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013
 页 | 末页
1
78013发表于 2013-5-26 15:06:54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临床上,遇到不少患者朋友,特别是肿瘤患者(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为多见),明明应该手术治疗,却因惧怕手术风险而拒绝开刀。有些患者明明应该吃西药治疗,却因为担心西药说明书上的一大推副作用,而拒绝吃药。但是有病在身纠结在心,不治疗又不甘心,于是就四处打听,八方求医,希望自己能遇见华佗再世的著名中医,为自己开出化解肿瘤的灵丹妙中药,幻想着能够在短时间内药到病除。很多药厂药商,为了迎合患者的这种心理,不惜血本研发出五花八门各种中药配伍,制成各种剂型的中成药,药物广告在各种媒体上铺天盖地,不绝于耳,而且往往将中成药的作用说得神乎其神,但其副作用却只字不提,引诱无数患者不惜花重金吃中成药。可是吃来吃去的,问问患者朋友们,有几人将肿瘤吃没了?相信走过弯路的患者自有体会。

所谓“中药”绝大多数就是各种未经加工的草药。每一种草药都有其药味(酸苦甘辛咸)和药性(寒热温凉平),中医师根据药味和药性将多种草药进行配伍,再经煎熬就制成了汤药,用此汤药为人治病几千年。细细想一想,在咱们中国,中医中药对于任何疾病似乎是无所不能治的。似乎任何人无论有病无病,去看中医,总能看出点儿毛病,总会开出几副中药来。这种粗加工的方剂数千年来在中国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着广深的群众基础,甚至于迷信者无数。为了便于保存,中药师将草药研成细末,再用蜂蜜调成蜜丸,封在蜡中。或用水调制成水丸,经过干燥脱水,制成水丸,以便需要时随时取出服用。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快节奏生活方式,药师们又将草药经过脱水处理,制成小小颗粒装进胶囊,或者配合糖粉制成冲剂,或加入粘合剂制成药片,由药店代销,患者随处可买。

这些粗加工的草根组合方剂到底能治什么病呢?一句话,无所治,也无所不治。这是为什么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药”?我的理解:“中医”,“中药”关键在于这“中”字。我们华夏子孙自古崇尚“中”的境界,追求“中”完美。为此造出个“中”字来表达其深刻的寓意。您看这个“中”字,上通天道,下达地理,左右对称,不偏不倚。上通天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下达地理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谐默契,中间保持不左不右,不卑不亢的最完美的状态。国人因此称自己的祖国为“中国”,并以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一个“中”字可以诠释中医全部的哲学思想。中医认为身体处于“中”的状态就是最健康的状态,任何的“过”或“不及”在中医理论中皆属于“病态”。而环境污染,情绪无常,起居无节,饮食不均,性欲无度等不良的生活习气,使我们身体的内环境极容易出现偏差,用中医的话说,不是阴虚就是阳虚,不是气虚就是血虚,不是肾虚就是脾虚,要不就是肝阳上亢,气滞血瘀(气滞血瘀久而成癥,所谓“癥”即是身体所有肿物的统称——包括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卵巢囊肿,癌症等)。这些偏差在中医眼中都属于“病”的范畴。而中医治“病”的诀窍就是将身体出现的偏差进行调理,使之恢复到“中”的理想状态。用西医的话来说就是身体的内环境失去平衡,通过中药使身体重新回到平衡状态。中医先利用“望闻问切”四大传统方法,判断出身体是否存在阴阳虚实寒热通塞等等方面的偏差,然后利用中药的“药性”对身体的偏差进行矫正,采用盈而泻之,虚而益之,通而雍之,塞而通之,热而冷之,寒而温之的方法,纠正身体的偏差。这就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实质。

