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zhuquan0301
 页 | 末页
1
chenzhuquan0301发表于 2013-5-5 14:06:46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近来好多这样头晕的病人,但是有些病人很多时候都是没有能得到很好的治疗,经常反复发作却不知道是什么病,特别是作为乡村一级的医生,对外面新知识的接爱和被动学习的机会都很小,也没有什么人能给你提供学习知识的机会,常是对一些新知识都没有能得到更新。这就使我们对患者治疗的能力进一步下降,也越来会变成井底之蛙!下面我给大家学习下这个病让大家有些了解,然后到网上去查些视频看看,进一步对这个病的认识,可能对你以后对眩晕症这个病可能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耳石症
本词条涉及医疗卫生相关专业知识,认证工作正在进行中,当前内容仅供参考。

诚邀更多本领域专家帮助我们共同完善词条,为网民提供更多权威可信的知识。(现在加入)
目录
定义病因治疗方法手法复位治疗临床体征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1]

病因

[2]1、遗传性因素 耳硬化症患者直系先辈后代中有相同病的较多,约为54%有家族史,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半数以上病例可以发现异常基因。

2、内分泌紊乱因素 本病多见于青春发动期,以女性发病率高,且于妊娠、分娩与绝经期都可使病情进展加快,被认为与激素水平有关。

3、骨迷路包囊发育因素 人类出生时骨迷路包囊已发育完成,唯独在前庭前边缘的内生软骨层内遗留有一发育和骨化过程中的缺陷,称窗前裂。裂内有纤维结缔组织束及软骨组织,成年后可继续存在或发生骨化而产生耳硬化病灶,临床及颞骨病理所见之耳硬化症病灶,亦多由此处开始。

4、自家免疫因素及其他 Arslan与Rieci用组织化学染色法对耳硬化症病灶进行研究,发现在活动性病灶中,有粘多糖聚合作用改变及组织纤维、胶原纤维减少、断裂现象,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变化相似,Chevence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的方法再次证实,耳硬化症病灶属于胶原性疾病或间质性疾病。此外,还有人发现酶代谢紊乱,是使镫骨固定形成的原因。

治疗方法

取仰卧垂头位,向患侧转45°,脸朝上,头及躯体向对侧转动,直至脸朝下,头位与中线成45°,与原仰卧位成135°,保持每种头位6~20秒,然后坐起,治疗过程中用50Hz振动器放于患侧乳突后.上述方法坚持用上10---15天,会有一定的效果.

手法复位治疗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

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目前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层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有人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目前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目前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临床体征

[3] 1、发病突然

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

2、眼震十分特殊

在坐位训练改变至激发头位时出现一种旋转性的短暂的易疲劳的眼球震动,作耳向下时眼震为顺时针方向,右耳向下时为逆时针方向,眼睛震持续过程中,先是逐渐增强,其后逐渐减弱,当从卧位回至坐位时,出现一种方向相反的短暂低速度眼震。

3、病程

可为数小时至数周,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眩晕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眩晕的成为变化较大,严重者于头轻微活动时即出现眩晕,间歇期可无任何不适,或有头晕、眩晕发作后可有较场时间的头重脚轻及飘浮感。

4、多见于中年患者(45-50岁)。

诊断本病的4点要点:
1.起床后低头或抬头会眩晕。2.睡觉翻身时眩晕。3.每次眩晕呈阵发性短暂性发作。4.头位发生变化是出现眩晕。
本病与颈源性眩晕的区别:
1.头位改变几秒钟后出现眩晕症状为耳石症。2.头位改变时即可出现症状则为颈源性眩晕。
耳石症眩晕多不起过1分钟。脑供血不足、外伤、头部手术是诱因!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至爱无言 + 1 感谢参与!
清河皓月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清河皓月
2
清河皓月发表于 2013-5-5 14:40:4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6_300:}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至爱无言
3
至爱无言发表于 2013-5-5 18:01:59 | 只看该作者
当头部受到外力撞击,耳石(指覆盖在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的胶质膜中的碳酸钙颗粒)会脱离原来位置,滚到半规管里,称为耳石脱位。当头部运动时,耳石会在半规管造成淋巴液不正常流动,产生眩晕,但来得短暂,常不会超过一分钟,特别是头转某一个方向才会,也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所谓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晕的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并且与头颈转动有关。典型的发作是患者在某一头位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动作时眩晕可再度出现。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礎静广峥
4
礎静广峥发表于 2013-5-15 17:58: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楼主不错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我是乡医001
5
我是乡医001发表于 2013-7-6 14:31:2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楼主辛苦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6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