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学士
 页 | 末页
1
杏林学士发表于 2011-9-27 14:28:52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临床上中医治疗疾病,我们对“补必兼温”的做法和认识都不够,我们发现,对于病程短的较轻的虚证,补养药确能填补不足,起到治疗作用;但对病程长的较重的虚证,尤其是消化道出血后、妇女崩漏后及再障等血虚、气虚双亏的症候,单用补养药往往收效不佳,其中始效而终不效者有之,始终无功者亦有之。若在用补养药的同时,加入一、二味温热药,常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至于为何要“补必兼温”?我的理解是:温热药属阳,具有促生长发育的特性,有助于机体生命的维持与发展。补品得温药,可以藉温药的阳热之气以发挥填补不足之生机;而温药得补品,又可以凭补品的生长资源以合成一点真阳之动力。补品与温药相互依存,从而使邪消正长,生生不息。这就是中医的神奇!
“补必兼温”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只有亦补亦温,机体才能生生化化,才能使“少火生气”而补力雄厚,更快的扭转病机,从而提高疗效。加温药于补剂中时,温药剂量宜从小剂量开始,采取渐进的用法。因为温药初用小量,符合“少火生气”的意见;如用大量,则将成“壮火食气”的不利局面。我的用法是:先小量,后中等量而不用大量,如用肉桂,常从1g或1.5g开始,进而2--3g;附子为3--6g,干姜1.5--3g。遣药常先选温药,后用热药,如先取黄芪、鹿角霜之属,然后再用桂、附之类。这一循序渐进的用药法,有助于病变的机体顺利的接受药力,不致因用大量的突变而出现不应发生的意外。
十全大补汤,出自《医学发明》,由补气养血的八珍汤加黄芪、肉桂组成。其中辛甘大热的肉桂,凭借其温阳之性,鼓舞气血之力,可使本方具有雄厚的气血双补之效。临床多用之治虚劳、失血后,以及妇女崩漏等。我配以紫河车、乌贼骨、鸡血藤、晚蚕沙等为丸,治疗血虚经闭;配以火麻仁、郁李仁治疗产后便秘,疗效满意。这就是我对“补必兼温”的理解和临床运用,如果觉得可用,请加分!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l1s2f3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