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
 页 | 末页
1
洋洋发表于 2015-9-22 07:40:4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洋洋 于 2015-9-22 07:46 编辑

者频遭“开飞刀”,基层分级诊疗缘何亮“红灯”?
文/扬帆远行


辽宁省岫岩市兴隆办事处平阶村村医李佳平告诉记者,县级医疗机构有时接诊疑难杂症患者,水平不足不敢动手术,不是把患者转诊,而是从大医院请来大夫“开飞刀”,并让村民自行承担外请费用,每次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半月谈)
今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应该说,实施“分级诊疗”模式,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理想就医格局,是深化医疗制度改革,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益探索实践,基层百姓对此充满了期冀。
这种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实施不同难度的治疗模式,无疑最终将会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
但衡量一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和成功,不仅仅是要看良好的愿望和设计,更要看是否能在基层有效落实。脱离了基层的实际和百姓的期盼,再好改革政策措施不落实,也只能是空中楼阁,百姓也无法有获得感。
对患者和基层医院而言,一方面患者面对自身的经济条件不足,还想少花钱治病,尚且受到转诊审批上的“权利转诊”等等方面的限制。另一方面医院也面对自身的医疗水平不足,还想留住患者,不得不靠外请大夫“开飞刀”,无疑又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显然在上述“两难”矛盾面前,这种以“开飞刀”来强挺落实“分级诊疗”模式“门面”的做法,与实施“分级诊疗”的目的和初衷南辕北辙,因为这种方式在患者看来,其本身并没有化解基层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相反,这种状况非但没有被百姓认可,却成为多地县医院的普遍做法,特别是借此提高基层医院就诊比例,来应付相关部门“分级诊疗”检查考核的手段,以及上级医院“挣外快”的途径。如此下去,“分级诊疗”模式又谈何落实?
“分级诊疗”模式落地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为医改政策措施落实敲响了警钟。那种在开新农合医疗转诊审批单时,百姓“不仅‘跑断腿’,还得给有转诊权的医生、科主任‘意思意思’”的不正之风;那种“双向转诊变成单向输送,上级大医院打着分级诊疗的旗号,实际成了病患资源的‘抽水泵’”的现象,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背道而驰,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紧解决。否则,无论是医改去行政化也好,“分级诊疗”模式也罢,恐将与基层百姓的期冀失之交臂。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