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rl0701
 页 | 末页
1
lrl0701发表于 2023-4-19 18:15:01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关于中医西医问题若干问题之我见

首先个人简述:男性,44周岁,已婚,有两娃,从事电气工程20年。说这个目的是从我自身角度去说,不在同一年龄段的怕理解不了或不好理解,从我自身成长的过程中来体会中医和西医的区别,会有大量的例子来说明。

2005年结婚以后,看家中中医书,现在已经取得中医助理资格证和执业证书,我想我说的就有一些道理了。现在十四经络穴位熟背如流,十四经共362穴,自己真的是下了功夫的。经过参加国家考试,了解了国家的方向和要求。

下来说一说我的一些观点和见解(大部分是说中医的,有时字面意思真的没完全表达了内心的想法,一定要看到字面后面去的):

1、所有医生都会死,这是客观事实。

不管是学中医还是学西医的人都会死的,所以大家不要老拿某位医生的死来说事。医生只不过是学习和懂得了人生的一些规律而已,能做到延年益寿就很好了,不能保证自己不死的。

2、能治了您的病却救不了您的命,就是出自上面的结论,可以改善病人的病痛的折磨但不能使他长生不老。

3、什么是病?

我觉得病是一种已经影响到人的基本生活的一种功能障碍吧。有两方面(病人和医生的感知):病人觉得有病,医生觉得没病,或是病人小题大做(如我手破了,如哪哪疼了,总之很小,或是精神方面的(这也说明有病,如譩证之类);病人觉得没病,医生觉得有病,这例子见于扁鹊见蔡桓公;病人觉得没病,医生也觉得没病,这当然是最好的情况了。

4、关于中医四大经典的理解

《内经》分《素问》和《灵枢》,《素问》大体在说人和外界是一体的,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观念,以及各脏腑之间运行规律。其中最核心的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学说。阴阳五行是最朴素的理论来解释万事万物的,真的是最好的。中医和西医不一样,或核心不一样,中医理论开始就是王炸,从大处来说,什么都能说;而西医是着小处着眼,或是管中窥豹。听的最多的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则是整体观念,头痛医脚,脚痛医头,其实也能头能医头,脚痛医脚。好像为了区别两者区别而成了固有思维。《灵枢》则大体说明了经络和针灸。关于经络,首先还是整体观念或是全息观(现代的词),一只手能代表全身,一只脚能代表全身,眼睛同样能代表全身(眼睑代表脾,瞳仁代表肾,睛白代表肺,两边血络代表心,黑睛代表肝),但眼睛本身从身体来说又代表肝。其它的一样,如唇、如舌等等。这大概就是好多人说中医不好学的道理吧,一会代表这一会又代表那,到底什么呀?其实每个人的身份也是不一样的,如男的,即是儿子,又是父亲或是爷爷,或是女婿,或是老公,或是领导或是下属,等等,不是一样的道理吗;女的也是如此呀,这样对中医就好理解了吧。经络就是这样的道理,十二经和奇经八脉就是中国古人最好的理解,所谓的病就是脏腑经络不通所致,那么我们通过扎针和艾灸来疏通经络则可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我的理解,或许不那么完善,但意思是这样的。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本是一本书,却占了中医四大经典的两个,可以其重要性。还是前面的观点,人和自然是一体的,所以外界的植物动物药都能作用于身体而改变经络的通畅。大家都知道中医的核心是理、法、方、药。但内经给出了理、法,但方和药在这本书里达到了最高的标准,我曾经想过中医要能也有个元素周期表就好了,大家能知道元素周期表的意思吧。但经过学习发现,这本书就是我们的元素周期表。真的。几千年来,多少的中医人士,多少的名医大家,没有比这本书总结的更好了。这本书才是中医的骨架,而内经是中医的根基,温病则是中医的树枝,其它学说是中医的枝叶。

《温病条辩》这本书,现在是中医的四大经典,但其书写体例和精华所在和伤寒杂病论完全不可相比的,只能说是中医的树枝吧,其是来源于伤寒论的坏病。

5、关于理、法、方、药的理解

理,就是道理,就是要做到心中了然,才能心里有底的去治病的,根基不固,房子终是要倒的。

理就是道和术是不一样的(不知道大家能理解吗?),

法,就是通过道理来确定治法的问题,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是共认的,总结还是最好的八种方法,其实有很多的方法的,不仅是这八个的。大家身边都有修理工的,或修房子或修电器,或焊接等等,如一个螺丝,我可以用十子改锥、可以用一字改锥,或可用板手等等,大家可看看身边的修理工的工作,没有那个方法是固定的,最终目的解决了你的问题就行。

