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DC
 页 | 末页
1
X-DC发表于 2022-5-5 10:27:4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期,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出台《关于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推进基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把乡镇卫生院分为如下三类:


一类乡镇卫生院


以发展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医疗服务能力达到二级综合性医院水平,选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原则上覆盖服务人口需达8万人以上,开放床位99张以上,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二类乡镇卫生院


具备较强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能力,突出重点科室,发展特色专科,原则上覆盖服务人口3万-8万人,开放床位在20~99张。


三类乡镇卫生院


符合乡镇卫生院设置基本标准,原则上覆盖人口一般不超过3万人,根据实际需求,可以不设住院病房,仅设置日间病床。


根据要求,省内1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实施一类管理,60%以上的镇卫生院实施二类管理,其他乡镇卫生院实施三类管理。



明确7条分类管理具体措施:


分类进行建设投入。按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强化县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主体责任。以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为主的投入,重点向一类、二类乡镇卫生院倾斜;以全科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的投入,重点向三类乡镇卫生院倾斜。


分类实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核准的编制数,优先保障一类乡镇卫生院满员在岗,同时积极推进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重点向一类和二类乡镇卫生院倾斜。


争取医保政策支持分类管理。在紧密型医共体框架内,积极探索和完善医保基金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新项目、新技术;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的提升情况,逐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额度在总额预算中的占比。


实施分类扶持政策。紧密型医共体牵头医院重点加强一类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二类乡镇卫生院的特色专科能力建设,县级公卫机构协同基层机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分类构建基层院前急救体系。按照农村地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半径不超过 20公里的要求,合理布局乡镇院前急救站点,构建县级急救中心、乡镇院前急救站点和乡镇卫生院的三级急救网络。


实施分类绩效考核。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乡镇卫生院,合理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内容、评价方法及计提比例等,合理设置激励性、约束性绩效指标;将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性、标准化、可持续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


目前各地相当一部分乡镇卫生院由于政府财政供给、区域调整整合、招聘难留不住等诸多原因,业务得不到快速发展,医疗功能弱化,甚至出现倒退现象,造成乡镇卫生院门诊、住院病床闲置,势必会加剧广大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势必会让广大农民乱转诊、折腾,势必会抢占大中医院医疗资源,让大中医院“人满为患”。


乡镇卫生院主要症结表现在:


一是有的财政供给少,编制短缺,导致软硬件设施设备、人力资源不足,门诊科室缩减,能住院的,由于无药物被转诊;能开展手术、人流、分娩的的,由于无资质、无经验,怕风险、限费也不敢、不愿做,只是一转了之。


二是有的撤并乡镇,失去了原有的区位优势,业务滑坡,待遇差,招人难。


三是有的自身功能定位不清,盲目投入硬件建设,而实际上并没有提高诊疗量,也没有带动患者回流。


四是有的中心卫生院“中心”地位不明显,甚至缺失,医疗优势没有得到发挥,业务量等同于一般卫生院,甚至低于一般卫生院,职工个人收入也相对低下,挫伤了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能动性、创新性。


这些问题、矛盾程度不同地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良性运转和业务发展,影响了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形象,这也违背了新医改初衷,偏离了基层卫生健康设定的“跑道”,各地卫生健康部门对乡镇卫生院医疗保健服务功能弱化现象应引起高度警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


为乡镇卫生院重划“跑道”,实施分类管理,能更好地集中财力、人力资源,有重点地打造农村区域优质医疗保健服务圈,提升区域医疗保健服务水平,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民更好地释放新医改“健康红利”。


(基层医界)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