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与世无争
 页 | 末页
1
【湘】与世无争发表于 2013-12-14 21:56:5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高血压众所周知,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坚持“三个原则”,采取“七大措施”,力争在2015年实现慢性病控制目标,减少因慢性病造成的社会经济负担。
这一举措不无道理,但是在基层,只为了控制症状,搞一些嘱导表,规定每个高血压患,村医生必须每年对患者进行四次高血压检测,强烈要求服降压药,对不服药患者给予嘱导叩分,处理,ZF这个方法就能够有效控制吗?我说这一举措无异于刻舟求剑,首先找出高血压发病原因, 下文是李老师的独创摘要:我已验证于临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供参考。
高血压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精神枷锁,可以说人们到了谈“高”色变的程度。人们对高血压到底了解多少,认识多少?可以说上到高层文化界,下到普通百姓家。都只认可一个体检血压标准。不少商家就用这个征兵休检血压标准糊弄人们,对血压高既不查因,更不治疗,只用降压药物控制在征兵体查血压这个指标内。故一个高血压终身服药理论风靡整个中华大地。这种误导,已经造成不少人终生残疾或家破人亡。血压到底多少才算高,各人的基础血压到底是多少?连同我们的教科书都没说清楚,一个模式血压弄得人心惶惶。为了解决这一认识问题,我们老师采用问答形式,从血压的形成、体检血压标准的确定、个人血压的标准、临床血压的认识误区、到哪些原因影响血压改变?怎样看待高血压?饮食与血压的关系,精神对血压的影响,运动与血压,药物对血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我们从生物力学观点和中医审证求因的因果关系研究高血压,历时数十年收集了大量临床资料。发现血压高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病,只是一个临床症状。特别是心因性高血压,一见白衣工作服血压就随之上升,有的甚至高到让人们难以接受。只要变换一个环境,血压就自然降了。充分说明血压高是由其他原因导致的。本书收集参考了100多份临床医学杂志,事实都证明了这个白大掛高血压的存在。本书走出了见高就降,不讲原因的诊治高血压的误区。把人们带进了一个理性认识高血压的知识海洋。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目前最具前沿的一部专著。但该著最大的缺点没有引导人们走出高血压的认识误区。只把血压进行分级和发生人群的数字反映。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产生的压力,是一个物理力学概念,而影响这个压力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如心脏的动力,血管的弹性,血液中的正负离子的作用,神经功能活动等等人体多方面的因素,除此外,还有外在因素,如环境气候、地域特点、饮食嗜好、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生活习惯、精神因素和疾病等等,都与血压改变有着密切关系。这些都是保持了血液在血管中周流不息地运动必不可少的因素。而遇到超越这些正常因素外,就会影响血液在血管中的压力,这时会出现血压增高或降低。习惯上把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90mmHg就认定为高血压。我们把可以引起因血压改变的因素进行归纳分类,根据这些因素分为生理性、病理性和药源性三大类十四种。
我国医学上习惯采用征兵体检血压作为临床血压标准,这个标准的收缩压定为90-140mm Hg,舒张压是60-90mm Hg以内,如果超过这个数,就认定为高血压。经过多年的临床证明,事实上这个参考值标准并不具有科学性。原因是百多年前制定这个血压标准只是一个初步的概念,至于为什么血压在人体出现高低不一,其原理就不清楚,故在所有的教科书中就出现了病因不明的说法。病因不明,高血压发生的机理就不清,所以血压的标准就只能取大多数人的平均值了。因此,所谓现在使用的血压标准只是个相对数值。
现在发现收缩血压120-130mmHg舒张压80-90mmHg ,医师嘱咐要吃降压药,用这个血压数值要求血压测试者吃降压药,主要是参照美国的血压标准,再加上有药品生产企业借机销药,把血压的标准降低了。正是这个原因,有不少人的血压并不高,服了降压药后造成脑血栓等一系列药源性疾病。其实,血压不但不能以美国的作为标准,就是我国也有地域不同,更有个体差异。正是原发性和继发性的定义误区才有原发性病因不明的理论出现,作为原发性的定义,不应是原因不明,所谓原发即是原来就有的,应是一个基础,也就是说,血压基础的高低取决于个体差异,有的人基础血压就高于平均值,不应作为高血压病来看待,由于这个定义的束缚,把教科书上没有提到的高血压均列入原发性,故原发性的高血压高达80-90%。这样一来,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一概都归于原发性这个定义,也不管是不是病都用降压药,这就是滥用降压药造成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从祖国医学的理论来看,凡是血压高的都应该去找原因,包括生理性的,如基础血压高的,有遗传因素,加上本人无任何不良反应,有的甚至几十年来没有任何症状,这个我们就将它列入生理性高血压,并不需服药,如家族、运动、情绪、妊娠等因素造成的血压高,都没有吃药控制血压的必要,都在自我调理下达到平常人的平均状态。这种生理性的高血压约占整个高血压人群的百分之十左右。对于传统的分类与我们现在的分类,在本质上有着明显区别,A、传统血压的分类方法,把血压的高低禁锢在一个病态下,没有走出血压与个体差异的特性。我们的分类方法,突出了血压的个性和共性(个性是个体差异不同,共性是血压是一个力学概念,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压力状况);B、按我们现在的分类方法,减少了降压药的危害,提高了知晓率、控制率、预防率,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降低了致残率和死亡率;C、所谓继发性简言之就是建立在其它疾病之上的一种症状表现,干脆叫成病理性的高血压,这样就直截了当些,不但医务人员要查血压高的原因,就是病人也会向医生问个为什么血压高?具有明了性。既减少了生理性高血压的恐惧感,又为病理性的高血压靠单纯吃降压药来维持,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治疗血压的理论根据,而且还为提高人们对血压的认识开辟了新的思路。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对引起血压高的因素进行归纳分类,常见的有血脂胆固醇增高性高血压;肝性高血压;胃肠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栓塞性高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性高血压;疼痛性高血压;脑性高血压;主动脉异常性高血压等九种
传统分类法的依据是它在临床应用中没有可比性和适用性,仅仅只有头昏血压高的症状,一个原发性的定义概括了90%的高血压,为临床早发现、早预防设立了障碍。我们这个分类法明确了生理性的概念和病理性的特点,在临床诊断上各种血压、各种不同的症状特点有对比性和可操作性,能大大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如胃肠型高血压是由胃肠疾患导致的,占了整个临床高血压的70%左右,原来都以原发性高血压论之。由于大量服用降压药,使血管扩张,以此造成脑血栓病不断上升。
还有就是肾性高血压,是由肾脏疾患引起的血压增高,而高血压肾病是其它原因引起血压高,吃降压药后以致肾动脉受损而产生的,另一个方面是原因未明的高血压采用大量的降压药物引起肾脏损害而造成的。如蛋白尿、下肢浮肿,主要是肝肾功能检查查不出原因,停服降压药一至三月后,其症状自行消失,而作出的结论,在临床上不明原因下肢浮肿和蛋白尿的占6%左右。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以膝关节和大转子行走不便,多以膝关节和大转子的间隙增宽的患者自觉症状为多见,临床上膝关节和大转子活动不自如的患者中有60%左右是因服降压药所致。在脂肪肝患者中有26.7%的患者都是吃降压药的,是不是因服降压药有关有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栓引起的高血压是由大脑突然缺氧,血液粘度高,使血液在脑动脉中堵塞,而加大了血管的外周阻力所致。在患病前患者没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待出现脑栓塞后才出现血压高。
栓塞性高血压是血管曾发生过炎性病变或胆固醇历来就高,在服用降胆固醇药的情况下,胆固醇脱落或是血管内其它渣残随血液运行时,在某一处堵塞,产生的血压增高,这种栓塞性高血压可以见于大脑,也可以出现在其它脏器和部位。其临床区分标准是脑栓塞患病前无心血管疾病特征,血压正常,栓塞性为历来患有心血管疾患。
