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川医云
 页 | 末页
1
青川医云发表于 2020-7-22 13:31:2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痂疹,多由葡萄球菌或链球菌引起,多发于颜面、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红斑或丘疹,很快变为黄豆大或更大的水泡、脓疱,周围红晕,疱壁薄而易破,破后可见糜烂面,并形成黄色结痂,愈后无瘢痕;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少数可并发肾炎、心肌炎或败血病,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外科正宗?黄水疮》载:“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泡,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因而本病属中医“黄水疮”、“脓窝疮”范畴,多为夏秋季节暑湿邪毒侵袭,气机不畅,疏泄障碍,熏蒸皮肤所为,当以清热解毒、祛暑利湿为治。


本病无全身症状者,单纯外治即可,伴有全身症状及并发症者,须予全身治疗;对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增强体质。中医辨证施治,一般分为以下几型。


暑湿蕴结型


主要表现为脓疱疮脓疱密集,色黄,周围绕以红晕,糜烂面鲜红,口干,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滑数。当以清热祛暑,利湿解毒为治,方用清暑汤加味,药取连翘、天花粉、赤芍、金银花、车前草、泽泻、黄连、山栀各6克,甘草、生大黄各3克,土茯苓、滑石各12克,水煎服,每日1剂,余药渣可水煎取汁外洗患处,每日2次,(下同)。


中成药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或蓝芩口服液,或复方双花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脾虚湿蕴型


主要表现为脓疱稀疏,色淡白或淡黄,糜烂面淡红,食纳减少,大便溏薄;舌淡,苔薄微腻,脉濡细。当以健脾渗湿为治,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味,药取党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薏苡仁、连米、扁豆、猪苓、木香、麦芽各6克,炙甘草、砂仁各3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或小健中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黄芪精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



常规治疗时,可配合下列外治方,可提高治疗效果:


1.三黄散:飞硫黄、大黄粉、薄黄粉各等量,用冷水适量调为稀糊状,用棉签蘸药液外搽患处,每日3~5次。可清热解毒。


2.普连软膏:黄柏30克,黄芩30克,凡士林240克。将上药择净,研细,调匀成膏。每次适量,外敷患处,每日3次。可清热除湿,消肿止痛。


3.二黄酊:大黄、黄连、蒲公英各10克,上等白酒100毫升。将上药择净,研细,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5天即成。使用时用消毒棉签蘸药液外涂患处,每日3~5次。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痒。


4.青黄糊剂:青黛、黄柏、苍术各等量,研细,植物油调匀外涂患处,每日3次。可清热解毒。


5.银花甘草汤:金银花30克,甘草5 克。将二药择净,放入药罐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将药液放入浴盆中,用消毒纱布蘸药液搽患处,待温时足浴,每日2~3次,每日1剂。可清热解毒。(基层医界  胡献国)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