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xppl
 页 | 末页
1
hxppl发表于 2012-8-11 00:29:2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元气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气被当成是万物的本原,人做为万物之一也是由气聚集而成,“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气维持着生命活动的全过程,“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类经·摄生》)。任何事物、任何变化都可以说成是气的形成、变化的结果,“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素问·五常政大论》)它似乎组成了一切事物,但是又不像基本粒子那样具有实在的物质基础,只是一个玄之又玄的模糊而抽象的概念。利用它似乎能够解释万事万物,然而实际上又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阴阳同样是个抽象的概念,“阴阳者,有名而无形。”(《灵枢·阴阳系日月》)它也是无所不在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阴阳,而阴或阳之中又可再分出阴阳,可以一直划分下去,“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阴阳离合论》)但是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却无明确的标准。内脏中,六腑因为传化物而不藏被划为阳,五脏则因为藏精气而不泄被划为阴,都是主观的划分。而本来属于阴的五脏中,又能分出了阴阳,在胸腔的心、肺被划为阳,在腹腔的脾、肝、肾被划为阴,也还是主观的划分。至于一个脏器还能再分阴阳,什么心阴、心阳,肾阴、肾阳,如何设定的,更是难以说清了。阴阳相互对立制约,然而又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它们之间始终处于此消彼长的运动变化中,又能相互转化,“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素问·调经论》)“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既然万物都可以随意划分阴阳,而阴与阳之间又可以存在任何关系,这样的学说当然能够解释一切事物及其变化,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五行的相生相克最初来源于对木、火、土、金、水五者属性的观察,木生火(木头能燃烧)、火生土(变成灰烬)、土生金(矿石能冶金)、金生水(金属能熔化成液体)、水生木(水分促进树木的生长);木克土(树木能破土而出)、土克水(土能抵挡水)、水克火(水能灭火)、火克金(火能熔化金属)、金克木(金属器械能伐木)。这种观察当然是非常原始、粗陋的,根本经不起推敲(水银属金还是属水?很多金属和非金属元素都能够燃烧,岂非金生火、土生火?)。把宇宙万物的变化全都归为这五者的相生相克,就更为牵强附会了,例如,为了能与五行对应,硬把四季改成了五季(加了一个“长夏”),而五色(青、赤、黄、白、黑)也与现代三原色的说法不符合。在人体中,与五行相对应的有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液(泪、汗、涎、涕、唾)、五声(呼、笑、歌、哭、呻)。为了凑成五个,中医本来说的六腑只好舍去一个(三焦),七情也只好舍去两个(忧、惊)。即使凑成了五个,要与五行相配,也是随意指定的。例如,为什么肝属木?说是“肝之性喜舒展而主升,故归于木。”(《中医学(第五版)》,郑守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p.37)但是肝何以有这样的性情呢?又是因为它属于木:“木性曲直,枝叶条达,具有向上、向外、生长、舒展的特性;肝属于木,其禀性也喜条达舒畅,恶抑郁遏制,所以说肝主疏泄。”(《中医学(第五版)》,郑守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p.39)这不成了典型的循环论证吗?要在这些牵强附会的归属中说清楚其相生相克的关系,就更难办了,于是必须做出变通,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不是固定的,任何一行都受到其他四行的不同影响,任何一行又可以不同的方式影响其他四行,相克关系能够发生转变,相生相克变成相对的了,例如金能生水,水亦能助金,土生金,金亦能助土。除了相生相克,还有相乘相侮:一方过强或一方过虚,过度的克变成了乘,反方向的克变成了侮。这样一来,五脏、五腑……的各种关系的可能组合都能在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中找到对应关系,似乎什么都能解释了,然而实际上还是等于什么也没有解释。



作为我这个读者来说,确实看不下去这亲样曲解中医的人了,自己悟性差还自罢了,怪人家糊弄就不对了,这几千年的东西是经得起实践考验的东西。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无证乡医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2351465217
2
2351465217发表于 2012-8-11 12:24:43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哲理是自然而然,就象冬天到了,我们不能改变它,确可以穿上棉衣,围炭旁,问题解决了。这就是中医逻辑。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tanzhongchao
3
tanzhongchao发表于 2012-8-11 12:25:17 | 只看该作者
一知半解,别在丢人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闲游四海
4
闲游四海发表于 2012-8-11 16:05:40 | 只看该作者
中医在于悟,当你每每应用古人之方而获良效之时,你一定体会到古人的智慧光芒与中医的博大精深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hxppl
5
 楼主| hxppl发表于 2012-8-11 19:18:4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一个网友发给我的,看了那东西,我昨天晚上没有睡着,这种资质也去学中医?太受不了啦,而且还是一个中医科的科主任发出来的,真是丢人,我直接说的,那种你明天去辞掉主任算了,丢死先人板板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启轩弟子
6
启轩弟子发表于 2012-8-12 10:32:34 | 只看该作者
方舟子也曾把矛头指向中医,他是生物学博士,我无语;中医几千年传统,自有它存在的意义。任何人对它的指谪,有意义吗?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yj10ml
7
lyj10ml发表于 2012-8-12 17:22:57 | 只看该作者
各人有各人的道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