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hcssxyj
 页 | 末页
1
lphcssxyj发表于 2016-5-28 20:41:06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头痛是外感或内伤等因素导致的邪气郁滞,气血不调、清窍被扰,出现以全头或局部疼痛为主症的脑部疾病,是临床常见病,有些也是难治病。
一、病因病机
头痛的病因病机虽然有多种,但归纳起来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外感类
1、伤风 即俗话所说的“受风”。程度较轻,为起居不慎,感受风邪致使头部皮表束闭而引起头痛。
2、风寒 天气骤然变冷或起居不慎,卫外之气不足,感冒风寒而引起皮表束闭,恶寒发热而头痛。
3、风热 感受风寒后皮毛束闭,未能及时治疗,风寒之邪与营卫之气相争,不得及时解表出汗,故郁而化热而成风热头痛,或阳性体质受风寒从化为风热。
4、暑热 夏日炎热又兼暑湿相蒸,暑热过盛伤人正气,暑热之邪与正气相搏则成为暑热头痛。
5、风湿 空气中湿邪较重,或长时间在潮湿的环境中工作,又兼劳累太过,正气不足,此时若起居不慎,感受风寒时常兼加湿邪而出现风湿头痛。
(二)内伤类
外感头痛都兼有外感表证,内伤头痛则没有外感表证,皆为内伤所引起。常见的内伤引起头痛者,有以下种种:
1、肝气郁结 肝气不舒而抑郁结滞,肝气不顺而上逆,临床上常称这为肝阳上亢,致使头部气血失调则产生头痛。
2、肝火上犯“气有余便生火”,肝气不舒,肝气郁滞,火性上炎,肝火上犯造成头部阴阳气血失去和顺,不能正常运行,则可能发生头痛。实际上此亦是肝阳上亢的进一步发展。
3、痰浊上蒙 痰浊过盛可上蒙清窍而头痛,或遇怒气伤肝,则可致痰浊上于头部,令人头痛。
4、宿食不化 胃中食滞或阴冷致使宿食不化,影响中气升降,浊气上冲而致头部。
5、瘀血阻络 头部受外伤后,即可发生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
6、雷头风 这是一种特发性头痛,临床不常见。常因头部素伏风邪,久久不除,遇天气大变化(尤其是刮大风之时)则头痛,痛有特色。
7、气虚 头为诸阳之会,如久思劳伤,大便久泄,中气不足,脾气不升,也可引起气虚头痛。
8、血虚 过度劳累或失血过多,或妇女生育过多,月经过多,致血虚不能上荣而发生头痛。
9、肾虚 中医学认为“脑为髓之海”五脏之中,肾主骨、主髓,所以肾虚时,也中以导致髓海不足,髓海气血不足,荣养失调也可以产生头痛。
内伤头痛虽也有风、痰、湿、热等实邪,但其发生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以正气虚为主(或兼有一定的实邪)。所以在证候表现上与外感引起的头痛有所不同,在临床上辨证论治,都有不同,必须分辨清楚。
二、辨证论治
对头痛的辨证,首先是要分清是外感头痛还是内伤头痛。外感头痛多病程较短,兼有外感表证,内伤头痛则病程较长,没有外感表证。
外感头痛,多为实证,因无论是风、寒、暑、湿哪种外邪,侵入人体后,则成为实邪,正如《内经》所说“邪气盛则实”。内伤头痛,则有虚证、实证不同。
1、伤风头痛 主要特点是病情较轻,头痛的特点是头部胀痛,怕风喜暖,有时出点儿汗,则感到头痛减轻,舌苔多无变化,脉象可见浮脉或正常脉。治法主要是疏风解表,多以辛温宣散为主,常用药方如;
(1)香苏饮:香附10g,苏叶12g。水煎服,取微汗。
(2)生姜红糖水:生姜5g,红糖5-6g。煎水服,取微汗。
(3)葱姜汤:大葱白6-10cm,生姜5g。煎水服,取微汗。
2、风寒头痛 头痛常兼恶寒发热,身上无汗,头痛连及项背部不适,皮毛发紧,全身酸痛,或兼有胸部憋闷,呼吸气粗,舌苔正常,脉象浮或浮紧。用辛温解表治疗,
(1)麻黄汤。(2)三拗汤。(3)九味羌活汤。
3、风热头痛 头痛兼有面中发红,甚者目亦发红,项背酸痛,身上无汗,但不怕冷,口渴咽干,或兼咽痛,舌苔薄白或薄黄,脉象浮数。辛凉解表之法以散表热之邪。
(1)桑菊饮。(2)银翘散。
4、暑热头痛 症见头部沉重感,虽有汗出头痛仍不解,身有轻热和沉重感,喜卧,舌苔腻黄(或微黄),脉象濡滑,在暑热头痛中还注意一种暑温头痛:身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或无汗,头痛如劈或兼呕吐、项强、抽搐等,舌苔白,脉象滑或弦滑。此证多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暑邪容易伤气耗津,故暑热头痛的治法,常佐以益气之品,做到解暑清热而不伤气且兼有益气生津之用。