由胃肠疾患引起的高血压占了82.2%,这类高血压患者均有头昏脑闷、腹胀伴燥热等不适。有时还出现阵发性心悸、气促,大多诊为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但降压药疗效不满意,患者严重的可导致缺氧,血压持续上升,收缩压高的达到260mmHg,舒张压高的达160mmHg,除患者出现心悸气促外,并没有血管性头痛如裂等症状。在临床治疗上,采用传统医学的和胃降冲,燥湿化痰,下气平喘治则收到了明显效果。故此,本人认为,胃肠型高血压的病因按照祖国医学的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理论,认为此类高血压多系胃肠疾患所致。按近代医学理论认为是胃肠内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泄不畅所致。由于胃肠气胀,使腹腔内血管受压,加大了血液运行的压力,这种血压高其血管弹性并没有受损,故能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不会造成血管破裂出现脑溢血,这种类型的高血压不像胆固醇沉积的血管硬化性高血压那样,由于脑血管畸形时,当血压达到一定程度脑血管就会破裂,出现脑溢血。由于两者的概念没有搞清,故常常出现临床医生发现血压高,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只要发现血压高于平均数值,就会心惊肉跳,吓得要命,患者除了心慌气促、缺氧外,并没有其它任何危象。
影响胃肠型高血压的因素很多,如胃液分泌不足或胃酸过多,均可导致胃胀或胃痛,加大腹内压力,使腹部血管受压,血压升高,胃液检测,主要以基础胃液分泌试验为主(BAO正常值为2-5毫当量/小时酸分泌量)胃液正常量为30-110毫升。如低于此量则为消化不良型胃胀,超过此量则为胃酸刺激性胃胀。对临床治疗有其科学指导意义。肠液检查:主要是十二指肠液检验,为胆汁胰液,小肠和十二指肠分泌液以及胃内乳糜状排出物所组成的混合液。这种检测主要是了解胆汁和胰液分泌情况。加上现在肉食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出现,其所含成份就更加复杂了,这就是生化反应产生的结果。
据我们研究结果表明,临床上常见的高血压以胃肠型为常见,占高血压患者82.2%,其次是肝胆型的约占5.7%左右,胆固醇增高血管硬化的占1.1%左右,肾性高血压占0.9%左右,血栓和栓塞性占0.9%左右,生理性的占7%左右;内分泌紊乱占0.9%,其它1.3%左右。这就是我们在临床上总结出来的基本情况,也是我们这个区域内的高血压分类情况。从全国来讲,各有差异,因它受着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生活习惯和个体差异的影响,其比例有所差异,但种类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根据血压高引起的因素,进行分别对待,不是千篇一律服降压药。如胃肠型的高血压,首先是饮食调节,其次是精神疗养,最后才是服药治疗。在药物应用上,西药根据胃胀的病因,分别采用胃动力药如马叮啉,制酸药胃舒平等;中草药采用木香顺气丸和藿香正气丸及保和丸等方药加减,而不是单纯的降压药,这种治疗方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提高了治愈率,而且还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从致病因素加强防治措施,其服降压药导致的脑血栓病也大大降低,死亡率也明显减少。从病因诊治出发,做好高血压的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是提高知晓率、治愈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的重要一环。
关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高血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种是甲状腺机能亢进;
一种是性激素分泌增多;
一种是肾上腺素及血管紧张素;
另外是胰岛素。
各内分泌紊乱临床表现的共同点是:心慌、烦躁不适,甚则气促,血压高。特性是:甲亢患者有手振颤、多食易饥,形体消瘦或眼突等。
内分泌紊乱的各特点:
性激素亢进特点是性得不到满足,而出现心烦,心情郁闷,喜欢寻求肉体和精神上的安慰,易躁动。
肾上腺素主要是心率加快,出现心慌气促,有血管收缩感,严重时出现四肢发冷缺血。
血管紧张突发性有股血往上涌,使人感到有股热流涌动等等特征。
胰岛素紊乱很少导致血压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如减少可导致血糖升高。
现在全国有不少医院都认可了胃肠型高血压的定义。如广东、河南、四川、重庆等医院对胃肠型的高血压都发表了文章,揭示了胃肠型高血压对人们的危害性。
对于脉压差的大小认识上有相当大误区,认为脉压差大就是最大的危险。由于血压是由心脏和血管相互产生压力形成的,大动脉管壁的弹性在形成和影响血压方面主要起两种作用,一是贮存一部分心射血时产生的能量,保持舒张压,以便在心舒张期失去血流继续前进,也就是说,依靠大动脉壁的弹性,使心室间断性射血变为血管中连续性血流。另一种作用是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使收缩压不致于过高,舒张压不致于过低,维持一定脉压。老年性动脉硬化时,如主动脉的硬化为主,主动脉的弹性减退,心室收缩射血时,主动脉壁不易被扩张,对动脉的缓冲作用减小,因而收缩压明显升高,而舒张压相对较低,脉压加大。另外是突发性的高血压也出现脉压增大的现象。对于脉压差大小的问题也同样与影响血压的因素有关,所以只能作参考,不能作为临床依据。
影响血压改变的因素很多。如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因素、运动、体位、个体差异、测量血压的器具、血压计带的松、紧度等等,都可以影响到血压的改变。所以,判断血压高低、病否,不能凭一、二次测得的血压数值作结论,一定要全面分析,再作出服药与否的决定,否则就会出现乱服药,造成药源性疾病的增加。特别是现在有的医务人员为了配合商家销药,把招工、招干、征兵体检140/90mmHg都合格的血压标准,降至120/80mmHg作为标准。建议凡是血压认为有异常的,请多参考一下国家招干的体检标准。
血压测量发生误差的原因有多种,从程序上看,测量血压好似是一项较简单的技术,但若操作不规范,所测血压数值与实际血压相比也常出现误差,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病人的血压情况。那么,造成血压误差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呢?
(1)测量血压缺乏耐心按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建议,测量血压前应让病人先休息几分钟后再测量。而且隔几分钟后再复测血压,如此反复三次,才能确定可供临床参考的血压值。而现在很少有人这样"不厌其烦"地给病人测量血压,多是"一槌定音",因此,就很难排除许多因素干扰血压所造成的假象,使血压出现误差。
(2)偏离听诊点太远,许多测压者在捆好袖带后,并不是仔细触摸动脉最强搏动点,然后再放听诊器头,而是凭着感觉找个听诊位置。因为偏离听诊点,听到的血压变音和由此作出的结论,就难免不出误差。
(3)袖带减压过快按规定应在阻断血流听不到动脉搏动音后,再缓缓放气减压,使水银柱徐徐下降,读数应精确到2mmHg。而许多测量血压者,放气减压太快,使水银柱迅速下降,判断误差少说也有6~8mmHg。他们认为血压正常范围本来很宽,似乎没有必要那么精确,事实上,正常与非正常的临界值也就是几毫米汞柱。由此可见,测量血压虽然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但也蕴含着不少的学问,对此每个测压者都要先学规矩后测血压,否则就会出现误差和误诊。
抗高血压药物危害性较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高血压的患者愈来愈多。然而近年来大量研究资料证明,抗高血压药物有相当的潜在危险性,对这些鲜为人知的危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抗高血压药物都有哪些潜在的危险性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降压药对代谢的不良影响,可能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除吲哚洛尔、醋丁洛尔以及兼有a阻滞作用者(如拉具洛尔)外,利血平和甲基多巴都可对脂质代谢发生不良影响,是高血压病人易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也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一个高度危险因子。降压药对糖代谢具有不良影响:噻嗪类利尿剂可引起高血糖和糖耐量下降。这种作用与剂量有相关性,小剂量持续用药即可出现,减量或停用就可恢复正常。心得安均可诱发高血糖症。另外,大部分噻嗪类药还可诱发高尿酸血症。
其次,抗高血压药物还会引起脑血流障碍,即使脑血流量减少,引起脑缺血,进而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和视力障碍。由于抗高血压药物能引起脑血流障碍,使脑血流减少,所以在治疗过程中,无论应用哪种降压药或利尿药,均不宜使血压下降得过低过快,特别是老年人的用药更应恰当。因此,对于抗高血压药物只有控制作用,没有治疗作用。我们在使用降压的同时,既要肯定其控制作用,也不能忽视其潜在的危害性。
