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x
 页 | 末页
1
szx发表于 2013-5-14 08:41:45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腹绞痛综合征

腹绞痛综合征是指肠道相对缺血引起的餐后上腹或中腹部疼痛的综合征。又称之为内脏绞痛、肠绞痛、间歇性缺血性蠕动障碍、腹间歇性跛行、缺血性腹综合征、慢性内脏缺血综合征、肠系膜动脉间歇性缺血、腹血管功能不全综合征。
发病机理
由于动脉硬化使腹主动脉的胃肠道分支的开口处造成狭窄或阻塞。受累的动脉多发生在肠系膜上动脉。每当进食后,肠道血流量和需要量增加,造成肠道相对缺血、缺氧、肠管痉挛,产生明显的腹部绞痛。
临床表现
1.多见于中、老年男性患者,有动脉硬化的其他表现。
2.腹部绞痛常在餐后15~30分钟出现,持续1~3小时,疼痛时间和强度与进食量有关。腹绞痛可为肠血管梗死的先兆。
3.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常因畏疼痛而减少进食,造成体重减轻。
4.有时在上腹部可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5.可出现贫血、白细胞增高、粪便潜血阳性
诊断方法
1.具有腹绞痛综合征之临床表现。
2.腹部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
3.腹腔动脉造影可确定血管狭窄或阻塞部位与程度。
4.腹部多普勒B型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腹卒中综合征

腹卒中综合征是指腹腔内血管自发性破裂引起急腹症和休克症候群。又称之为自发性大量腹腔内出血、腹腔内卒中综合征、肠系膜或腹膜下出血综合征。多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男性患者。
临床表现
该病主要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会突然出现剧烈腹痛并有腹膜刺激征,休克发生快,伴有恶心呕吐
疾病诊断
该病比较罕见,急腹症患者出现腹腔内出血并能排除外伤引起的内脏破裂出血、宫外孕破裂出血等情况后即应考虑本病。辅助检查对本病特异性不高。腹部卒中的发现途径为剖腹探查,术中决定。常易误诊而错过时机。检查时要认真仔细,观察病情要细致入微。
鉴别诊断
该病易与卵巢囊肿黄体破裂、阑尾炎、脏器破裂、宫外孕等急腹症相混淆。需多项辅助检查及手术室联合确诊。

三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十二指肠瘀积症临床少见。主要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角度变锐或从腹主动脉分出的部位过低,压迫十二指肠而引起十二指肠机械性梗阻,故又称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临床表现
1.反复发作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暖气。
2.进食2-3小时发生呕吐,呕吐物含胆汁和宿食。
3.发作时上腹部可见胃型,蠕动波,流水音阳性。
4.长期反复发作可有营养不良,贫血等。
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反复发作餐后上腹部疼痛,饱胀,呕吐,改变体位或呕吐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
2.发作时上腹部可见胃型及蠕动波。
3.X线钡餐检查,胃十二指肠明显扩张,幽门通畅,于十二指肠横部突然受阻,可见明显逆蠕动,俯卧位或左侧卧位后,十二指肠潴留消失。

四 穆尔氏综合症

又称腹型癫痫综合征是指以发作性腹痛为特点的一种癫痫。1944年,首先由Moore报道本病,故又称Moore综合征。此外,还称之为内脏性癫痫、间脑癫痫、丘脑及下丘脑癫痫、植物神经性癫痫、癫痫变异型、痉挛等值症、癫痫等值症、非痉挛性癫痫等值综合征、腹部反射性癫痫、类蠕虫性癫痫、植物神经反射性癫痫、岛回癫痫等。
疾病症状
本病多见于儿童,其发病时间常可追溯至婴儿时期。成人则较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表现为突然发作性腹痛,部位多在脐周围及上腹部,少数可放射至下腹部及腹侧面,疼痛多较剧烈,如绞痛或刀割样,持续时间几分钟,也可持续几小时以上。发作时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定向障碍,知觉障碍或精神模糊等,但无完全的意识丧失。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还可有其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面色苍白,皮肤潮红、出汗、血压不稳,体温低或发热、眩晕,晕厥等。多数患者发作以后疲倦、嗜睡或深睡。醒来时感觉良好。发作常可在数日内多次发作。在腹痛发作间歇期,其他的阵发性症状,如阵发性头痛,以及各种行为障碍也较常见。还可有各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如大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等。一些患者早期有阵发性腹痛发作,以后发展为癫痫抽搐发作。
脑电图有异常改变者约占67%~80%。可在腹痛发作时出现,
诊断方法
1.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腹痛,腹痛常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2.无胸腔、腹腔、骨盆腔、脊髓、周围神经及精神、躯体疾病。
3.腹痛发作时或发作前有癫痫发作者。
4.即往史可能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5.家族中常有癫痫或发作偏头痛患者。
6.脑电图异常,常有14及6周/秒正相棘波出现。
7.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腹痛有良好的效果。