有患者认为,西药副作用大,吃药顾虑重重,而认为中药无任何毒副作用,所以吃起中药来毫无顾忌。这种观点不可取,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其实中药也不例外。本人在临床上见到一些典型患者,愿与患友们分享。病例一,40岁,胆结石患者,不愿开刀取石,在民间用偏方治疗,服药第八天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继而发展为尿毒症,重度贫血,每月靠输血维持生命,家里为了给患者输血,先卖猪,再卖地,最后卖房子,到头来还是人财两空。病例二,23岁,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不原接受手术治疗,长期四处求医服中药,结果病情一年年加重,巧囊越来越大,最后在北京同仁堂老中医的劝说下接受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肝脏呈现土黄色,已经明显的硬化。病例三,32岁,因为子宫腺肌瘤想生育二胎,求偏方治疗后子宫急剧增大,痛经难忍,经量特多,不得不手术切除子宫。还有很多治病求医的悲壮病例无暇一一介绍。总之,中医看病讲究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病的精髓,非常科学。所谓辨证施治与西医说的个性化治疗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根据患者身体当下的具体状况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辨证对了施治就有效,辨证错了施治就无效,甚至越治越乱,越治病情越重。

中医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不要不信中医,但也不要迷信中医。说实话,中医中药在养生保健,防病,治未病方面有独到之处,不容置疑。身体若有小灾小病,中医及时调理还真的很管用。但是如果身体偏差太大了,比如出现明显的“癥”象了,还想单靠中药调理达到治愈的程度,还是很难很难的。单看现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中医院有几家单凭中药给患者治病的?君不见中医院的妇科医生们不是都已经拿起手术刀对准了患者的“癥”了吗?中西医结合是当前咱中国人治病的特色,两者若是真的结合好了则不为矛盾,西药治病手起刀落立竿见影效果确切,中药协助调理身体达到“中”的状态,既祛病又扶正,两者同时使用会起到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但愿中西医结合能为各种疑难杂症的治疗带来一线亮丽的曙光。

评分

参与人数 3得票 +3 收起 理由
jinyang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1067959175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浮生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浮生
2
浮生发表于 2013-5-26 16:14:19 | 只看该作者
说得真好。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长勺山人
3
长勺山人发表于 2013-5-27 07:26:56 | 只看该作者
78013版主有理有据,可谓认识深刻。但君将手术看做西医专利,未必有失偏颇;二是从全国大大小小(是否如此有待考证)的中医院不能单凭中药治病而怀疑中医药治“癥”,也大可不必,君不见,这些挂中医牌子的医院其实并不姓“中”;三是中西医结合,这个愿望似乎不确切,是从理论上还是操作上?!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78013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M2BZ
4
M2BZ发表于 2013-5-27 07:35:48 | 只看该作者
为此造出个“中”字来表达其深刻的寓意。您看这个“中”字,上通天道,下达地理,左右对称,不偏不倚。上通天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下达地理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谐默契,中间保持不左不右,不卑不亢的最完美的状态。




精彩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78013 + 1 感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1067959175
5
1067959175发表于 2013-5-27 11:03:30 | 只看该作者
版主发言精彩犀利!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各有利弊,,很多人 认为中药没有毒副作用而长期用于治疗慢性病或者保养,这个观念是应该引起重视的,如何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所有从事医疗卫生行业工作者的重任,但愿中西医尽可能地合理结合,为人们的健康带来福音。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78013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78013
6
 楼主| 78013发表于 2013-5-27 14:42:15 | 只看该作者
长勺山人 发表于 2013-5-27 07:26
78013版主有理有据,可谓认识深刻。但君将手术看做西医专利,未必有失偏颇;二是从全国大大小小(是否如 ...

首先声明一下,此贴转来的,虽言辞有不妥之处,但其中所述不无道理,文中提到的中西结合,就此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不对之处,还请斧正。

中西结合我的理解是:客观公正地看待中,西各自的优劣势,取长补短,兼容并蓄,不要用中医的理论指导西医,也不要用西医的理论指导中医,用中医治疗,就使用中医那套理论,用西医治病就按西医的理论,两种不能混淆。怎样结合呢,西医诊断,中医治疗这个观点我不赞同, 我们都知道中医的治疗,不注重病名,注重于证,正是有的证,用的是药,所以中医的病名可以忽略,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时侯无明确的诊断,根据证型就可以辩证论治。西医的诊断仅是一个参考价值。西医诊断的好处在于便于交流,便于沟通。然而在急诊,危重病、外科疾病在治疗方面,应以西医为重,中药仅起辅助作用。所谓的中西医结合,不是单纯的西药加上中药,而是重在能用中医西医理论阐明疾病的本质,即病因,发病机理,选用对病人最有利的方法治,给予病人中医或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为最终目的,这才是中西结合的灵魂所在。

  • 投票
  • 收藏 收藏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