对于高血压的宣传出现了无序的扩大性,特别有的人对脑血栓的发生也归咎于高血压所致,只要稍微懂一点力学的人,都知道压力不够才出现血液流不动,所谓栓塞就是堵住不畅,既然压力高为什么还出现栓塞呢?我们可以用一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自来水管作个比较,自来水为什么可以从地下低处上升到十多层甚至更高的楼上,这个就是水管的压力,当五楼以上没有水时,这个水就停留在五楼以下,这时就不是压力高了,而是压力低了,这个压力为什么会出现低,肯定要找原因,就不是加压来解决水流不畅的问题。可见血压高引起脑血栓的理论是错的。脑溢血是高血压所致还有一定的道理,但前提是还有个引起血压高的原因必须查清。不要把脑栓塞作脑溢血来看待。特别在临床医疗中,对已患脑栓塞的决不能采用扩张血管的方法来降压和脱水剂治疗,否则因此引起的半身不遂后遗症就会增加,这是一个概念性误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治疗上,降压药物有七大类,到底该用哪类降压药,选用哪种降压药对你的血压更有利,在服降压前必须有个全面的了解,不要一测血压高就急于吃药。例如遗传性高血压,至今没有一种降压药是破解遗传基因的降压药,你说服降压药有什么作用,正因为遗传性高血压无药可吃,现在就来了个高血压终生服降压的误导,造成药源性疾病猛增。

评分

参与人数 4得票 +4 收起 理由
平凡人生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szx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54为人民服务 + 1 我很赞同
a286869474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湘】与世无争
2
 楼主| 【湘】与世无争发表于 2013-12-14 21:59:32 | 只看该作者
第三节:血压异常分类
1、生理性高血压:
高血压的概念是指血压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标准(收缩压90-140mmHɡ、舒张压60-90mmHɡ),但本人无任何自觉症状,全身脏器无任何不适体征。主要有:
1.1、家族性:这种高血压与家庭父母遗传有关,无任何症状和不适。原则上不须治疗,无症状者不需服药。(原因是没有破解遗传基因的药物,控制血压的药物造成药源性疾病,将药源性疾病称为并发症,主要表现有全身和下肢浮肿)
1.2、运动性:由运动所致。主要表现是运动后血压高、呼吸加速、休息后即可恢复。不需服药。
1.3、精神性:是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所致。主要表现是易发怒、心情不悦、精神紧张。治疗原则主要是精神调养,如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可适当选用调节精神的西药和安神补脑的中药方加减。
1.4、妊娠性:指部分妇女怀孕后出现的血压高。主要表现有的妇女怀孕三个月后出现血压偏高,伴下肢浮肿或无其它不适。待产后自然恢复正常。如下肢浮肿严重,可用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以升提子宫对血管的压迫,效果很好。
这种生理性的高血压,与其它疾病等原因引起的血压高有明显区别。像这种生理性的高血压就不存在服药治疗,可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2、药源性高血压 :
是因其它疾病用药不当,如肾上腺素、红霉素、先锋霉素、马叮啉、避孕药等药物都引起的血压升高。这种高血压在服药时才出现,停药后就会恢复正常,如药物过量,可适当选用扩张血管药物降压。该类高血压如药物过量,会出现肝肾损害严重等不良后果。
3、病理性高血压:
是由其它疾病导致的一种临床表现,不能单独认定是一种病。走出了习惯性的医学理论对高血压定义的误区。根据我们近30年的临床观察,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九种因素。
3.1、血管粥样硬化性高血压:
是由血脂胆固醇增高沉积于血管,引起血管硬化所致。主要表现是血压高头晕脑胀,生化检查血脂、固醇均异常。治疗以降低血脂胆固醇为主,代表方剂有天麻勾藤饮、地龙汤、五七山茶根汤等方药加减。西药适当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可选用钙拮抗药。在进行中西药结合治疗的同时,饮食调节是关键。愈后情况,持续血压不降可引起血管破裂、出血死亡。
病历举例
1、李某,男,46岁,工人。经常出现心烦气躁,心烦时出现头痛昏闷,在一工厂职工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收缩压170mmhg舒张压110mmhg,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 胆固醇脂:超过5.17mmol/L指标内。诊为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三高症。医院开了降压灵、和降胆固醇的药,三年下来,没有一样降下来的。反而B超检查还发现了脂肪肝。1988年4月6日找我诊治。除头痛昏花闷外,口苦口干,大便不畅通,小便有时热黄。查:脉弦滑,舌淡红,苔薄黄。
辨证:肝郁气滞
治则:疏肝解郁
方药:柴胡10g,郁金10g,八月扎10g,玫瑰花10g,赤芍30g,阴行草30g,天麻10g,双勾15g,五香草30g,山茶树根15g,贯仲15g,七叶参15g,鸡血藤15g,红花10g,川芎10g。5剂。
第二诊:1988年4月12日
诉:服4月6日方有效,心烦明显好转,头痛昏闷也好了,偶有口苦,大便通畅,查:脉弦细缓,舌淡红,苔薄黄。测血压:收缩压150mmhg舒张压100mmhg
处方:原方加玉竹30g,白芷10g。10剂。
第三诊:1988年4月22日
诉:上述症状基本消失,人感觉心情也舒畅了,查:脉弦细,舌淡,苔薄,测血压: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0mmhg。未作血脂、胆固醇检测。建议原方再服10剂后再作一次血脂、胆固醇检测。
第四诊:1988年8月12日
诉:停药已2个月,也无任何不适。为了慎重起见,还是做了检查,结果:血脂、胆固醇都已下降至参考值以内。血压也正常无任何反应。处酒浸方一单
处方:鸡血藤50 g,三七50g,山茶树根150g,千年健50g,贯仲30g,黄精500g,杜仲80g,苏木50g,活血50g,当归80g,川芎30g,黄芪50g。浸谷酒10公斤30天后饮用,每次晚上饮10克。随访10年一切正常。
2、孙玉华,女,74岁,华铁。
诉:阵发性心慌气促,在医院诊为冠心病,现一直服降压药,动则出气不来,耳鸣,眼睛胀,下肢胀麻,大便尚可,晚间尿多。2012年3月19日来门诊就诊。查:脉沉细缓,左滑,舌淡,苔卜。
诊断:风痰闭阻
治则:温化风痰 和胃降冲
处方:禹白附20g,白芷15g,天麻10g,珍珠母30g,川扑10g,石斛10g,五香草15g,前胡15g,琥珀30g,天冬50g,炙草6g,苏子30g,葶苈子30g,续断15g,白芍15g,5剂。
第二诊:2012年3月22日
诉:服3月18日方仍然气促,大便好,不放矢。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白芥子30g,禹白附20g,白芷15g,珍珠母30g,琥珀30g,藿香15g,炙草10g,苏梗30g,佩兰15g,薤白10g,续断15g,白芍15g,川扑10g,石斛10g,五香草15g,前胡15g,天麻10g,10剂。
第三诊:2012年3月27日
服3月22日方有效,但现仍不放矢,坐下不动似好人,走路急了仍出气不来,眼睛蒙。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
处方:川扑10g,槟榔10g,苏梗15g,法夏15g,前胡10g,白芥子30g,炙草10g,珍珠母30g,海螵蛸30g,三七6g,琥珀15g,天冬30g,白芍30g,续断10g,牛至15g,10剂。
3.2、肝性高血压:
由肝胆疾患所致。主要表现血压高、心烦易怒、头晕脑胀或头痛如裂、口苦、小便黄伴灼热、严重时有口角抽动、手震颤等症状。理化检测:B超可见肝胆疾患;生化检测可发现异常。治疗原则祖国医学以疏肝利胆平肝熄风为主,必要时选用降压药物控制,西药选用a受体阻滞剂。中西药结合综合治疗。中药代表方剂有天麻勾藤饮、平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当归芦荟丸加减。愈后情况视肝胆疾患的程度所左右。对于肝性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常见的有:“肝阳头痛、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肝火上炎、肝气上逆”等。
病历举例
1、张某,男,63岁。广东人氏
诉:精神不愉快喝了酒,突发性头胀痛,到广州一家医院检查,发现血压达到220/120mmhg,嘱咐吃降压药,为了确诊,又在广东军区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也同样诊为高血压,从此一直服降压药已2年多,现在出现下肢酸胀痛,行动困难,食量大,大便好。听说岳阳李穆医生对高血压颇有研究,2 0 1 0年10月26日特从广东回来就诊。查:脉沉弦滑,舌淡胖大有齿痕,舌体有裂纹,苔薄白而腻。
辨证:肝气犯胃 痰饮上扰
治则:疏肝平胃 散饮降冲
处方:吴芋10 g,黄连10 g,川朴10 g, 石斛10 g,珍珠母30 g, 柴胡10 g, 沙参15 g, 双钩15 g, 木瓜15 g,六汗10 g, 桂枝10 g, 白芍30 g, 草决明15 g, 天麻10 g, 七叶参15 g,牛至15 g。7剂。嘱注意饮食的同时,停服降压药。
第二诊:2 0 10年11月4日
诉:血压高服了10月26号方效果明显,现头昏脑胀已好,只是下肢发热和酸胀。
查:脉右缓滑,左沉细滑,舌淡,苔中厚腻。
处方:吴芋10 g, 黄连10 g, 川朴10 g,石斛10 g,珍珠母30 g, 柴胡10 g, 沙参15 g,双钩15 g, 枣仁15 g, 木瓜15 g, 六汗10 g,桂枝10 g,白芍30 g, 草决明15 g,天麻10 g,七叶参15 g, 牛至15 g,黄柏15 g。10剂
第三诊:2 01 0年11月13日
诉:服第二处方头胀加重,血压自测为180-190 110-110mmhg,没放屁耳鸣。
查:脉沉细缓带花,舌淡苔薄。