方,几年千来,有几万个方子,但其归根结底也就那几个加加减减罢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伤寒杂病论被尊为方书之祖,所以伤寒的方子必须背下来,伤寒112方我已经默写如流,金匮205方还在整理中。在流传过程中有些方子名气大的很,因为大家都觉得它是基础,如桂枝汤,麻黄汤,名气最大,小青龙,大青龙,小柴胡,大柴胡,小建中,大建中等等,真武汤名气也很大,但它和附子汤的区别只是把生姜换成人参而已,如四君子,二陈,等等等等。前人为什么这么组合,细想是有他道理的。所以方剂学上的方剂必须背下来,只是基础的。方剂学的方剂排列是有它的考虑的,在几千年过过程中,代表的方子会有一席之地的。

药,就是人和自然是一体的,比如我饿了,就得吃饭,可以吃面包,可以吃面条,可以吃大米,当然还得有菜,为了好吃些呗。这就是方药之间的君、臣、佐、使的来源了。我敢肯定,不同人的做同样的饭,味道都是不一样的。也就说明了不同的医生治同样的病方子和用药也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妈妈的味道的。这就是一方水土一方人的道理吧。

6、中医和西医的区别

核心或出发点不一样。中医是从大往小看,西医是从小往大看。中医能用好西医,而西医是用不好中医的。

中医理论看似简约,但简约而不简单,什么都包括了。

西医理论看似简单,但简单而繁杂,好像什么都有,但总有漏洞。

如现在的医患关系,师生关系,社会关系等等是一样的。

好多人感觉我这小病进了医字就一定能好,如果不好就是医生的问题,这是错误的,明天和意外不一定哪个会先来。以前的医生是被人尊敬的,是医生救了病人的,现在不行了,好了大家都好,不好则谁也不好。师生关系不也如此吗?所以关于老师和师傅的观点就不多说了,大家也都能体会到些吧,师傅传的是道和术,老师传的是术而不是道。

药简力专,以知为度,中病即止;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好像什么也没说,好像什么又都说了,这才是中医的骨子里的东西。

7、关于大方子和小方子的问题

如有些大夫开方子几十个药,我认为是不合适的,理由如上。就比如,你两口子没结婚以前,各有各有脾气,但结婚以后,互相包容,互相学习,就成了另个的一种样子了。如我吧,我喜欢音乐,喜欢开车,干的工作是电工,是结婚以后才受影响开始学了中医,如果和别人结婚的话就是另一种样子了,这就是道理,药物之间也会相互影响的,这就是君、臣、佐、使的道理吧。但药不能太多,好像什么都治,其实什么也治不了。就比如有一堆人,大家都在发号施令,到底听谁的呢,工地干活的人就一个,有十个领导围着指挥,对吧,其实基层医生不也一样的,所以一定要药简力专,剥茧抽丝,才行的。不是有病来出山倒,病去如抽丝吗。中国人就是总结性太强了,真的。

8、关于各个医家的理论或那些名医医案的问题

首先各个医家都有心得体会那是真的,或某些方面更有见解,这是应该肯定的。

其次各个医家之间互相不服气,除了医圣没有人说三道四以外,哪个名医不被别的名医所诟病呀,同行相轻,抓着别人的一点失误的地方说三道四,归门别派,什么寒凉派,什么温阳派,什么滋阴派,什么什么派。现在不也如此吗,说到底还是尿不到一个壶里的。原本治病哪有那么多的派别呀,以治好病为目的,适合用寒的就多用寒的,适合用热的就多用热的而已罢了。

9、关于望、闻、问、切的看法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望、闻、问、切的高手的。中医还是强调整体观念的。从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能看的出来的,谁谁谁又买车了,谁谁谁又买新房子了等等,有多少是打肿脸冲胖子,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首先人的感官是望,望而知之者最高,望一个人的衣着,姿态等,都可知道一个人的一些事情的。比如在外面一男的和一女的,是不是两口子,我估计吃瓜群众有自己的一套看法的,一般一看一个准。如果真是两口子那有那么粘乎呀,所以秀恩爱,死的快。中医强调的是由内而外的。

其次是闻,包括听觉和嗅觉。俗话说:言为心知声,看对方怎么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等等,都可知道其本意是什么。如红楼梦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就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通过她的声音我们可以了解她是个怎么怎么样的人,这上学时语文老师是让做过题的。嗅觉也一样,不同的味道也能了解情况的。

我说个例子:大家都知道,糖在加热过程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挂霜,二是拔丝,三是糖色。这个过程就是火侯的把握。真的,中国的文化很美妙,火侯一词全包括了。还有一个词是江湖,记得看(东方不败之风去再起)里外国人找中国的江湖在哪里,大家都知道江湖在哪里,又说不清道不明的,其实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在每个行业里就是江湖呀。伤寒一书,让别人看,大多看不懂,可中医人却穷极一生在学。

还有一个例子:人,什么是人,我觉得到现在定义都说不下样子,去查字典,去找百度,真的,怎么定义人呢,动物,高级动物,会说话的动物,会用工具的动物,会生产工具的动物,好像都不太合适,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什么是人。

