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qingfa
 页 | 末页
1
xiqingfa发表于 2007-12-19 10:13:53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眼结膜充血、流涕、咳嗽、口腔黏膜斑、皮肤出现斑丘疹和退疹后有糠麸样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为特征。现将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麻疹患儿294例,其中男168例,女126例,年龄最小者42d,最大13岁。其中1~8月98例,8月~1岁19例,1~3岁80例,3~7岁58例,7~13岁39例。市区患儿211例,外来患儿83例。294例中有明确麻疹接触史者179例,占61%,196例8个月以上患儿未接种麻疹疫苗者102例,占该人群的52%,其中24例接种后15d患麻疹。

  1.2 临床表现 294例均有发热,体温峰值为39.0℃~40.0℃,热程3~9d,247例有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卡他前驱症状,294例均有麻疹样皮疹,有科氏斑者138例。所有病例均有疹退后不同程度的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294例中有并发症者145例,占49%,其中并发支气管肺炎58例,并发喉炎86例,并发心肌炎3例,有心肌酶异常者125例,并发肝损伤者139例,高热惊厥者2例。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WBC<4×10 9 /L49例占16.6%,4×10 9 ~10×10 9 /L210例,占71.4%,>10×10 9 /L37例占12%,分类均以淋巴细胞为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抗体IgM阳性者248例占84.4%。胸部摄片85例,提示肺炎51例。

1.4 治疗及转归 患儿需隔离至疹后5d,有并发症者隔离至病后10d。患儿卧床休息,保持口、鼻、眼清洁。应用抗病毒药物,合并肺炎者加用抗生素治疗至体温正常后5d,合并喉炎者给予镇静及雾化吸入。高热者以物理降温为主,酌情应用小量退热药。合并惊厥者给予止惊、镇静治疗。294例患儿平均住院天数8.9d,临床治愈192例,好转96例,6例未愈(因各种原因仅住院3d,后电话随访亦治愈),治愈率65.3%。

2 讨论

自1965年我国普遍开展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以来, 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仍有发生,且小于8个月发病和症状不典型的麻疹时有发生,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其发病年龄趋于低龄化,本文294例中8月以内婴儿占33.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者,与近年来文献报道相似[1] ,其原因可能为:①该组患儿母亲大部分出生于60年代后期,其体内麻疹病毒抗体多系通过婴幼儿时期预防接种获得,麻疹初免疫后的免疫力仅维持15年[2] ,复种人数很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内抗体水平已降低,国内有人做过该出生年龄段产妇血清麻疹抗体水平检测[3] ,证明其处于低免疫水平,故传给胎儿的抗体数量少,使婴儿对麻疹的免疫力普遍下降而导致感染。②婴儿体内麻疹抗体水平下降较快。故对育龄妇女孕前加种一次麻疹疫苗或适当提前婴儿麻疹初种月龄,值得进一步探讨。本组有24例8个月月龄患儿起病前10~15d有麻疹疫苗接种史,疑因接种疫苗引起,但临床表现较轻。接种麻疹疫苗仍为现阶段控制和消灭麻疹的最佳手段。麻疹的临床表现仍与过去相似,多具有典型的发热、结膜出血、流涕及特征性皮疹出现及消退表现,麻疹黏膜斑较少见。不典型麻疹较前增多,多见于轻型麻疹、重型麻疹、异型麻疹及无皮疹麻疹等。轻型麻疹为一种部分免疫表现,多见于6个月以下婴儿,临床症状较轻,皮疹稀疏,发热多在39℃以下,眼结膜及呼吸道症状轻,出疹期短。其发病原因多为农村儿童未正规进行预防接种,另外多由于婴儿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而病毒毒力较强,或母体抗体水平低传给胎儿少,婴儿出生后抗体水平消失快[4] 。

本组病例虽并发症多,但预后较好,无死亡病例,考虑与医疗条件改善、病毒毒力下降及部分患儿有低水平抗体效价有关。

评分

参与人数 1 +2 收起 理由
baiyitianshierk + 2 感谢分享!期待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人从众
2
人从众发表于 2007-12-19 21:10:39 | 只看该作者
要是有图片什么的就更好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