处方:柴胡10 g, 郁金15 g,地龙10 g, 天麻10 g, 前胡15 g, 杏仁15 g,姜虫10 g, 青葙子15 g, 草决明30 g, 夏枯草10 g,沙参15 g,牛至15 g, 玫瑰花10 g,石菖蒲10 g,蔓荆子15 g,10剂
第四诊:2 0 10年11月23日
诉:服11月18号方效果好,头昏脑闷已好,血压也稳定在150/90mmhg,查:脉缓滑,舌淡苔中厚腻苔薄黄
处方:白附15 g, 白芷10 g,天麻10 g, 法夏15 g, 陈皮15 g,姜虫10 g,苏梗15 g, 地龙15 g,草决明30 g, 青葙子15 g,双钩15 g,蔓荆子15 g,前胡15 g, 玫瑰花10 g, 牛至15 g。10剂
第五诊:2 0 1 0年12月3日
诉:头昏脑闷血压高服了42剂中药已好服了,停服了所有降压药,人感觉舒服,下肢酸胀也好了。查:脉沉细缓右滑,舌淡,苔薄白腻。
处方:川扑10 g, 石斛15 g,火更15 g,佩兰10 g,萸莲15 g,天麻10 g,太子参10 g, 白芷10 g, 白附15 g,姜虫10 g,地龙15 g,双钩15 g,蔓荆子30 g, 苏梗15 g, 白术15 g,10剂。
第六诊:2 0 1 0年12月13日
诉:服12月8号方有效,现主要是背胀,喝了豆浆后有一股气好似拨火罐样不适
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腻
处方:白附10 g,白芷10 g,天麻10 g,法夏15 g,陈皮10 g,姜虫10 g,萸莲10 g,玫瑰花10 g,地龙15 g,草决明30 g,青葙子15 g,双钩15 g,荆芥15 g,前胡15 g,苏梗15 g,阴行草15 g,牛至15 g,10剂。嘱其注意不吃生气的食物,随访2年,一切正常。
2、郑振宇,男,62岁 银湖小区
诉:经常出现头昏脑闷,胃胀反酸。到市一院看病,被诊为高血压,开了降压药,吃了降压药后出现心慌气促,小便增多,呃气。近来好似踩在棉花上一样,有时双脚还不听使唤,走路还不自主。2 0 11年2月25日前来我所就诊。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腻薄黄。血压90/50mmhg。
辨证:肝气犯胃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降冲
处方:柴胡10 g,苏梗15 g,川扑10 g,萸莲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石斛10 g,法夏15 g,陈皮10 g,莱菔子30 g,白附15 g,白芷10 g,秦艽10 g,千里光15 g,凤尾草15 g,5剂。
第二诊:2 0 1 1年3月2号
诉:吃2月25号方后降压药已停服,走路在棉花样飘起来的样,胃胀反酸已明显好转,现又出现手足发麻。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
处方:萸连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川朴10 g,石斛10 g,法夏15 g,陈皮10 g,莱菔子30 g,白附15 g,白芷10 g,川羌6 g,秦艽10 g,千里光15 g,凤尾草15 g,石上柏15 g,苏梗15 g,六汗15 g ,5剂。
第三诊:2 0 1 1年3月7日
诉:胃胀怄气,手足发麻服了10剂中药明显好转,现右上腹有紧握不适。查:脉沉缓,舌淡苔薄。
处方:萸莲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川扑10 g,玄胡15 g,香附15 g,六汗15 g,白附15 g,白芷15 g,法夏15 g,枣皮15 g,苏更15 g,佛手15 g,石上柏15 g,莱菔子30 g,5剂。
随访1年,患者一切正常。

3.3、胃肠型高血压的辨证论治
胃肠型高血压,是由胃肠疾患所致。主要表现是头昏脑闷、血压高,严重者出现头重如裹不适、或胃脘胀、胸闷、气喘心慌,伴有反复性口腔溃疡、耳鸣、手足麻木、燥热、大便不正常、肩颈胀痛、恶心、咽喉有痰粘不适等表现。理化检测可见心电图ST段改变,T波倒置。治疗原则可采用燥湿健脾、芳香开窍、理气和胃为主,代表方剂有保和丸、藿香正气丸、二陈汤、五白醒脾汤、温胆汤、左归饮、风引汤等方药加减。在西药应用上,选用胃动力药,起到降压的效果,如马叮啉等。降压药可适当选用利尿药。在服药的同时,重在饮食调理,精神调节和辨证论治。愈后情况该型高血压容易反复发作。对于胃肠型高血压的辨证论治常见的有:“痰浊湿阻、脾胃湿热、胸下悸动、肠道湿热、大便秘结、奔豚气”等证。
3.3.1.1.痰浊湿阻
肝火过旺克制脾土,脾胃被克制后,饮食的消化、运输就会发生障碍,造成水湿内生。临床上则表现为头晕目眩,胀重疼痛,心悸胸闷,失眠多梦,不爱吃东西,呕恶痰涎,或见脚部出现浮肿,舌胖大,苔白腻。
水湿夹热,时间长了就会生痰;肝木克脾土太过,久了就会导致气滞血淤。痰湿热积滞于血管就会使血管变硬,肝气太旺夹肝阳上亢则交感神经紧张度高而使血管挛缩,两者互相作用共同引起了血压的持续升高。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szx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湘】与世无争
3
 楼主| 【湘】与世无争发表于 2013-12-14 22:00:3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在选穴调养时, 应以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解溪穴为主。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 一般的胃病它都能治; 内关穴主治胃、心、胸的病; 丰隆穴是专门化痰的; 解溪穴是胃经要穴, 有舒筋活络、清胃化痰、镇惊安神的功效。它位于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取穴时,先用大拇指按这个交接处,然后抬一下脚尖,马上就会有一条硬筋把手给弹开了,硬筋旁边的窝即是此穴。
以上几个穴位平时多进行按摩或艾灸,每个穴位按摩 3~5 分钟或艾灸15~30 分钟,天天坚持才会有效果。
很多人认为高血压很可怕,需要终身服药,其实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其并发症。对于高血压本身,我们只要规律用药,正确治疗,并做到生活有规律,血压是可以控制的。
病历举例:
1、何安妹,女,74岁,临湘桃矿人
诉:诉:头昏脑闷,接气不来,全身无力,四肢不温,口干喜热饮,在医院诊为高血压,服降压药收缩压却从180增加到200,出现阵发性心慌,乱说不清。2012年3月2日来就诊。查:脉沉缓滑,舌红苔卜。
诊断:痰浊湿阻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
处方:禹白附15g,白芷15g,天麻10g,升麻10g,葛根15g,琥珀30g,炒麦芽30g,炒使君肉10g,炒党参30g,焦白术15g,珍珠母30g,萸黄莲10g,沙参30g,3剂。
第二诊:2012年3月5日
诉:服前方(3月2日)有效,精神已好转,但大便仍不畅,手发麻,突发性发晕,接气不来。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白参6g,禹白附15g,白芷15g,天麻10g,升麻10g,葛根15g,琥珀30g,桂枝6g,炒麦芽30g,炒使君肉10g,党参30g,白术15g,珍珠母30g,萸莲10g,沙参30g,五剂。
第三诊:2012年3月10日
诉:服3月5日方中药头昏脑闷明显,好转心仍慌,有时腹泻。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白参6g,桂枝6g,党参30g,白术15g,当归15g,琥珀30g,炒使君肉10g,禹白附30g,白芷15g,火更15g,佩兰15g,萸莲15g,珍珠母30g,瓦楞子30g,炙草10g,5剂。
2、黄亮桂,男,69岁。平江城关
诉:因中风后血压高,医院嘱咐服降压药,自1995年起一直服降压药,17年来反复三次中风,现双下肢沉重行动不便,说话语言不清,大便不畅通,口干口苦,小便灼热。2 0 10年10月23日前来就诊,查:脉弦滑,舌淡,苔中黄厚腻。
辨证:痰浊湿阻
治则:健脾益气,化湿去痰
处方:桂枝15 g,炒白芍30 g,大伸筋15 g, 怀牛夕15 g, 白芷15 g, 禹白附15 g,法夏15 g,酒常山15 g,胆星15 g,柴胡10 g,升麻10 g,五香草15 g,苏梗15 g,川朴10 g,石斛15 g,10剂。嘱停服降压药。
第二诊:2010年11月6日
诉:服10月23号方有效,说话明显好转,降压药自服中药后已停服。觉得吃中药效果好,还要吃几十剂中药,故前来复诊。查:脉滑缓,舌淡。苔薄黄。
处方:桂枝15 g,炒白芍30 g,大伸筋15 g, 怀牛夕15 g, 白芷15 g, 禹白附15 g,法夏15 g,酒常山15 g,胆星15 g,柴胡10 g,升麻10 g,五香草15 g,苏梗15 g,川朴10 g,石斛15 g,10剂。
3、涂秋平,男,50岁 南湖
诉:经常头昏脑闷,胸闷不适,到市中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 145/100mmhg,诊为高血压,随即开了卡托普利罗布麻等降压药,但吃了这些降压药后出现胃就胀闷不适,大便好。20 1 0年10月28日前来就诊。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薄白
辨证:痰浊湿阻
治则:健脾化痰去湿
处方:川朴10 g,石斛10 g,佛手15 g,前胡10 g,白芷10 g,白附10 g,天麻10 g,柴胡10 g,白芍30 g,珍珠母30 g,苏梗15 g,法夏15 g,玫瑰花10 g,五香草15 g,川羌5 g,7剂
随访1年,患者所有症状全部消失。
4、包克俭 男 55岁 岳阳楼前
诉:因体检发现血压在150/100mmhg,医院嘱咐降压药,从2003年起服了8年降压药至今,出现一系列降压反应,如头昏脑闷,精神疲倦,血糖高达12(mmol/L),现出现心脏杂音,但无心脏疾患的临床症状。2011年9月19日经他人介绍前来我所就诊。查:脉沉细缓,舌淡苔白而腻,心脏有明显吹风样音,下唇瘀滞,面色灰暗。
