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肉桂

相关日志

分享 冻疮
qaz123wsl 2013-12-17 09:07
艾叶30克,红花20克,姜黄20克,细辛15克,通草15克,六路通5个,甘草15克,肉桂30克,红辣椒5个,花椒30克,茄子秧60克。把以上粉碎后,用1000ml酒精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用5层纱布过滤,取所有滤液与500ml甘油相混合后即可使用。 冻疮应注意什么?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来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应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茄子秸或辣椒秸杆煮水,洗容易冻伤的部位,或用生姜涂擦局部皮肤,都有预防冻伤作用。
0 个评论
分享   诸药主病赋
wkpwss 2012-11-22 10:39
诸药主病,各有不同,中风不语,细辛、皂角,开关取嚏,痰涎壅盛,南星、牛黄,分为功。钩藤、秦艽,能治手足抽搐;防风、羌活,可治身上诸风。左瘫属血虚,芎、归难免;右瘫气弱,参、术可充。伤寒头痛兮,芎、芷与藁本;感冒身痛,羌、独与防风。 尝闻干葛、柴胡,能解表热,黄芩、黄柏里热堪尝。疏解用荆芥。薄荷,发汗用桂枝、麻黄。表虚地骨与芍药,甚者则用黄蓍方,大热谵语,不外三黄、栀子;发狂里实,需用朴、实、硝、黄。闻之止烦渴干葛、麦冬、天花粉;理虚烦,竹叶、石膏、酸枣仁。胸隔膨闷,枳壳、桔梗;发黄五疸,栀子、茵陈。儿茶。玄参,消发斑之用;附子、肉桂,回阳气之功。 又闻中湿者,苍术、白术;伤署者,扁豆、香薷。泻心肺之火,芩、连堪用;清脾胃之热,膏药要需。肾火惟知柏,肝火用柴胡,屈曲之火用栀子,无根之火玄参驱,内伤元气,参、芪、桂、附、炙甘草;脾胃虚弱,苓、术、山药、莲子须。何况消食积,麦芽、神曲;除肉积,草果、山楂。久积,三棱、莪术。酒积,枳枸、葛花。解六郁,香附、苍术之功。除湿痰,南星、半夏之堪夸。热嗽,桑、贝;寒嗽,杏、麻;气喘,陈皮、苏子;久嗽,无味、冬花。 又况截虐,常山、草果;呕吐,丁香、藿香;泻痢,诃子、肉蔻;里急,木香、槟榔最妙。初痢宜下,硝、黄可用;久利气虚,苓、术堪尝。吐酸神曲、吴茱、苍术;顺气,乌药、香附、沉香。且夫除胀满,腹皮、砂仁、厚朴;积在右为食积,香附、枳实可攻;积在左为死血,桃仁、红花可破。消水肿,猪苓、泽泻、木通。芎。归、芍、地,补血之品;参、苓、术、草,补气之雄。破血归尾最妙,提气升麻甚工。止吐衄,京墨、侧柏、蕲艾、生莲叶;除血淋,栀子、琥珀、滑石、木通。 若谓定神者,伏神、远志、辰砂;消毒者,银翘、皂刺、土茯。腰痛兮,杜仲、破纸;脚弱兮,木瓜、牛膝。除目障,谷精、木贼及蒙花;疗腹痛,白芍、五灵、延胡索。茴香、川楝子,疝气堪医。青皮、胆草胁痛可卜。桂枝治癖疼神功,竹茹治虚烦甚速。盖以除结核,莫如夏谷草;疗咽痛,孰若山豆根。治遗精,龙牡、莲须、芡实。医便血,地榆、槐花、黄连吞。妇人难产、归、芎、血余、龟板入。恶露不行,芎、归、姜、草、桃仁存。经闭者,桃仁、红花兼苏木。安胎者,白术、砂仁、条芩尊。 尝谓绿豆、甘草,可解砒霜之毒。水银、轻粉,能杀疮疥之虫。犀角、羚羊,清肺之热;牛膝、薏米理脚气之功。藕节去热而止吐衄,菊花明目而清头风。金箔镇心安魄,薄荷散肿消风,牵牛胀满可却,茅根血淋可通。白鲜皮疗足顽痹。荆芥穗活血疏风。葶苈,泻肺喘利水;槐花治痔痢肠风。是以五加、续断,医筋强脚;仙茅、枸杞,补元兴阳。胡椒去痰除冷;生姜止呕散寒,鹿茸生精补血,虎骨壮筋强阳,川椒温中达下,麝香开窍通关。酒有行药助气之力,葱有通中发汗之强。蕲蛇,理瘫痪之癞;川乌理痹顽。罗卜、腹皮,功专消肿;姜汁、竹沥,最能除痰。 且夫紫苑、阿胶,止血疗嗽;菟丝、苁蓉,补肾填精。灵仙,走马胎,风气可用;石斛、苍耳子,瘰疬堪享。首乌,益精黑发;蒲黄,补肾调经。若以决明治眼,天麻去风,巴戟天可补肾治疝,尖槟榔能下气杀虫。桑寄生理脚气软弱,白附子去头面游风。连翘,排疮脓肿毒;石楠,治筋弱痹风。紫河车大补气血,乌红枣脾胃和中。浮麦收冷汗,乌梅治咽虫。莲子清心理脾胃,桃仁破血通肠风。益智止小便之频数;麻仁利六府之燥风。知母、丹皮,治骨蒸之热;滑石、瞿麦,通五淋之功。 总而言之,急着治其标,缓者治其本,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 , 又在学者之善用焉。