一块庄稼地麦子长的好不好,大家一看都知道的,难道都得做实验得数据吗,不必要吧。农村喂牲口的都知道,大夏天,要喝水,决不能喝井里刚打上来的凉水,必须是放半天的水,并且,喝时在水面还要撒点麦杆之类,防止喝的太快。因为他们是有经验的。

西医有时攻击中医就说,中医是经验之类,是功能(脏腑的功能)之学,其实还真的这样的。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父母不赞同的婚姻,大多是不好的。看看自己身边的例子,不要抬杠,大多是这样的。

中医更关注脏腑之间的功能问题。

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肝,将军之官,谋略出焉;脾,谏议之官,知周出焉;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肾,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心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有人说不对,是膻中,膻中者,心包募穴也,是这样的);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胃,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惡。

这是著名的内经十二官。其实细细想来也是这么回事的哦。

所以自古以来中医人都有一个说法,不为良相,为良医,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相国呀,而医生则可多矣。治病救人和治理国家是一样一样的。

再次是问,通过问,可以知道病人是什么情况,过去,现在,怎么怎么样的,是必要的。

最好是切,切而知之者,是为末也,通过切脉才知道病人体内的情况是粗俗的或是末流的。关于脉像,书上共有28种之多,其实,我觉得你只要能体会到人和树木是一样的,就可以理解脉像的,最常用的浮、沉、迟、数、滑、涩、促、结、代、弦、紧、虚、实、等等吧,这是脉像的问题。前面应该是说脉位的,如寸、关、尺,看看其定位就可以知道的,寸远离心或人体是为主表,主心、肺,不要纠结是哪个,那些都是细化后的说法,关于左手寸关迟主什么,右手寸关迟主什么,都要等到学会后再细分不迟。尺部离心或身体近,最是根,树根一样的。树有多高,根有多深;万丈高楼平地起,武术也讲究根基要扎实,其实哪个不是这样的呢,小学学不好,初中肯定不行;初中学不好,高中肯定不行;对吧,理论都是一环套一环,不可以小学不会的就去上高中去。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不就很好理解了吗。

再说一例子:大家都有房子,我想问下,进户的电线是多粗的,国家标准,以前都是四平方的,后来随着家用电器多了,有六平方的线,高档小区或许有十平方的进户电源线。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空调或大功率用电器接线有时不好会烧插座的情况,我不知道大家都是怎么处理的,换粗的,再换更粗的,可不知道,进户线是死的,那是国家电网给你家配的,你说多粗就多粗呀,是起不到多好的效果的,其实大多电气着火事件都是由于线头松动起引起的哦。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所以望、闻、问、切,大家每天都在用,为什么到了中医这里就行不通了呢,因为和医学挂钩了吗。唉。

10、关于阴阳五行和脏腑之间的事情

核心就是知道什么是变的,什么是不变的,不然绕到里面是出不来的。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反过来,木侮金,土侮木,水侮土,火侮水,金侮火。

还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的运行规律。如环无端,什么什么的,就不细说了。

如果绕在里面出不来,则一辈子也学不会中医的。

让它停它就得停,在停的时侯,也就是我们看病的时候,病人表现的情况。我们看它表现出来的现象,运用这些规律去处理它,因为我们知道它是运行的,这是不变的。

阴和阳就是事物的两面性的,一个家里,男的和女的,不就是这样吗,咱们前辈真的是太伟大了,中医的好多事情都能用家里两口子的推演的。其实也就能推演出好多东西来的。

如西方的科学(就这样说吧),中国探月卫星在月亮背面着地,有一个关键的位置,那就是中继星所在的位置,拉格朗日点,不知道的可以去找一下报道。这就是理论推演到实践的结果;黑洞的发现,水星进动的发现,不都是这样的吗。这些对中医来说都是术而不是道。

中医是道,理论开始即包括全部,然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的见解。只要用着好使,就是真的哦。

其实关于中医各家的理论我有一例子更好说明一点:

9-4=

没错这就是个题,小学生都知道是5

第一种解法:9-4=5

第二种解法:9-4=32-22),3的平方减2的平方,根据平方差公式可得(3+2)(3-2),a的平方减b的平方等于(a+b)乘(a-b),所以等于5*1等于5。比较绕些,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当然也可以用别的解法来解,我只是说明一下就是。

其实就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本来是很清楚的一件事情,在一些人的手里,非要说的别人不知道的一样。其实最根源还是内经,多读经典,才能体会到真义的。

其实还有好多好多想法的,但写东西真的是太费时间和精力了,我现在还不是名医大家,但医理就是这样的。我只是想和大家说说中医的东西罢了。有机会再说再写吧。还有好多好多的例子来说明中医中遇到的情况的。

中医其实就是自我问答的过程,有问题,自己找答案。

还有如:少胳膊少腿的人其经络就没了吗?还有关于精、气、神等等吧,太累了。

大家想想吧。可以探讨的。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