辨证:湿困脾阳
治则:健脾益气,芳香化浊
处方:藿香15g,佩兰15g,川朴10g,槟榔15g,佛手15g,苏梗15g,白蔻10g,双钩15g,天麻10g,旱法夏15g,莱菔子15g,五香草15g,桂枝10g,菟丝子30g(布包),韭子15g,5剂
第二诊:2011年9月25日
诉:现头昏脑闷、精神疲倦服了9月19号方有效,感觉已有好转。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下唇边瘀滞,面色仍不悦。
处方:藿香15g,佩兰15g,禹白附15g,白芷15g,野天麻10g,双钩15g,牛至15g,菟丝子30g,韭子15g,杜仲15g,桂枝10g,白叩10g,法夏10g,苏梗15g,川朴10g 五剂
第三诊:2011年9月30日
诉:服第二方没有第一方效果明显,并且每逢下午出现头晕脑闷,停服了所有降压药,血压波动性大时而在145/115mmhg,时而在140/95mmhg,有医生说血压不稳定,所以感觉精神压力大。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薄,面色有所好转。
处方:白附15g,白芷15g,野天麻10g,双钩15g,火更15g,佩兰15g,牛至15g,菟丝子30g,韭子15g,杜仲15g,桂枝10g,白叩10g,法夏10g,苏梗15g,川朴10g,白芥子30g,蔓荆子30g 3剂
第四诊:2011年10月5日
诉:服前第三方效果好,已2天未服药,头晕脑闷已好转。
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薄,面色渐转黄白,下唇瘀滞变淡。
处方:野天麻10g,禹白附15g,白芷15g,贯众15g,七叶参15g,苏梗15g,蔓荆子30g,旱法夏15g,白叩10g,火更15g,佩兰15g,萸连15g,杜仲15g,韭子20g,川朴10g,白芥子30g,菟丝子20g 5剂
第五诊:2011年10月10日,
诉:下午头昏脑闷觉后颈血管堵住一样不畅通,可能与饮食没注意有关,吃了淀粉多的食品。不放屁,放屁后人感觉清醒些。血压早晚测偏高。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面色变红润。Bp130/90mmhg。血糖餐前在12mmol/L,餐后在8mmol/L。
处方:禹白附15g,白芷10g,川羌10g,川朴10g,苏梗15g,广香10g,天麻10g,鸡血藤15g,蔓荆子30g,杜仲15g,贯众15g,七叶参15g,白芥子30g,。5剂
第六诊:2011年10月16日诉:服前方尚可。有时出现后颈胀痛,降压药自服中草药后一直未服,血压基本控制在130/80 至140/90 mmhg活动之间。精神好转,人感觉轻松。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面色红润,下唇变淡。
处方:禹白附15g,白芷10g,天麻10g,川羌10g,川朴10g,苏梗15g,广香10g,灵仙10g,玫瑰花10g,鸡血藤15g,蔓荆子30g,杜仲15g,贯众15g,七叶参15g,白芥子30g, 5剂
第七诊:2011年11月3日,诉:服了33剂中草药后,原来的头昏脑闷,精神疲倦等症状也好了,只要注意了饮食,按时休息无任何不适反应,血压基本稳定,血糖也控制在7mmol/L左右。还想吃几个疗程巩固一下。查:脉沉细,舌淡红苔薄,面色红润,下唇淡红。建议不再服药,注意饮食与生活习惯。
随访1年,一切正常。
点评:从四例患者看,都属脾虚,痰湿为患,但其中二例为痰浊湿阻一,二例为湿困脾阳,在用药上也各有千秋。病例一,以健脾燥湿化痰为主,方中以禹白附为主;病例二以健脾益气,化湿去痰为主,方中以桂枝为主药;病例三为湿困脾阳,健脾益气,芳香化浊为主,方中以厚朴为主药;病例四为湿困脾阳,治以芳香化浊为主,方用藿香为主。第四例病历中可以看出,复诊超过七次,首方用了藿香芳香化湿解表,最后还是了禹白附、白芷,健脾去小火,疏散风痰才凑效,说明了这二味药是治脾湿的主要药物。

3.3.1.2.脾胃湿热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滑。治以清热利湿为主。该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病历举例
1、余秀珍,女,58岁。南湖
2 0 1 0年12月26日
诉:经常出阵发性心慌气促大便不畅通,并伴肩背胀麻,自觉胃脘阵阵冲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心电图ST段改变,血压在146/90mmhg,一直作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治,血压降到120/70mmhg,但阵发性心慌气促并没有得到好转,有时通晚不能入睡。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薄,舌根苔厚腻。
辨证:惊悸怔忡
处方:茯苓30 g,桂枝10 g, 白术10 g,槟榔15 g,萸连10 g,川朴10 g,灵仙15 g,沙参15 g,桔梗10 g,珍珠母30 g, 枳实15 g, 熟军15 g,老干草15 g, 千里光15 g,千年健15 g,5剂。
第二诊:2011年元月2日
诉:服12月26号方有效,背胀明显好转,大便已通,晚上能睡了。现主要是心慌还有时发作。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
处方:川朴10 g,槟榔15 g,萸连10 g,石斛10 g,灵仙15 g,茯苓30 g,桂枝10 g,天冬30 g,桔梗10 g,珍珠母30 g, 琥珀20g,枳实15 g,熟军15 g,老干草15 g,千里光15 g,千年健15 g,炙甘草6g。5剂。
2、周纬,男,34岁。2011年12月1日
第一诊:因洗脚按摩足底涌泉穴,觉得一股气从足底涌向头顶,突发头痛难忍,血压突然升至200多,至今三年之久,从此一直服降压药尼群利平片有效,可控制在160/80mmHg。查:脉沉细缓,舌体大,苔厚腻白。
处方:川扑10g,槟榔15g,石斛10g,佩兰15g,淮山15g,青葙子15g,白芷15g,牛至15g,法夏15g,苏子30g,火更15g,白寇10g,力曲15g,白附15g,白芥子30g, 五剂。
第二诊:2011年12月7日,诉:服前方有效,大便肛门灼热现又恢复原状。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厚腻。
处方:山茶根10g,厚朴10g,法夏15g,槟榔15g,苏子30g,石斛10g,佩兰15g,火更15g,贯仲30g,白寇10g,青葙子30g,力曲15g,白芥子30g,白芷15g,牛至15g,禹白附15g,淮山15g.五剂。
第三诊:2011年12月13日,诉:服12月7日,12月1日方有效,人感觉舒服 但测血压仍在150/100mmhg,现牙龈松动,大便一天二次,不成形,晚上成条。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根腻。
处方:禹白附30g,乌蔹莓30g,贯仲30g,川扑10g,火更15g,老干草15g,淮山15g,白芷15g,山茶根30g,千年健15g,槟榔15g,佩兰15g,力曲15g,七叶参15g,五香草15g,五剂。
第四诊:2011年12月19日。诉:服(12.13)方有效,感觉轻松多了。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腻。
处方:竹茹20g,白芷15g,山茶根30g,千年健15g,砂仁5g,槟榔15g,佩兰15g,力曲15g,禹白附30g,乌蔹莓30g,贯仲30g,淮山15g,厚朴10g,火更15g,老干草15g,牛至15g,七叶参15g.五剂。
第五诊:2011年12月27日。诉服12月19日方有效,无任何不适。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腻。
处方:苏梗15g,佩兰15g,萸莲15g,山茶根20g,乌蔹莓20g,竹茹30g,火更15g,白寇10g,旱法夏15g,贯仲20g,千年健15g,前胡15g,七叶参20g,5剂。
3.3.1.3.大肠湿热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利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水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粘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濡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病历举例
1、王 谦 男 75 长炼退休干部
诉:体检时发现血压155/100 mmhg,医生嘱咐要服降压药,自1998年开始到今服了10多年降压药。现出现胃胀,胸闷不适,右下肢酸胀已三月余,经多方诊治效果不佳,大便不畅, 2011年8月11日前来本所就诊,查:脉沉弦滑,舌淡胖大有齿痕,苔黄厚腻,右下肢静脉曲张。问得下肢浮肿以下午较重,上午好些。
辨证:大肠湿热
治则:清热利湿,益气通便
处方: 藿香15g,佩兰15g,川朴10g,槟榔15g,白蔻10g,熟军15g,枳实15g,木瓜15g,炙草6g,黄芪15g,炒白芍30g,桂枝15g,白芥子30g,当归15g,芦荟10 g 5剂。嘱停服降压药和其他利尿药。
第二诊:2011年8月16日。诉:服前方(8月11日)大便已通,人感觉舒服多了,但下肢仍有酸胀,有时胸闷,比前好多了,降血压药已停,但血压没有反弹反而下降到140/80 mmhg。查:脉沉细缓左滑,舌淡苔厚腻。
处方:川朴10g,槟榔15g,藿香15g,佩兰15g,白蔻10g,炙黄芪15g,炒白芍30g,桂枝15g,当归15g,木瓜15g,甘草6g,熟军15g,枳实15g,白芥子30g,芦荟10g,白头翁20 g,砂仁10g 5剂
