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子
 页 | 末页
1
茯苓子发表于 2011-8-28 20:09:17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药性味治病原理
中药治病,是依靠药物性味来影响人体一团气的阴阳转化,从而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功能。
药之性——寒热温凉定性: 温热之药使气增多,凉寒之药使气减少。
“气聚就热,气散就寒”;“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二者合参,说明温热之药能够使气聚集(增加),寒凉之药能够使气散开(减少)。其直接作用为:调节气的阴阳分配。
如:
天热井水凉——气在外多而在内少——夏吃生姜——防止内寒——气过少;
天寒井水热——气在外少而在内多——冬吃萝卜——防止内热——气过多。
药之味——酸苦甘辛咸定位: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药之性味结合,可以确定该药对人之气的调整作用-使某一部位的气是增加还是减少。
五脏六腑要发挥正常功能,必须要靠气来支撑。其原理如同机器的正常运转需要有足够的电量才行一样。由此说明:调气就是调功能——泻其有余(减少某一部位气之量-减弱功能),补其不足(增加某一部位气之量-增强功能)。
如:麻黄辛苦温,味辛苦,说明其入上焦肺与心,性温,说明能增加肺心部位的气血量。由于气聚为热,故可知其针对的是上焦寒——肺与心部因气血不足以驱赶外邪所引起的功能异常-下部气血升不上去导致上部气血降不下来。

  • 收藏 收藏5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11223344
2
11223344发表于 2011-9-30 08:56:53 | 只看该作者
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 投票
  • 收藏 收藏5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