0 个评论
分享 椎突煎散治腰椎间盘突出
wkpwss 2012-11-14 20:33
笔者近10年来细研吴佩衡学术思想,结合业师 朱良春 学术思想,揣摩两家学术思想之精华所在,创用纯中药“椎突煎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骨刺增生等并发的腰腿痛众多病例,均效如桴鼓。其简便廉验之真,乃祖国传统中医学之优势也。 温扶阳气是关键 “椎突煎散”融吴佩衡使用的白通四逆加桂合麻黄附子 细辛 汤,再合业师 朱良春 的“健脑散”于一炉,方由白制天雄或白制附子、麻黄、辽 细辛 、 干姜 、九蒸九晒之煨姜、生 甘草 、 桂枝 、油 肉桂 、 红参 、鹿茸、紫河车、天麻、枸杞子、炒益智仁、 全蝎 、鸡内金、 红花 组成,选15味等量共粉过60目筛,每日量为33~38克,加水500~600毫升,水开后3~5分钟,连汤带药分3~4次服。如夜难入寐、早醒属阳不入阴者,酌加小葱白连须5枚,肺胃不降有呕恶口苦者,加 生姜 薄片10~15克,服时葱姜可弃。临床按寒热虚实、灵活调正麻、桂、姜、附、参、茸之量。服药期间停服一切中西药物,包括保健品、降压、降糖西药,忌水果、饮料、牛奶、豆浆、酸冷寒凉食物,夏天不能睡空调间。 笔者总结分析了历年治愈的多例椎间盘突出和骨刺增生、腰肌劳损患者,虚寒者十居其九,忌辛辣者不属湿热,即使长期失精、滑泄或腹肌肥大之肥胖者所患之椎间盘突出症,问诊主诉时告知忌辛辣喜寒凉,亦不能用寒凉滋补药。要紧紧抓住温扶阳气这一关,盖“阳生阴长,天一生水”之理也。温扶真元,首选姜桂附麻辛,宣通太阳,温补少阴真元,因此,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论什么体型,不分春夏秋冬,均属真原大衰,故护阳治本是正治,要知椎间盘突出病理基础是水盛,水盛则需土来克之,土要壮,则需火来生之,火即心肾阳气,土即脾胃,故吴老擅用白通四逆加桂,和朱师的培补肾阳治杂病方,亦是并重后天脾胃的妙用。胃之虚寒责之心,脾之虚寒责之肾也,健脾阳则需壮肾阳,健胃阳则需补心火,温肾阳即补脾阳,补心火即温胃阳。这也正是两位大师重视心肾阳气之原由。盖肾中“真龙”不潜必循冲任上逆,而冲任属阳明,阳明壮,冲任固,真龙自不会上逆,从吴老善用大剂量附子、 干姜 、 肉桂 的功效来看, 干姜 、附子合而温中回阳,补火暖土,入上下心肾之外,直入中焦脾胃, 肉桂 补真火,下行而温肾,清代名医黄宫绣云其“大补命门相火,益阳治阴……,既能峻补命门,复能窜上达表,以通营卫。非若附子气味虽辛,复兼微苦,自上达下,只固真阳……”。姜、桂、附三药,共凑补火温土、温肾助脾之功,盖火土健旺,即无水盛之忧。 “在藏在经”要辨清 朱师治疗椎间盘突出提倡辨证和辨病相结合,认为本病内因多肾虚、局部气血不畅而致椎体纤维环退变、破裂,或椎管内部增生,导致椎管狭窄,髓核突出后压迫神经根。加之久坐,弯腰工作,更加重其病变程度。虽有人认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本病变在脊柱,而督脉又循行于脊柱之中,但临床所见椎间盘突出患者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等病变部位,大多发生在足太阳膀胱经上,只有少数病人病变部位在督脉循行部位上。本病的外因多为风寒湿邪侵入太阳经脉,使局部气血阻滞、不得流通,络脉瘀阻,或骨质增生对周围组织压迫,又加重了络脉瘀阻之病理改变,二者相互作用,使纤维环这原本供血就少的组织代谢更加缓慢,退化加速,弹性日渐减退;故一旦遇负重、弯腰、蹦跳、或极少的扭身等诱因,均可使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诸症蜂起。 