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页 | 末页
1
6=6发表于 2012-6-17 19:43:3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6=6 于 2012-6-17 19:49 编辑

一.发病率:1~3%,男性较女性多5倍,寒冷地区多见。
二.病因:不十分明确。
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多基性控遗传。(2)胃肠激素紊乱:幽乏门环肌中【脑啡吠】.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三种肽能使神经纤维缺.
患儿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导致幽门痉挛収缩,肥厚增生。(3)有人认为幽门肌间神经丛和第细胞减少。
三.病理:
主要为幽门肌肉肥厚增生,以环肌为主,使幽门管狭窄梗阻。肌层可达4~7mm(正常儿幽门肌厚1~3mm)。肥厚的肌肉在幽门处形成一橄榄状包块,质硬如软骨。
四.临床表现
1.呕吐:于出生后2~4周开始呕吐,呈喷射壮.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奶块.酸味.不含胆汁,呕吐进行性加重,吐后食欲强。
2.上腹部饱满,可见胃型及自左向右的胃蠕动波。
3.逐渐消廋,呈现“老年人”面容,皮肤松弛,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象。
4.安静时,右上腹脟缘下,腹直肌外侧可触到一橄榄样包块,质硬活动。
五.诊断
1.临床表现,右上腹如能摸到橄榄核样包块,即可确诊。
2.B超:喷门管长度大于或等于15mm,肌层厚度大于或等于4mm。
3.上消化道造影:胃腔扩大,幽门管变细变长,主线状“鸟嘴样”。胃蠕动增强,胃排空时间延长。
六.处理:(1)禁食,胃肠减压,防止呕吐误吸或窒息。
(2).纠正水电解压紊乱。(3)手术治疗,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asd1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asd1
2
asd1发表于 2012-6-18 15:00:01 | 只看该作者
谢了,我可分走了。拜拜!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asd1
3
asd1发表于 2012-6-18 15:00:18 | 只看该作者
谢了,我可分走了。拜拜!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