五腹型偏头痛综合症

临床表现为发作性腹痛,持续数分钟或数日。腹痛与偏头痛可同时出现或腹痛时无偏头痛,或腹痛与偏头痛交替发生。发病时可伴有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及/或腹泻,多汗、皮肤苍白或暗红色,同时有疲乏感。有时易误诊为胃肠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但经检查腹内无器质性病变。本病发作间歇期内一切正常。

六结肠曲综合症

结肠脾曲综合征为先天性结肠固定点异常所致,发病原因尚不甚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先天性结肠固定点的异常,胎儿发育期肠管在肠内容物压力下生长失衡、过长肠管发生机械性扭转有关.行手术松解结肠脾曲,切除伴发的冗长的结肠,处理伴发的其他疾病,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结肠脾曲综合症,即横结肠冗长,系由于横结肠过长,有的下垂至盆腔,肝、脾曲又相对固定,就在肝、脾曲位置形成锐角,排出阻力增加,大便潴留过长时间,会导致局部炎症,也形成便秘,临床上表现为左上腹痛,需和肾结石、急性胰腺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左下肺炎胸膜炎等急腹症鉴别.肠粘连会加重横结肠冗长所致的腹痛和便秘,甚至会使横结肠失去功能. 以左上腹胀痛为主,严重时出现阵发性剧痛,常伴有便秘、心悸、呼吸困难等现象.对该病的有效方法是积极治疗和预防为主.一是加强针对性治疗,对患有慢性胃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等胃肠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消除疾病诱因;二是注意饮食习惯,不食用刺激性食物;三是劳逸结合,注意休息,伏案工作不宜过久,加班加点要有度;四是增强体育锻炼,坚持工间操活动,同时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心胸豁达,心情舒畅。

许—亨二氏综合症

又名过敏性紫癜、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

症状表现
一般症状→多数患者于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症状。
皮肤表现→典型症状为棕红色斑丘疹,突出于皮表,压之不退色,呈对称性分布,四肢及臀部多见,可伴有痒感或疼痛,消退后可遗有色素沉着,还可并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多形性红斑或溃疡坏死等,有时口腔粘膜或眼结合膜也可出现紫癜。
关节表现→关节可有轻微疼痛或明显的红、肿、痛及活动障碍,常累及大关节,以膝、踝、肘、腕等关节多见,可呈游走性,常易误诊为“风湿病”。
腹部表现→腹痛常见,多呈绞痛,由血液外渗入肠壁所致,以脐及右下腹痛明显,可遍及全腹,但一般无腹肌紧张,压痛较轻,可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与黑便。还可导致肠套叠,可扪及包块,多见于儿童。可发生肠穿孔,如不伴有皮肤紫癜,常易误诊为“急腹症”。
肾脏表现→肾炎是过敏性紫癜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在12~65%之间。一般于紫癜出现后1~8周内发生,轻重不一,有的仅为短暂血尿,有的很快进展为肾功衰竭。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浮肿及高血压等急性肾小球肾炎,少数可为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个别病例可转入慢性肾功衰竭。
其他表现→少数病人出现紫癜后,病变累及脑膜血管,表现为头痛、呕吐、谵妄、抽搐、瘫痪和昏迷等。少数可累及呼吸系统,表现为咯血、哮喘、胸膜炎、肺炎等。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l155081705
2
l155081705发表于 2013-6-2 08:50: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wjl8742693
3
wjl8742693发表于 2013-6-2 10:55:4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啦!

  • 投票
  • 收藏 收藏3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