张景岳 云:“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为表里,故在经属太阳,在藏属肾气。”张氏把腰部疾病(包括本病痛、酸、胀、麻、冷诸症)分为“在藏”与“在经”两类。在藏者乃因肾亏患者脏府阴阳气血失去平衡、此即“在藏属肾气”之意。有医者凡遇腰痛即诊为肾虚,用方总不外左归、右归、六味之属,殊不知有许多腰腿痛并非单纯肾虚引起,尤其是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足太阳膀胱经,致经气不利、经脉不通,盖“不通则病”,故此类腰痛其病位在经络,尚未涉及脏腑,椎间盘突出所继发的腰腿痛,临床体会大多部位滞留在太阳经脉上。朱师临床用药选用麻黄、 桂枝 、羌活、北 细辛 、制附片等温通太阳经脉之品,往往效出意外,此乃遵 张景岳 “在经属太阳之旨,从足太阳膀胱经论治”。笔者仿朱师之法,昔日用仲景“麻黄附子 细辛 汤”、“ 桂枝 芍药 知母 汤”合“健脑散”加减化裁,或配合朱师创制之“益肾蠲痹丸”通络搜剔,益肾壮督,“经藏”同治,颇有佳效。事实证明,急慢性椎间盘突出并发之各种腰腿痛、酸、胀、麻、冷,均可用单纯的中药治愈。只要辨清“在经在藏”或“经藏”兼夹,对症用药,均收满意疗效。 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又放射下肢过膝,其腰痛部位多在脊柱两侧的骶脊肌正中或外缘,而很少在后正中线上。下肢反射痛则多沿坐骨神经的分布区放射,从臀部坐骨大孔到腘窝,再循小腿外侧。《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直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掴中;其支者……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掴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端。”此述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正好和椎间盘突出继发的疼痛、压痛、放射痛部位相合。盖足太阳膀胱经主表,风寒束表,则经脉阻滞,亦有外伤闪挫致瘀血阻于经脉,更有因腰部劳损日久,气血津液化生痰瘀、阻滞经络,导致经气不通。故椎间盘突出继发的腰腿痛、酸、胀、麻、冷,大多病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为奇经,受十二正经之余气,亦受十二正经之邪气,风寒湿或痰瘀诸邪如滞留足太阳膀胱经,久之则邪气溢于督脉,以至督 脉经 气不利,即出现下肢瘫痪、二便失禁等症。临床多见于“正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亦可见长期误治之他型椎间盘突出症后期。朱师指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关键是首先辨明病因、病机,更要辨清病位。 椎间盘突出与骨刺增生、腰肌劳损均属中医“顽痹”或腰腿痛范畴,据历年报道及临床经验,如用一般祛风、散寒、逐湿、通络之药,均不易奏效,更多报道的是中西医结合,采用牵引、推拿、针灸、理疗、药物注射。虽远胜于国外的休息止痛及手术治疗,但毕竟不如单纯中药的简、便、廉、验,且牵引和手术有意外引起的截瘫,临床并不鲜见。吾师 朱良春 提倡单纯中药治疗,可减轻患者多方负担,且疗效显著。笔者创制的“椎突煎散”可随身携带,开水冲泡搅拌待温即服亦可。中药“散剂”的使用我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当代中医大师蒲辅周和其弟子李兴培教授,吾师 朱良春 均喜用散剂。据笔者体会,同一处方,使用散剂仅为汤剂所用药材的1/4乃至几十分之一,充分体现出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