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ytqlzhs
 页 | 末页
1
thytqlzhs发表于 2014-8-27 23:19:05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天说附子汤
【附子汤:附子15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白芍9克

附子汤温经助阳,驱寒化湿。主治寒湿内侵,身体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苔白滑,脉沉微

本来打算省点力气,照方剂学上的解释。可是我刚看了一下,方剂学的解释基本上完全不对,没办法,只好自己解释了
附子汤和真武汤两个方子,只有一个药的差别,真武汤用生姜,附子汤换成了人参
就是这一个药的差别,真武汤作为治疗寒水的一个方子,变成了治疗骨痹的基础方附子汤。这一点我听过不同的视频讲课,基本上都没有老师解答这是为什么,有人会解释为什么加人参,但是没人解释为什么去掉生姜
我们看桂枝汤,桂枝汤也可以加上人参来治疗骨疼,这就是桂枝新加汤。桂枝新加汤以前说过的。但是桂枝汤加人参并没有去掉生姜。而附子汤不用生姜,这是学习的重点。
附子汤是治疗骨痹的方子,主证一个是肾寒骨冷,一个是骨疼。
作为骨痹,不是一天两天。我们群曾经做过几个骨痹的问诊。可以看出患病的时间都很久。一个骨寒痹的初发病,可以是发热恶寒的桂枝新加汤证,可以是恶寒全身疼痛的麻黄汤证,日久寒入少阳经,可以是柴胡桂枝汤证。再日久入少阴就会是附子汤证。也或者少阴阳虚,初发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日久表症解除,就会是附子汤证。

一个新病,最初应该是恶寒发热,邪热尚浅。等到入里,还能化热。以后才会逐渐形成骨寒。病患骨寒,病人势必多吃热食而不敢吃凉,虽然骨寒未解,外面却不一定寒。附子汤去掉生姜,也就是不要助热的辅药,单纯依靠附子的来温肾,这样就服药时间才能更久。去掉生姜以后,加大附子用量,则药效更加集中
刚说的有遗漏,附子应该是用炮附子。这里不是用附子温阳救逆,所以不需要用生附子
去生姜还有一层含义,生姜是解表药,除了温脾胃以外,还有解表散寒的作用。附子加了生姜,生姜会引导附子向表,变为温肌肉,这样会分散附子的作用。
去掉生姜,加大附子用量,就是药效更专一,更显著的一种做法

附子汤用人参。除了附子汤以外,凡是发病有一段时间的疼痛类疾病,能够称得上日久耗气的,都会用到人参。大家看毒老师治疗骨痹的方子,也几乎都是黄芪党参同用。
人参配附子,就是参附汤,有益气温阳的作用
人参配白芍的作用。人参补气,白芍养血,一阴一阳,调理全身气机。白芍有止痛的作用,特别是对拘挛性的疼痛,效果很好。人参则可以填补正气,养正止痛,常作为治疗骨痹的补养药部分的常用组合

我们看桂枝参附汤前面刚说过
新加汤:桂枝9,白芍9,甘草6,人参6,生姜,大枣
柴胡桂枝汤:柴胡24,黄芩9,桂枝9白芍9,半夏9,人参9,甘草9,生姜,大枣
附子汤:附子15克,茯苓9克,人参6克,白术12克,白芍9克
有一个方子叫做去杖汤,成分是赤芍30,甘草10.治疗肌肉痉挛性的下肢屈伸不利。前些天蔡老师还用过这个方子。
和甘草相比,人参也是补气药,也是甘缓药,但是人参的作用明显要比甘草深。去杖汤去掉甘草,换成人参,就不是作用在肌肉,而是作用在骨骼。赤芍是凉血药物,在寒痹中不适合,还是改成白芍。这样白芍和人参相配,就是治疗骨剧烈疼痛的一个缓急止痛的常用组合。
作为一个补益组合,白芍人参和其他攻猛药配伍,协同制约,才能组成一个完美的方子。
今天就这些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得票 +2 收起 理由
未悟道 + 1 感谢分享!
lrl0701 + 1 多多益善!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4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rl0701
2
lrl0701发表于 2014-8-28 16:15: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lrl0701 于 2014-8-28 16:34 编辑