第三诊:2011年8月22日
诉:服前方(8月16日)大便便血,经肛肠检查发现有内痔和肛裂,吃了化痔的药。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厚腻。
处方:桂枝10g,炒白芍30g,炙芪20g,炙草10g,木瓜15g,火更15g,佩兰10g,枳实15g,熟军15g,苏梗15g,砂仁10g,海风藤15g,千年健15g 五剂
第四诊:2011年8月27日
诉:服(8.22)方的中途又吃了消炎药,又出现大便不畅通,已有4天未大便,腰痛。加上心情紧张,血压160/100 mmhg又升起来了,下肢仍酸胀麻痛。查:脉沉细缓,舌淡苔黄厚腻。
处方:熟军15g,枳实15g,力曲15g,艾叶10g,阿胶珠10g,苏梗15g,白芥子30g,砂仁10g,白芍30g,桂枝15g,白术15g,党参30g,佩兰15g,火更15g,芒硝10g。5剂
第五诊:2011年9月7日
诉:服前方(8月27日)大便已畅通,头两天大便屙泡沫样大便,肛门灼热,第三天就大便成形了,下肢酸胀亦好转,痔疮没有发了,心情舒畅,食纳可。血压也已下降146/80 mmhg。查:脉缓滑 ,舌淡苔薄腻。
处方:熟军15g,枳实15g,芦荟10g,当归15g,川芎10g,炙芪30g,知母30g,藿香15g,白芍30g,砂仁10g,白蔻15g,花粉50g,条芩15g,黄柏15g,佩兰15g, 5剂
第六诊:2011年9月18日
诉:已服了25剂中草药,现基本没有了原来不适的症状,血压也一直稳定在140/80 mmhg,大便好已正常,下肢浮肿和酸胀症状已消失。胃不胀胸不闷了,心情愉悦,感觉一切正常,今天来一则汇报,二则来感谢你李医师,再一个就来咨询看还要不要吃药。查:脉细缓,舌淡红苔薄。根据患者状态和舌脉,嘱其停服所有降压药和精神疗养的同时,改变生活习惯,不需再吃任何药了。
2、姚志祥,男,79岁,华容。
诉:历来阵发性心慌诊为心脏病和高血压,现在主要是大便不畅通,时干时稀,已左下腹痛为主有时背痛坐起来好转,胃脘发烧。于2012年1月30日来所就诊。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卜水津。
川扑10g,槟榔15g,台午10g,小茴香15g,苏梗15g,茯苓15g,桂枝10g,天冬50g,石斛10g,萸莲10g,珍珠母30g,琥珀30g,千年健15g,老干草15g,白芥子30g,五剂。
第二诊:2012年2月8日。
诉:服1.30日方有效,现仍左下腹痛大便好。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佩兰15g,川扑10g,槟榔15g,台午10g,小茴香15g,苏梗15g,珍珠母30g,千年健15g,火更20g,茯苓15g,桂枝10g,天冬50g,石斛10g,萸莲10g,琥珀30g,老干草15g,白芥子30g,五剂。
3.3.1.4.大便秘结
大肠热结:是指邪热结于大肠引起的病变。 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见于温热病阳明府实症。 治宜清热泻下,导滞为主。
1、高品三,男,85岁 长炼小区
诉:近来大小二便拉不畅,大便历不成形,胃脘烧灼,呃气。血压收缩压达到180mmhg,但舒张压只有80mmhg,在人民医院诊为高血压,服了好几年的降压药。由他人介绍于2 0 1 1年2月19日前来门诊。查:脉沉细缓弦滑,舌淡苔薄黄腻。
辨证:肝胃不和,
治则:疏肝理气,和胃 嘱饮食调节与精神疗养
处方:柴胡10 g,八月扎g ,20萸连15 g, 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 熟军15 g,枳实15 g, 广香10 g,台乌15 g, 石斛15 g, 小茴香10 g, 凤尾草15 g, 千里光15 g, 千年健15 g,前胡15 g,降香10 g,川朴10 g,5剂。
第二诊:2011年2月25日
诉:服前方效果好,大便已通畅,屙出来的大便呈酸臭味,肛门灼热。小便也通畅了,胃脘烧灼已减轻。听了李医师的医嘱降压药没吃了。血压也未测,不知是多少。查:脉沉细滑,舌淡红苔薄。
处方:处方:柴胡10 g,八月扎g ,20萸连15 g,海螵蛸30 g,珍珠母30 g, 熟军15 g,枳实15 g,广香10 g,台乌15 g, 石斛15 g,小茴香10 g,凤尾草15 g, 千里光15 g,千年健15 g,前胡15 g,川朴10 g,车前草15 g。再服5剂。
第三诊:2011年3月12日
诉:服了10剂中药大小二便已通,胃脘也烧灼已好,降压药也未吃了,人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今天来就是想再复个诊,看是否还需要服药。查:脉沉细缓,舌淡红,苔薄。血压150/80mmhg。为巩固疗效,嘱饮食调节与精神疗养的同时,服康乐欣代茶饮一个月。
3.3.1.5.大便艰难
李存娥,女,86岁 市公路局 8627708
诉:经常阵发性心慌气促,呃气,血压在156/100mmhg在人民医院诊为高血压,心脏病。一直服降压药。现出现小腹胀,大便艰难不下,耳鸣左耳为主,不能关门闭户。2 0 1 1年6月29日前来我所门诊就诊。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腻
辨证:肠胃气滞,大便艰难
治则:芳香健脾,理气通便
处方:藿香10 g,佩兰10 g,禹白附15 g,白芷10 g,法夏10 g,川朴10 g,槟榔15 g,石菖蒲10 g,萸连10 g,广香10 g,台乌15 g,青箱子30 g,白芥子30 g, 熟军15 g,枳实15g ,5剂。
第二诊:2 0 1 1年7月7日
诉:服(7.4)方有效,大便不畅已畅通,心慌气促好转。主要是仍后脑及颈和两侧胀,好似觉得有股气从小腹往上冲,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黄
处方:川扑10 g,槟榔15 g,熟军15 g,枳实15 g,柴胡10 g,青葙子30 g,萸莲5 g,天冬30 g,藿香10 g,佩兰10 g,法夏10 g,草决明30 g,白芥子30 g,党参30 g,牛至15 g,5剂。
3.3.1.6.胸下悸动
《金匮要略》曰:“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里虚。脉偏弦者,饮也。”此条所谓大下后里虚,是里阳气虚呢?还是里阴气虚呢?若是里阳气虚者,法当恶寒自利。此证无恶寒自利,而只有心悸、短气,可见不是里阳虚,而是营虚阳亢(心营耗损,心阳亢奋)。营虚阳亢,气血运行不利,故出现水饮。经曰:“气不行则为水”,“血不利则为水”。
病痰饮者,其人胃气弱而消化能力差,若渴欲饮水时,或胃气来复而口渴者,应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饮水多,必暴喘满。脾气弱者,若进食稍多就会运化不利,故食少;若饮水多,水亦不得消化,必停蓄在心下。水停蓄心下较轻微者,会上逆迫肺而影响呼吸,其人则喘满短气;若水停蓄心下较甚者,就会上逆迫心而出现心动悸,即“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坚筑之筑,是象形词,描述其人心悸动甚,筑筑然跳动,可以看得见,如“若脐上筑者,肾气动也”。由此而联系桂枝甘草汤之证“心下悸欲得按者”,应是水气犯心,故以桂枝发散水气,以甘草补益心营。若水气犯心较重者,就会有心下坚筑,即不仅有心下筑动,而且还有心下坚硬。所以,说“桂枝甘草汤是补心阳”,此说法是不正确的。因为,若以桂枝甘草汤证之“心下悸”为心阳虚,那么苓桂甘枣汤证之“脐下悸”就是肾阳虚了,而苓桂甘枣汤是用于奔豚气欲发作,可见苓桂甘枣汤证之“脐下悸”不是肾阳虚。以此可以旁证桂枝甘草汤证之“心下悸”,不是心阳虚。
再如“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苓桂术甘汤方,是在桂枝甘草汤方的基础上,加茯苓、白术。是因为水气较甚而变作痰饮了,所以加茯苓、白术以利水饮。其证“短气有微饮”,是阳亢而郁,气运不利而为水饮,并不是阳虚。
从桂枝甘草汤证之“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来看,桂枝甘草汤证是由于发汗过多,伤及心营,而出现营亏阳亢之心下悸。桂枝是用于平阳亢,甘草是用于补营气。那么由营亏阳亢所致气机不利而出现水饮者,与苓桂术甘汤、苓桂味甘汤、苓桂枣甘汤等方药“随证治之”,就是顺理成章了。
病例举偶
1、候某、男、70岁,岳阳市人
诉:每逢早上四点左右阵阵心中跳动不适,并且自觉有股气从胃脘向咽喉冲而咳嗽,伴吐白清痰和背冷,反复发作已10多年,每次发病血压在156/110mmhg,经多家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阵发性心动过速、早搏、高血压病II 。由他人介绍于2011年12月26日前来就诊。查:脉沉缓,舌淡,苔薄白。
诊断:水气停心(痰饮)
治则:温阳利水,燥湿化痰
方药:桂枝10 g、茯苓30 g、焦白术15 g、甘草5 g、前胡10 g、苏子30 g、法夏15 g、厚朴10 g、益智仁15 g、白蔻10 g、南星15 g、琥珀30 g。10剂
第二诊:2012年元月8日
诉:服2011年12月26日方有效,背冷好转,阵发性心跳也好些,特别是早晨的咳嗽吐痰明显好转。查:脉沉缓,舌淡,苔薄。血压在150/90mmhg
原方加:藿香15 g、苏梗 15 g.再服10剂。
3.3.7.脐气奔豚
  仲景所论的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以患者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至心胸为特点,其状如猪之奔突,发作时恐惧莫名,甚至有濒死的感觉,但移时冲气渐平,即和常人无多差异。仲景认为奔豚气的病因是起于惊恐。《诸病源候论》在“惊恐”之下,又添“忧思”二字,说明多种情志变化皆可引起脏气不平,发为奔豚。奔豚汤 以“气从少腹上冲至胸”为主证,“腹痛”,“往来寒热”为兼证,(非必具症状)。方用李根白皮、黄芩、葛根,凉肝清热;半夏、生姜,降逆平冲;芍药、甘草合当归、川芎,缓急止痛。其病位在肝,病性属热,病机为肝郁化火,气逆上冲(气有余即是火)。于证,当有舌红(边尖),苔薄黄,脉弦滑数,口苦、咽干、心烦、腹痛或往来寒热。临床以自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为主要症状特征。 发作时,常伴见腹痛、胸闷气急、心悸、惊恐、烦躁不安,甚则抽搐、厥逆,或少腹有水气上冲至心下,或兼有乍寒乍热等。