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5、风湿头痛 头痛头重,来之较快,头痛如裹,身体酸痛沉重,不能转侧,口不渴,舌苔腻,脉象为滑或脬滑。宜用解表散风化湿之法。
羌活胜湿汤(东垣)。
6、肝郁头痛 头痛常以头部两侧为主,或偏头痛,与情绪变化有关,常在情绪低落时及与人生气时发作,有的两胁或一侧胁部亦不舒适,食欲欠佳。舌苔薄白,脉象弦。宣解肝郁降气。
(1)解肝煎(东垣)。(2)四逆散加苏子降气汤。
7、肝火头痛 头痛兼有面红,头痛以两侧或一侧为主,有胀痛感,在情绪激动时容易发作,情绪急躁易怒,怒时头痛加重,血压往往偏高。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数。清泻肝火,调气降逆。
(1)龙胆泻肝汤。(2)泻青丸。(3)芎藭汤。
8、痰浊头痛 头痛常兼头昏晕沉重,身体偏胖,头重如裹,舌苔白厚腻,或兼呕恶痰涎,脉见滑象。化痰降逆止痛。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二陈汤。
9、瘀血头痛 头痛固定于一处,夜间常可加重,阴天下雨时也可加重,有头部外伤史,舌质发黯或舌上瘀斑,脉多见沉象,或沉涩。活血化瘀。
通窍活血汤(王清任方)。
10、雷头风痛 头痛同时感到头内如雷鸣,面部、全身恶寒发热,起疙瘩如蚕豆或更大些,尤其是刮大风时容易发病,状似伤寒,舌苔正常,脉象浮略数。此病常久久难愈,主要治法是祛头风,应用清震汤治之。
清震汤(刘完素方):升麻20 g,苍术30 g,荷叶一张(约10-15g)。共为末,每次用15g,水煎服。
11、气虚头痛,头痛兼见身体倦怠,食纳减少,整体畏寒,或两目怕强光,舌苔多无大变化,舌质可见色淡,脉象虚大而空。此证常见于年高及劳累过甚之人。补益中气。
补中益气汤。
12、血虚头痛 头痛下午较重,烦躁口渴,或身有低热妇女可兼有月经过多、赤带等症。舌苔多薄白或微黄,脉象沉细或沉细略数。治疗要以养血祛风为法。
加味四物汤;当归9 g,白芍12 g,生地(或熟地)9 g,川芎6g,夏枯草12 g,生石决明30 g(先煎),菊花9 g。
13、肾虚头痛 头痛以巅顶部最明显,面部发黯,小便量多,或兼腰痛,不耐作劳,早泄遗精等,舌苔多薄白,脉象尺弱。以补肾为主,佐以交通心肾之法。
(1)六味地黄汤。(2)五子衍宗丸
14、真头痛《灵枢.厥论》中有关于真头痛的记载:“头痛甚,脑尽痛,手足青至节”,头痛剧烈如斧砍刀劈,全头剧。
15、天白蚁 古医书中还有“天白蚊”一病,主要是头痛,头中如虫蛀响者,《医学准绳》用茶子为细末吹鼻中。
三、辨证要点(疼痛辨证三法)
1、辨痛性:即辨别疼痛的性质,寒热、虚实、血瘀、痰饮、气滞等;
2、辨痛位:即疼痛的部位,先分头部、四肢、躯干、内脏、头部又分前额、偏头、头顶、顶部。
按疼痛部位选方:头部——川芎茶调散加全蝎,胸痛——小陷胸汤加冠心II号,上腹部痛——“三散”(四逆散、金铃子散、失笑散),下腹部痛——少腹逐瘀汤,四肢痛——活络效灵丹,腰痛——肾着汤(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结石痛——昆海排石汤(昆布、海藻、柴胡、枳壳、白芍、酒军、王不留行、冬葵子、鸡内金、琥珀),痛经——失笑散加四物汤。
前额头痛多为阳明经,加葛根、白芷。偏头痛多为少阳经,加柴胡、黄芩、川芎。头顶及后部,多为太阳经,加羌活、蔓荆子、川芎。头顶痛多为厥阴经,加吴萸,藁本。
3、辨痛觉:即疼痛的感觉,刺痛(瘀血)、灼痛(风热、肝火)、闷痛(风湿、痰湿)、胀痛(肝火、肝阳上亢)、空痛(肾虚)、晕痛(气血虚)、重痛(湿邪)、切割痛(外伤)、钝痛(瘀血)等。
四、常用药物运用
1、羌活、防风 同为太阳经风药,由良好的止痛作用。防风以治风为长,羌活以胜湿为佳,相须使用既可祛风散寒,又可胜湿止痛。是治疗头痛的最常用的药对。常用方: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
2、白芷、川芎 川芎辛温,入少阳经,上行头目,为祛风止痛之上品,白芷祛风除湿止痛,二者相配,专治风袭少阳、阳明之头痛。近代研究,二药合用可代麝香。常用方:川芎茶调散。都梁丸。
3、桃仁、红花 治疗瘀血头痛,常用方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
4、芍药、甘草 见《伤寒论》芍药甘草汤,广泛用于各种痉挛疼痛,