首先非常感谢分享。
学习伤寒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好多问题,因为医圣太厉害了,后世的医家们,大多对伤寒的解说,我感觉是有意贴上去说的,怎么样能解说的通就怎么解说,我总感觉有点牵强的意思。至于为什么这样,他们也说不清。

俗话说: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就是要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理解融会成自己的知识,那样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和长进的,要是人云亦云,我觉得不好。

你说的附子汤,我都忘了是哪个方子了,又回看了一下

伤寒论112个方名都是什么,想知道的来看看
http://www.jcys120.com/forum.php ... 0388&fromuid=133517

才出现是少阴病里第五个方子:附子汤

原文如下: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炙之,附子汤主之。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附子汤: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看到你的贴子了,我就提前预习一下。

首看方药,我也是和真武汤作比较(和贴子作者是一样的)。
真武汤:苓芍姜术三二两,附子一枚真武汤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术二两,附子一枚。


而附子汤是:茯苓三两,芍药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附子二枚。
我就记成是:苓芍参术三二四,附子二枚附子汤。(这是在真武汤的基础上记的,不然不知所云)


纵现两方比较,茯苓和芍药用量都是三两,一个用生姜三两,一个把生姜三两换成人参二两,且白术由二两加到四两,附子一枚加到附子二枚。
这也是我和贴作者一样的思路和问题。

贴子作者,写的很好,思路清新。

关于用量的问题,我个人觉得医圣不会闲的没事干,随便改着玩的。他肯定有深意的。

我前面总关注的是附子的用量。一般大家都知道,四逆汤(干姜一两半,炙甘草二两,附子一枚),对于四逆汤的变化,还有
干姜附子汤,甘草干姜汤和附子甘草汤),但其用量都不是最大。我记得还有一个桂枝附子汤(和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痛,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不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附子汤:桂枝四两(去皮),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掰)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去桂加白术汤:附子三枚(炮,去皮,破),白术四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掰)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初一服,其人身如痹,半日许复服之,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此以附子、术,并走皮内,逐水气未得除,故使之耳,法当加桂四两。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附子三枚,恐多也。虚弱家及产妇,宜减服之


医圣是多么仔细,对服药后的情况描述的非常精彩,也说了是什么原因的。
按说这条应该是三个方子:桂枝附子汤,桂枝附子加术汤(条文下解说到了,此本一方二法:以大便硬,小便自利,去桂也;以大便不硬,小便不利,当加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

附子有用一枚的(四逆汤生用,茯苓四逆汤是生用,真武汤是炮用),有用两枚的(附子汤炮用,甘草附子汤炮用),有用三枚的(桂枝附子汤,两个方或三个方(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桂枝附子加白术汤)炮用);有炮用的(别的都是炮用),有生用的(四逆汤,干姜附子汤和茯苓四逆汤是生用)。

你这个贴子是和新加汤比较。
原方名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三两,芍药四两,生姜四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人参三两
。(默背的)

原文: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方药和我上面背的一样的。

再看看62条,又见身疼痛,又见脉沉迟,这里怎么不加附子呢,一般医圣用药对于脉沉迟的来说,属于里症,寒症。还有身疼痛,怎么不加附子呢,这又是我的问题。

贴子作者说的很好。有机会共同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未悟道 + 1 感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 投票
  • 收藏 收藏4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thytqlzhs
3
 楼主| thytqlzhs发表于 2014-8-29 23:39:00 | 只看该作者
lrl0701 发表于 2014-8-28 16:15
首先非常感谢分享。
学习伤寒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好多问题,因为医圣太厉害了,后世的医家们,大多对伤寒 ...

我把作者的QQ号给你。你和他联系。怎样?

  • 投票
  • 收藏 收藏4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