1、陈某,女,34岁,诉:自觉有股气自脐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心慌气喘,惊悸不宁,烦渴,易出汗,常反复发作。血压在150/90mmhg。在多家医院诊为支气管炎、高血压病,于2006年7月10日就诊,查:脉弦数,舌淡,苔薄黄。辨证:肝肾气逆
治则:平肝理气降逆。
方剂:奔豚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李根白皮15g,黄芩12 g,葛根20 g,白芍15 g,当归12 g,川芎6 g,法半夏12 g,生姜10 g,代赭石30 g,苏子15 g,前胡10 g,玉竹20 g,厚朴10 g,水煎服。5剂。
第二诊:2006年7月16日
诉:服前(7月10日)方有效,气往上冲有好转,但怕吵闹。有时小腹隐隐痛,阵发性乍寒乍热。脉沉细缓,舌淡苔薄
方药:李根白皮15g,黄芩12 g,葛根20 g,白芍15 g,当归12 g,川芎6 g,法半夏12 g,生姜10 g,代赭石30 g,前胡10 g,苏子15 g,葶力子30 g,甘草6 g,水煎服。5剂。
2、罗某某,女,55岁。南湖
诉:头顶痛,似火烧样,一股气从小腹向头顶冲一样,伴胸闷不适,失眠,血压在160/90mmhg,在人民医院诊为高血压。2011年4月24。查:二脉沉细缓滑,舌淡有痕,苔薄
辨证:冲气上冲
治则:和胃降冲
处方:川朴10 g,槟榔15g,琥珀15g,珍珠母30g,前胡15g,萸连15g,栀仁10g,穿心莲15g,青箱子30g,白芥子30g,瓜壳10g,藿香10g,佩兰10g,牛至15g,天麻10g。5剂。嘱注意饮食和停服降压药。
第二诊:2 0 1 1年4月30日
诉:头痛血压高服24号方有效,腹痛即便,口干以晚间为主。查:脉沉细滑带数,舌淡红,苔干而厚。
处方:川朴10 g,槟榔15 g, 琥珀30 g,珍珠母30 g,瓦楞子30 g,台乌15 g, 瓜壳10 g,穿心莲10 g,白附15 g,白芷15 g, 萸连10 g,藿香15 g, 佩兰15 g, 天麻10 g,前胡10g。5剂
第三诊:2011年5月6日
诉:服前10剂中药,所有症状全部消失,头顶发烧也好了,晚上睡得香了,只是有时晚上有点口干,再无其他不适。查:脉沉细缓,舌淡红苔薄。嘱吃梨子即可,不需再服药了。
3、孙某某,男,48岁 梅西桥老印山192号
诉:自觉有股气从胃内向咽喉冲则咳,反复已3月余,大便不畅通,血压在170/100mmhg,在医院诊为高血压病,支气管炎。于2 0 1 1年2月9日前来就诊。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
辨证:胃肠气逆
治则:降气通便
处方:川朴10g, 石斛15g, 槟榔15g, 穿心莲15g, 前胡15g, 苏子30g, 葶苈子30g, 青箱子30 g, 莱菔子30 g, 枳实15 g, 北沙参20 g, 桔梗15 g, 萸连10 g, 浙贝10 g, 法夏10 g。 5剂
第二诊2 0 1 1年3月1日
诉:自觉有股气自胃内冲向咽喉引起咳并每天上午11时左右,太阳穴胀痛,服了2月9号方已好转,仍大便不畅通,但服降压药出现下肢浮肿。查:脉沉细缓左滑,舌淡苔薄白
处方:川朴10 g, 兵郎 15 g, 石斛15 g, 穿心莲15 g, 前胡15 g, 法夏15 g, 桂枝15 g, 炒白芍30 g, 苏子30 g, 青箱子30 g, 莱菔子30 g, 枳实15 g, 北沙参20 g, 桔梗15 g, 炙草10 g, 萸连10 g, 天麻10 g 5剂。嘱停服降压药
第三诊:2 0 1 1年3月6日
诉:服(3.1)方血压还是在170-100mmhg(3月5号10时)感头昏脑闷,无其它不适,今天不觉得有无不适,人感觉好,下肢浮肿已好,大便泻,有时稀。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
处方:白附15 g, 白芷15 g, 天麻10 g, 蔓荆子30 g, 桂枝15 g, 山茶根15 g, 炒白芍30 g, 萸连10 g, 苏梗15 g, 川朴10 g, 法夏15 g, 七叶参15 g, 牛至20 g 5剂
第四诊:2 0 1 1年3月11日
诉:因服降压药后出现下肢浮肿服中药15剂浮肿已好,血压仍在170/100mmhg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腻BP:160/100mmhg
处方:白附15 g, 白芷15 g, 天麻10 g, 蔓荆子30 g, 桂枝15 g, 山茶根15 g, 薤白15 g, 炒白芍30g, 萸连15 g, 苏梗15 g, 川朴10 g, 法夏15 g, 七叶参15 g, 白芥子30 g, 牛至15 g 5剂
3.4、肾性高血压:
肾性高血压是由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醛固酮增多症,肾上腺皮质增高等肾脏疾患所致。主要表现有肾脏疾患如下肢水肿伴血压高等,临床检查可见蛋白尿、管型、红白细胞,等生化指标异常。治疗原则主要是查清肾病原因,如肾病综合征,中草药为主代表方剂有“疏肾泽通”,该方对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西药可选用利尿药。如系药源性肾病所致,治疗要去除药物这一主要因素。愈后情况视病变时间而定。病变严重时会出现尿毒症、肾衰而死亡或肾脏其它后遗症
病历举例
1、朱女士,36岁。5年前突然出现眼睛浮肿,面部也好似浮种一样,到医院检查发现蛋白尿和潜血二个++,医院诊为肾病综合征,至今已5年,服药后2年出现血压增高,血压150/90mmhg,高血压肾病,继续服激素的同时,又服降压药,病情越来越重,饭也吃不下,胃脘发烧,并且腹胀,下肢浮肿沉重无力。于2005年6月12日前来我所就诊,查: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厚腻。
诊断:高血压肾病误诊
治则:疏通肾血管 清除残留药物 停服降压药和所有西药
方药:泽兰15 g、黄芪50 g、满坡香1 5g、地龙10 g、三七6 g、党参15 g、白术10 g、白茅根15 g、顺江龙15 g、藿香15 g、佩兰10 g、白蔻10 g。10剂。
第二诊:2005年6月22日
诉:服6月12号方感觉比服降压药要舒服些,尿液较前排出的味要浓,食纳腹胀好转。查: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
方药:原方加珍珠母30 g、海螵蛸30 g。10剂。
第三诊:2005年7月1日
诉:服了20剂中药总的来说比原来的五年治疗效果要好,精神都有好转,食纳有了味,脚也没那么沉重了,浮肿变比原来减轻,但胃发烧不适。查:脉沉缓,舌淡红,苔薄。
方药:前方加萸连10 g,去白蔻10 g。10剂。
第四诊:2005年7月13日
诉:服7月1日方胃脘烧灼好转,无其它不适,查:脉沉缓,舌淡红。苔薄。
方药原方再服15剂。随访三年一切正常。
3.5、疼痛性高血压:
由其它疾病的疼痛引起动脉痉挛、或寒冷剌激使血管收缩所致。临床表现是由其它剧烈疼痛引起的血压高。治疗原则以排除引起动脉痉挛的原因,根据不同致痛原因,选择止痛药物。代表方剂有胶艾四物汤、当归拈痛汤、川芎茶调散、四逆汤、痛泻要方等以止痛为主的方药,主要是以止痛降压。西药选用血管扩张药和止痛药。疼痛消失则可痊愈。
病历举倒:
1、刘女士,48岁,洞纺职工。因经常上腹疼痛,背胀,有时还出现心慌气促,医院检查发现血压高,遂诊为高血压,12年来,一直服降压药。直到2005年腹痛腹胀连及背胀加重,并伴口苦,厌油,才考虑胆囊问题。血压突然上升至220/120mmhg,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多发性结石。生化检查结果胆红素是参考值的三倍,多发性胆囊需要手术治疗,但血压无法降下来,医院怕承担手术风险,建议等血压降下来后再行胆囊手术。故患者于2005年7月12日前来本所门诊就医。大便不畅通,小便黄。查:脉弦滑实,舌红,苔厚黄腻。综合理化检测结果和患者临床症状和舌脉,病在肝胆。
辨证:肝胆湿热
治则: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方药:柴胡10g,牛至30g,阴行草30,黄拍15g,地肤子30g,玫瑰花15g,赤芍30 g,两面针15g,泽兰15g,藿香15g,佩兰15g,白蔻15g,川朴10g,熟军15g,枳实15g,青相子30g。5剂,停服所有药物,包括降压药。
第二诊:2005年7月18日
诉:服7月12日方效果蛮好,腹胀腹痛及背胀已经好了,大便已通,口苦好转,小便仍黄,人感到舒服多了。查:脉弦滑,舌淡红,苔薄黄。
原方再服5剂。
第三诊:2005年7月25日
诉:所有症状消失,除有小便黄,早晨口苦外,没有原来腹背胀痛等不适了,食欲也正常了,血压已降至146/90mmhg。查:脉弦滑缓,舌淡,苔薄。
不需再服中药,胆结石可以手术。对多发性胆结石建议手术治疗
2、周先生,男,40岁。牙痛已一周,到牙科检查发现牙齿穿孔,血压170/100mmhg。牙科要求到人民医院先消炎降压后才能拔牙。但患者牙痛难忍,2008年3月20日遂到我所要求用中草药止痛。查:脉弦细紧,舌淡,苔白。
辨证:寒滞肝经
治则:温经散寒,疏风止痛
方药:刺蒺藜70g,威灵仙50g,禹白附30g,白芷15g,细辛10g,甘草10g,苏梗15g。2剂。
第二诊:2008年3月22日
患者诉:服二剂药牙痛已好,问能不能去拔牙。测血压120/80mmhg。可以拔牙。
3.6、栓塞性高血压:
栓塞性高血压是由脑血栓、脑栓塞或其它部位血管栓塞所引起的血压升高。主要表现是半身不遂,语言骞塞,或是躯干四肢局部血管栓塞伴血压高等。有的冬天血压高,夏天血压处于正常状态。治疗原则补中益气、通经活络为主,以疏通已阻塞的血管达到降压的目的。代表方剂左归饮、补中益气汤加减,愈后效果优于西药。对于栓塞性高血压临床上严禁使用高渗葡萄糖和脱水剂,以免影响血液粘稠,造成病情加重。
