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jhayhb
 页 | 末页
1
fjhayhb发表于 2011-6-4 17:40:19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fjhayhb 于 2011-6-4 18:03 编辑

发热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正常体温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并随不同年龄和不同体温测量方法(部位和工具)而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24小时体温波动不超过1℃。生理情况下,早晨略低,下午或运动和进食后稍高。老年人体温略低,妇女在经期前或妊娠时略高。正常小儿的体温更易于波动,感染、环境以及运动等多方面因素都可使小儿体温发生变化。小儿体温的升高不一定是异常的升高,也就是说体温的升高不一定就是发热。若有短暂的体温波动,但全身状况良好,又无其它异常表现时,不应认为小儿存在发热,可能由非疾病因素所致。
【发热的定义与分度】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出1d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一般腋窝温度为36~37℃,超过37.3℃为发热,37.3~38℃为低度发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超过41℃为超高热。
【体温的测量】 体温测量部位包括口腔、直肠、腋下、额部和耳道。肛门内体温比舌下高0.3~0.5℃。测量仪器有玻璃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红外线测温仪和化学标点(相变)测温额贴。玻璃水银体温计为传统的测量体温工具,但因其易断裂并发生水银泄漏,现已不主张应用于婴幼儿。电子体温计具有测体温准确和快速的优点,在发达国家逐渐取代玻璃水银体温计用于儿童测量体温。红外线测温仪通过鼓膜和头皮颞动脉测温,估测体内中心温度,测体温快速,但价格较为昂贵。红外线电子耳道体温计及化学标点(相变)测温额贴方法测量体温偏差较大,不可靠。
新生儿测体温应采用腋下电子体温计测体温,1个月至5岁儿童可采用腋下电子测温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温。
【发热的处理】
对一般发热,不急于解热,因为热型和热程的变化可以反映病情变化,并可作为诊断、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发热不过高或不太持久又不至有多大的危害,故在疾病未得到有效治疗时,不必强行解热。解热本身不能导致疾病康复,且药效短暂,药效一过,体温又会上升。相反,疾病一经确诊而治疗奏效,则热自退。急于解热使热程被干扰,就失去参考价值,有弊无益。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只在38.5℃以下时才作退热处理。但是部分患者体温虽只在38℃左右,却表现出烦躁,或有痉挛素质(易发抽风),虽未达高热,也应作退热处理。
解热方法有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及药物降温,可作为辅助退热方法;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联合应用时,体温下降速度快于单用药物降温;特别是高热时推荐药物降温同时联合温热搽身的物理降温方法。
物理降温方法主要有:①通过降低室温、松散衣被;②温水擦裕:32~34℃温水擦拭患者四肢,擦拭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脚心等部位,用力可略大,时间可稍长,有利降温。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这些部位对冷刺激敏感,易引起反射性心率减慢、腹泻等不良反应。③温水沐浴:水温37~38℃,用大毛巾浸湿后,包裹患儿或将高热患儿置于较体温低2~3℃温水中,浸泡15~20min;④使用退热贴;⑤使用冰袋、冰帽;⑥酒精擦裕:浓度为30%的左右酒精,温度在30℃左右,操作同温水擦浴。因乙醇可扩张血管而诱发或加重出血,此外新生儿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而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神经鞘未完全形成,易致乙醇中毒。 所以3岁以下婴幼儿一般不宜乙醇拭浴。
3个月以下婴幼儿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退热。
3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体温≥38.5℃时,建议采用药物降温。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成人口服0.3~0.6g/次,小儿10~15mg/kg,间隔时间≥4h,每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为2.4g/d ),用药不超过3d。布洛芬5~10 mg/kg(<400 mg/d )口服,每6h1次,每天最多4次。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建议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①先用布洛芬10mg/kg,4h后用对乙酰氨基酚15mg/kg;②先用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h后用布洛芬5mg/kg,每4h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d。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维持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h,但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后体温下降的速度在服药后0.5h比布洛芬更明显。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发生,亦不能从退热剂的退热效果来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损害,与超剂量使用有关。超剂量一般指6岁以下儿童单次剂量超过200mg/kg或150mg/kg•d超过2d,100 mg/kg•d超过3d。超剂量、脱水和营养不良情况下肝功能损害风险增加,可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其它退热药物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即安痛定,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强效退热注射剂。其中所含的氨基比林可导致外周血中白细胞减少,若在短期内反复多次注入本品易致急性粒白细胞缺乏症。对某些患儿来说,本药可诱发急性溶血性贫血,发生皮疹等副作用,故婴幼儿禁用,年长儿也要慎用。卫生部已于1982年公布淘汰了氨基比林及复方氨基比林针剂片剂,但对于不能口服退热剂的患者而选择使用针剂的剂型除了复方氨基比林现今临床基本没有可以使用的,因此在国内临床还在大量使用此药。
安乃近:安乃近是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其解热作用显著,但毒副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肾毒性、胃肠道出血、严重皮疹,致死性粒细胞缺乏是最严重副作用。儿童不推荐应用。目前已被27个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增加胃溃疡和胃出血风险;同时可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概率;儿童患病毒感染性疾病时,增加Reye综合征风险。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有肝功能损害、黄疸、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损害,病死率为30%。英国明确规定,16岁以下儿童禁用阿司匹林。目前该药在国内儿科也趋于淘汰。
尼美舒利:剂量为每次1.5~2.5mg/kg,1日3次,用5d。其退热疗效仅限于个别地域的研究文献,尼美舒利与对乙酰氨基酚单用、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应用的退热疗效相当,但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近年来,全球已有多起与应用尼美舒利有关的重度肝脏损害的报道,其毒副作用逐渐引起重视,在欧洲,西班牙、土耳其、爱尔兰等国家都已陆续将该药撤出市场。
柴胡注射液等中药制剂:为从中药提取的注射剂,退热作用一般较慢且弱,但副作用较少,3岁以内的小儿每次肌肉注射1.3~1毫升,每天注射1~2次。大于4岁的儿童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每天注射1~2次。
【参考文献】
[1] 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JkZS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訫随偑飛
2
訫随偑飛发表于 2011-6-4 21:40:1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唐家医生
3
唐家医生发表于 2011-6-4 21:47:58 | 只看该作者
现在还有用尼美舒利的吗,我觉得这药还是好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JIANG杏林诊所
4
JIANG杏林诊所发表于 2011-6-5 09:05:40 | 只看该作者
我还在用尼美舒利,量要少。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浩冰
5
浩冰发表于 2011-7-6 15:26: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