苓。合并心功能不全者麻黄减量合真武汤。咳喘甚者头眩合苓桂术甘汤。慢阻肺反复发作,面色晦暗或需较长时期应用者加附子、山萸肉、龙骨、牡蛎仿回龙汤之意。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