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
 页 | 末页
1
晚秋发表于 2008-10-1 15:34:2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作者:蒲志孝
, t& H6 ~; _; d 我出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个春秋,受我的父亲蒲辅周的影响,对中医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目前中医面临的问题使我忧心忡忡,后继乏人乏术的形势实在不容乐观。我的家乡梓潼县,号称“中医之乡”,但是在县以下,现在几乎找不到纯操中医业务的了,医生治病多用西药,兼用一点中药,这些人对中医理论和西医理论都不甚了了。在县级中医院,能以中医理论指导临床者也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开个中药方又另开一个西方。比如对一个感冒发烧病人,中药方开个麻杏石甘汤或银翘散加减之类,另外开个青霉素或其他抗生素类药或注射或输液。为什么这么做?一是对中医学术不自信,运用中医手段治病没有把握,为了保险,二是为了增加收入——中药处方最多不过几十元钱,难以维持计。一位县人民医院院长曾对我说:“我们西医比你们中医强,我们不要什么政策扶持,而你们中医要靠政策来扶持。”的确,中医政策是党和ZF对中医的关怀,但中医为什么仍每况愈下?这里面有多种因素。
5 \- H$ q- f+ W7 v D  2000年以来我多次赴京,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的青年中医有些接触。这些青年都非常热爱中医事业,但是都感到搞中医前途渺茫,有的打算改行挣了钱,有了经济基础再来学习中医、发展中医。 7 q" k( w+ Z+ n% P
  近几年,接触北京的青年中医,看到基层的中医状况,感到中医的路越走越窄,中医力量在萎缩,真正技术过硬、能挑重担的中医越来越少。
' g, S6 G& b' R问题的症结在哪里
$ A x; a9 _" [! m I 这些年来,ZF为振兴中医也做了不少工作,可是为什么会有如此结果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导致中医队伍离心、萎缩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一个简单答案是:搞中医挣不到钱。
6 y. m f, s/ z, M  在市场经济社会,没有钱什么事情都办不成。我记得2003年健康报曾登过一篇名为《土鸡蛋为何卖不出好价钱?》的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广大中医人员的强烈共鸣,抓住了要害。可是,后面就没有下文了。目前的情况是药贵、医贱,西医靠设备、靠新技术和药品的不断更新,虽然医疗收费偏低,但化验费、检查费和西药的价格高,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中医则不一样,中医一直定位于简便验廉,很多流传下来的成药疗效可靠,配方固定,且价格常年稳定。而一个好中医并不需要很多额外的检查,主要依靠望、闻、问、切来诊断。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能大量为科室、为医院创造效益,造成中医科室的萎缩。从事传统中医的人员收入远低于同等水平西医,也远低于中西医结合的医生。开中药处方是既费力又不讨好,于是很多人转头多开些成药和检查以提高收入。 $ S+ T8 s1 `, Q) |
  有些人把中医今天的困难局面归结为中医教育的失败,我个人认为中医教育的问题相当严重,但根本的原因却不在教育。由于教育是为社会需求服务,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就是“以销定产”,而不是“以产定销”,经济是基础,在现行政策下,中医不能创造很多的经济效益,在这里经济杠杆就起到无形的调节作用,由于市场——医院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更多的需求中西医结合——实质上是西医为主,因此决定了教育的方向转为以西医为主。对于现代人,中医理论难以理解,学好中医不比学好西医省力,而且学成后难以见到经济效益,造成学习中医的学生转而重视学习西医基础,从而变成一个开中药的西医,造成中医从业人员素质的下降以致流失。
7 X- L2 G1 q& M n2 |: ?/ R F必须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发展中医# G1 B* I, C% V1 ^
医疗技术卖不上价,医疗价值与价格严重背离。这样的政策严重影响了临床中医的积极性,并且危及到中医的生存。在收费中体现临床医生的劳动价值,对中医显得更为重要。以前流行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草,用得好是宝。”没有了好的中医,再好的中药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发展中药产业而不注重真正的中医的培养,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废医存药,久而久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D- G4 A; K* e
  中医的经验最后体现就是一张处方,一个医生也许要用三年、五年、十年甚至毕生的精力才能真正研究出疗效较好的处方,用于临床可以收到很大的社会效益。可是个人得到的却微乎其微,这极大地挫伤了真正潜心研究中医者的积极性,造成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东西大行其道。认定有真才实学的医生,给予相应的社会承认及适当的经济上的鼓励,这样才能有助于中医人才的培养以及学术进步,而惟学历论、惟科研论,忽视中医临床能力的评价,只能多出一些纸上谈兵的赵括而已。这种导向无疑对中医队伍的损害是巨大的。中医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临床医生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把临床医生的点滴经验集中起来,再在有条件的院校加以整理、提高、升华,再用于指导实践,这样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 d2 w" I7 p* |# Y
  这些年来,为了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投入与产出是不相应的,这与某种程度上违背中医发展规律有很大的关系,中医不同于其他现代科学,很难用发展其他学科的方法来发展中医。有人形容现在用西医的规矩来管理中医,就像让神甫来管和尚一样。中医来源于民间,是个体诊疗,应当在具备执业资格的情况下鼓励用纯中医的方法个体开业,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有利于在实践中发展中医。 4 w- a5 W9 Q; c/ n+ k5 K6 W# s, P
  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一切有利于中医保持临床疗效的行为均应得到鼓励,如师徒传承制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培养中医人才,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允许中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制药,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等等。 + K/ z% L6 x" w! k: H
如何发展中医理论* {6 y3 a5 F8 @$ b2 l
中医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了,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无数实践证明中医是科学的。然而中医发展却十分缓慢,症结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中医侧重于个人的经验积累,理论比较宏观,学派之间交流不够,是一种小生产的形式。中医发展中应当打破学派间的门户之见,加强交流,并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根本又是最直接的认证方法,但是在临床中遇到无证可辨时,适当参考现代医学的检验数据可以帮助认病,提高疗效。如果还是一味强调纯、传统,再在故纸堆里找老祖宗的只言片语,将会被远远地甩在后面。不是说不遵经,相反要重视经典。应当以学习经典的原则精神为主,更要与临床实践结合。即一切的理论学习、发展必须以能够为临床服务、提高临床疗效为惟一的目的。
# [$ p' s/ ]+ |! X- W  内经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医经典,是因为吸收了当时的哲学、天文、地理、历法、物候……各个学科最先进的理论,从而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从《内经》、《伤寒》到民国,中医的理论都在不断地充实、发展。有些医家如叶天士、吴鞠通不是曾经也被指责背离了《内经》、《伤寒》,而今的结论如何?如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医也应当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发展。
8 X/ b' u/ X# Y$ Q6 Y5 A; I 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蒲志孝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红牛 + 1 我很赞同
梁生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杏林春暖
2
杏林春暖发表于 2008-10-1 15:55:12 | 只看该作者
说理性强,是一篇好文章,应该允许中医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自制药,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很好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红牛
3
红牛发表于 2008-10-1 16:29:06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一片反映中医现实的好文章。中医路确实越走越窄,因为中医不赚钱。但中医却不可能消失,因为中医可以治西医治不好的病。中医最终会被证明是真正科学的!或许等社会发展到医生不用为收入担心的时候人们就越来越会注重中医!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