病历举倒:
1、卢军,男,40岁。2010年11月12日晚饭后突发昏倒,遂送往湖南中医附一院,诊为脑出血收住院手术。但出院后患者仍头痛,语言不清,说话困难,右侧半身不遂。收缩压在150-170mmhg,舒张压在90-110mmhg上下浮动,医院嘱服降压药。于2011年10月4日前来我所门诊就诊,查:患者血压150/100mmhg,右手肌肉萎缩不温,脉沉细缓,舌淡苔薄白,左侧手足行动不便。
辨证:痰浊湿阻
治则:健脾化痰
处方:白附子15g,天麻10g,前胡10g,川扑10g,桂枝6g,薄荷10g,党参30g,白芷15g,法夏15g,苏梗15g,陈皮15g,白芍30g,五香草15g,白术15g,桑寄生15g,5剂。
第二诊:2011年11月16日
诉、:服11月19日方反应不大,但降压药未停。
查:脉沉细缓带滑,舌淡苔薄。
处方:葛根30g,白芷15g,法夏15g,苏梗15g,丹参10g,白芍30g,五香草15g,白术15g,桂枝6g,白附15g,天麻10g,前胡15g,川扑10g,陈皮15g,允叶10g,党参30g,桑寄生15g10剂。停服降压药。
第三诊:2011年11月26日。
诉:服11月21日方头痛明显好转,但右上肢仍不能活动,现颈胀左手发麻。
查:脉沉细缓滑,舌淡苔薄。
处方:川羌10g,黑姜15g,葛根30g,桑枝15g,白芥子30g,秋石10g,苏梗15g,炒白芍30g,天麻10g,熟附30g,川扑10g,升麻10g,党参30g,姜黄10g,好本10g,桂枝10g,牛至15g,10剂。
第四诊:2011年12月6日。
诉:服11月26日方,现仍右侧半身不遂,上肢不能抬举。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川羌10g,黑姜15g,葛根30g,桑枝15g,白芥子30g,秋石10g,苏梗15g,炒白芍30g,天麻10g,熟附30g,川扑10g,升麻10g,白参5g,姜黄10g,好本10g,桂枝10g,牛至15g,10剂。
第五诊:2011年12月16日
诉:服12月6日方有效,近两天又出现左侧手麻木,头痛,呈阵发性发作,反复出现血压在160/100mmhg左右,大便不畅。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
处方:熟附30g,葛根15g,佩兰10g,千年健15g,草决明30g,白术15g,姜黄10g,白芍20g,黑姜15g,火更15g,天麻10g,青葙子30g,白参3g,寄生15g,桂枝15,十剂。
第六诊:2011年12月25日。
诉:服12月16日有效,大便近来不畅,说话仍吃力。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舌体较前能伸长。
处方:禹白附30g,葛根30g,苏梗15g,升麻10g,桂枝15g,姜黄10g,枳实15g,炙芪15g,白芷15g,白参5g,白术15g,天麻15g,白芍30g,熟军15g,青葙子30g,10剂。
第七诊:2012年1月5日
诉:服前方12月25日方效果好,患肤已温,能伸直不僵硬,现主要是大便不通。
查:脉沉细缓,舌淡苔卜。BP120/80mmHg。
处方:枳椇子15g,白芷15g,白参5g,白术15g,炒使君肉10g,桂枝15g,姜黄10g,枳实15g,炙芪50g,禹白附30g,葛根30g,苏梗15g,升麻10g,天麻15g,白芍30g,熟军15g,青葙子30g,10剂。
3.7、内源功能性高血压:
内源功能性高血压是由甲状腺素、性激素、肾皮质激素、血管紧张素等分泌紊乱所致。主要临床表现为心悸、心烦、精神紧张不安、抑郁、食欲增加、体重减轻、眼突、气促、自觉血管有收缩感等。理化检测内分泌紊乱或异常。治疗原则根据致病因素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在药物治疗上,西药主要是调节激素水平为主。中药代表方剂有建瓴汤、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右归丸、右归饮等。西药选用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药。如药物使用得当,能产生较好的疗效。
病历举倒:
1、李某,男,32岁,岳阳县人。
诉:阵发性心慌,烦躁不安,食量增加,手颤已半年,在广东检查,生化指标T3、T4均高,血压为170/100mmhg,诊为甲状腺亢进。吃了半年治甲亢的药,同时还吃了降压药。心慌、烦躁和血压没有什么好转。于2005年到本所门诊部就诊。除上述症状外,还是口干口苦,大便不畅通。于2006年1月27日前来就诊。查:脉弦滑数,舌淡红,苔黄而腻,眼球突出,血压170/110mmhg。
辨证:胃阴不足
治则:养胃阴
方药:天冬50g,珍珠30g,海螵蛸30g,牛至20g,北沙参30g,海藻15g,青相子30g,知母20g,萸连10g,栀子10g,黄柏15g,阴行草15g,赤芍30g,千里光15g,凤尾草15g。5剂。嘱停服所有控制药。
第二诊:2006年5月12日
患者从广东打来电话说:服1月27号方效果明显,心慌已好,口仍干喜欢喝水。要求原方给他寄20剂药到广东东莞。按患者要求,原方给他寄去10剂。随访三年,一切都正常。
3.8、脑性高血压 :
由颅内肿瘤或脑创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头痛如裂、伴呕吐、可借助CT等理化检查确诊。治疗原则以手术治疗为主。愈后情况主要是取决于肿瘤的性质、大小,部位和手术成功与否。
病历举倒:
1、张某,男,53岁,渭洞人
诉:突发性头痛如裂,伴恶心呕吐。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压260/120mmhg,诊为高血压头痛。服降压药头痛有缓解作用,经过一周治疗不见好转,于1998年8月17日转来我所门诊,患者头痛难忍,面容憔悴,大便不通。经查:脉弦滑数,舌红绛,本有散在性淤点,苔干厚。
辨证:肝郁化火,气滞血淤
治则:疏肝泻火,活血化淤
处方:熟军20g,枳实15g,玫瑰花15g,阴行草30g,赤芍30g,泽兰15g,鸡血藤15g,牛至20g,三七10g,水蛭10g,充玉子30g,生蒲黄15g,红花10g,藁本10g,芒硝15g。2剂。建议到肿瘤医院检查确诊。
1998年8月18日,患者家属告知,大便已通,头痛比原来吃的药好多了,问是不是把那剂药吃完,还要不要到肿瘤病医院去确诊?建议还是要到肿瘤病医院去确诊。同月25日,患者家属告知,经肿瘤医院确诊为脑瘤,需手术治疗。患者于1998年3月12日进行手术治疗,于5月16日离开人世。
3.9、主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由主动脉狭窄所致。主要是心悸、气喘、头昏、伴缺氧、可借助CT确诊。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治疗。愈后情况,视手术成功与否来确定。
病历举倒:
1、肖某,女,28岁,产后半年出现心慌气促,头昏脑胀,血压突然上升到收缩压220mmhg,舒张压110mmhg。心慌气促日益加重,动则更加明显。建议到同济医科大学确诊,经CT检查,发现主动脉弓畸形。手术治疗后,不但血压正常了,而且所有心慌气促等症状全部消失。
对高血压的点评
我们这种分类方法,在临床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并且对各类高血压从发生的机理上进行有关理论和理化指标的量化研究,根据高血压的发生机理,进行药物分类比较研究,再制定诊断标准和基本药物的辨证选方。这种审证求因,根据各致病因素来选用药物的方法,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和治愈率,减少误诊误治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根据。根据这种病因分类的方法,早已应用于临床,特别是胃肠型高血压早在湖南、重庆、四川、河南、广东等省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我们按生理性、药源性和病理性三大类十四种的分类方法,对治疗高血压做到合理用药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天坛贾庄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szx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219390000496
4
219390000496发表于 2013-12-15 10:56:0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好经方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pncsm2013
5
pncsm2013发表于 2013-12-15 11:18:23 | 只看该作者
好经方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杨芳
6
杨芳发表于 2013-12-15 18:35: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6_300:}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溫馨
7
溫馨发表于 2013-12-15 20:43: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学习了。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李萍
8
李萍发表于 2014-1-11 15:58:23 | 只看该作者

  • 投票
  • 收藏 收藏12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