5、蔓荆子、刺蒺藜 蔓荆子气轻味辛,上行而散,最善清利头目,主治头面风热之疾,祛风止痛效果佳。刺蒺藜辛散苦泄,平降肝阳,祛风明目。二者合用专治肝经风热所致头目疼痛,特别适合用于高血压所致的头痛头晕。
6、全蝎、蜈蚣 头痛大多病程长,疗效差,久病入络,瘀血内阻。虫类药是治疗顽固性头痛的最有力的武器。全蝎,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广泛用于惊风,痉挛,各种疼痛。朱良春“蝎麻散”,全蝎20g,天麻15,紫河车15g,共为细末,分20包,每次1包,一日二次吞服。也可用全蝎末少许置痛侧太阳穴,以胶布贴之,止痛良好。
蜈蚣,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头痛灵:蜈蚣2-3条,全蝎6g,川芎20g,白芷15g,柴胡15g,按中医辨证加减。肝阳上亢加石决明、钩藤、白芍;痰浊者加胆星、半夏;气血虚加黄芪、党参、枸杞。头痛塞鼻散,蜈蚣6g 徐长卿 9g 细辛9g 川芎9g 山奈 6g 冰片0.5g 将上药分别研成极细末,混合均匀,以绸布一小块包本品少许塞入鼻孔,左右交替使用,每日一次。治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五、几种常见头痛的治疗
1、高血压性头痛 头痛是高血压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高血压病的头痛有以下特点:疼痛的部位通常在后脑、额面和颞部,或伴颈后部强痛;头痛以白天、早晨为多;性质以胀痛、跳痛为多;常伴有头晕、面色潮红等症。主要辨证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痰湿中阻、肝肾阴虚、瘀血阻滞,分别以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龙胆泻肝汤(清肝泻火)、半夏白术天麻汤(化痰降逆)、六味地黄汤(滋补肝肾)、通窍活血汤(活血化瘀)。
常用验方:1、董建华教授方,黄精20g、夏枯草、益母草、车前草、豨莶草各15g。清肝平肝,利尿降压。2、降压汤:钩藤30g、丹皮10g、草决明20g、夏枯草30g。清肝降逆止痛。
2、偏头痛 偏头痛是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反复发作性搏动样头痛,首次发病多在青春期,女性多见,多数患者有家族史。主要辨证为血虚肝亢、营亏木郁、肝阳上亢、肝郁化火,分别以天麻钩藤饮加四物汤(养血平肝)、逍遥散和小半夏加茯苓汤(舒肝解郁)、镇肝息风汤(平肝潜阳)、龙胆泻肝汤(平肝泻火)。
常用验方:1、偏头痛方,蔓荆子、白芷、地龙、蕲蛇肉各9g,川芎4.5g,水煎服。2、《辨证录》救脑汤,辛夷9g、川芎30g、细辛3g、当归30g、蔓荆子6g。水煎服。
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烈疼痛,或于剧痛时伴同侧面肌痉挛。好发于中年以上,女性约多余男性。临床以三叉神经的第二、第三支发生率最高,大多为单侧性。患者发作时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突发性剧痛,犹如刀割、触电或撕裂样。每次历时数秒钟至1-2分钟即凑然停止,如此连续反复发作可达1小时之久,间歇期完全正常。常有触发点。主要辨证为风寒阻络、风热伤络、肝郁化火、痰湿阻络、络脉郁阻、阴虚阳亢。治疗分别以川芎茶调散(祛风散寒 通络止痛)、菊花茶调散(疏散风热 通络止痛)、龙胆泻肝汤(清泻肝火)、导痰汤(化痰通络)、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天麻钩藤饮和芍药甘草汤(养阴息风 缓急止痛)。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川芎止痛汤,川芎20-30g、荆芥10g、防风10g、全蝎10-12g、地龙15-25g、细辛3-6g,祛风止痛,活血化瘀。
临床上头痛以瘀血和风邪致病最多见,故用桃红四物汤加防风、白芷、羌活、僵蚕、蝉衣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头痛原因很多,必须详细辨证,治病求本。切忌“头痛医头”!

  • 收藏 收藏1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