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远
 页 | 末页
1
思远发表于 2007-9-29 21:32:0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病人,其中男25例,女性31例;年龄40~70岁,平均47.5岁;病程4月至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呈间歇性发作,常与头部的活动、姿势有关,或兼有头痛、恶心、心慌、胸闷、气短、耳鸣等症。颈椎X线摄片提示:骨质增生、颈椎生理弧线改变、项韧带钙化、椎间孔变小。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2 治疗方法
1.2.1 推拿方法 ①放松法:俯卧位,在胸上部垫以枕头,术者在颈项及肩背部用扌衮法、一指禅推法、按法以放松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加强局部气血运行。患者坐位,术者用轻柔的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于颈椎两侧,上下往返治疗数遍,再擦颈椎两侧,以透热为度。②复位法:患者坐位,医师给患者做拔伸颈椎数10次,对颈椎棘突偏歪的患者,可采用颈椎拔伸旋转推扳法,以纠正小关节紊 乱或错位。然后依次点按脑户、百会、两侧风池、缺盆、肩髃等穴位,有酸胀感,时间约20 min。
1.2.2 针刺疗法 推拿结束后,患者端坐于桌前,前臂屈曲平放于桌上,双手相叠,手心向下,额枕于手臂伏于桌面,暴露项背部位。取C3~7夹脊穴,常规消毒,刺入颈椎两棘突之间1~1.5寸,使针感传向肩背及手臂,用平补平泻法,留针20 min左右。
以上推拿与针刺治疗,1次/d,10次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3 d,继续下一疗程。病程稳定后,嘱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眩晕与其它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无复发。显效:眩晕及其兼症基本消失,因疲劳或精神因素偶有发作,但程度较前减轻。好转:眩晕及其兼症明显改善,但时有复发。无效:症状与体征无改善。
2.2 治疗结果 临床治愈16例(28.6%),显效20例(35.7%),好转14例(25%),无效6例(10.7%)。
总有效为89.3%。
3 体 会
本病属祖国医学“眩晕”的范畴。其病变累及的范围多在骨,同时也包括背部的督脉、足太阳经及足少阳经所循行的区域。病因病机多为身体虚弱、或久坐低头伏案工作、颈背筋肉劳损、复感风、寒、湿三邪侵入,而致颈部经络闭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现代医学认为:颈椎器质性病变并非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颈性眩晕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颈部软组织损伤产生的异常应力,导致颈椎力学平衡结构破坏,如颈椎小关节紊乱等。进而引起颈椎节段性失稳,尤其是中上颈段的失稳,使颈交感神经及椎交感神经丛突然或持久的受到刺激,最终导致椎动脉痉挛。因此,应用推拿手法来松解颈部软组织痉挛,恢复颈椎正常序列的生物力学平衡,减轻或消除对颈交感神经与椎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夹脊穴为经外奇穴,位于颈背部夹督脉伴足太阳经而行,在局部解剖上每穴都有相应的脊神经后支及动、静脉丛。所以治疗上再结合颈椎夹脊穴的针刺,以疏通经络、气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周围组织的营养。同时,通过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体液调节,调动机体的内能,使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来调整血流速度和血容量,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得以恢复。即所谓:“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百度上转的.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