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消化道

相关日志

分享 补钾
qaz123wsl 2013-12-14 17:38
一、关于钾的代谢 01、消化道内的正常代谢: 成人每日摄取钾盐2-4g即能够满足代谢之需。K在食道中不吸收;胃内有少量K穿过胃黏膜细胞;小肠(主要是回肠)吸收摄入K量的90%;其余10%左右随粪便排出体外。。 消化道内K的正常代谢和K量的稳定是血浆K的起始因素,也是总体钾量、细胞内外K量恒定在一定范围的重要保证。 02、钾在消化道内的吸收 钾摄入之后不停的被吸收,吸收量与摄入量固然成正相关,但吸收入血的速度应该认为是比较缓和的。 正常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钾在40-120mmol,变化较大。由于机体对钾的平衡调控较好,血清钾浓度不会改变:当每日摄入钾在15-20mmol时,经过4-7天后尿排出钾才开始减少,此时体内缺钾已达250mmol左右;当每日摄入钾1-10mmol时,尿钾和粪便排钾虽然有比较明显的减少,但仍较摄入的钾多,这种情况甚至能够持续21天之久。 二、关于补钾: 01、在应用排钾利尿剂、肾上腺皮质醇类药物、胃肠减压、禁食、腹泻、呕吐等,都可引起钾丢失,应口服钾盐预防低钾。 02、大部分低钾血症的病人,血K浓度在3.0-3.5mmol/L之间,这样的血清K浓度一般说来不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口服钾盐即可。 03、若不能口服或缺钾量很大时,需静脉滴注补钾。 需注意: ①无尿一般不补钾,除非血钾明显降低(1日无尿血钾上升0.3mmol/L)。 ②常规静脉补钾方法是氯化钾1.5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若氯化钾浓度过高,因输液时静脉疼痛病人常不能接受;若需增加补钾量又不能大量补液时,可同时加31.5%谷氨酸钾(5.5mmol/g)10-20ml于同一液体中静脉滴入。 ③补钾速度过快可发生高钾血症,因输入的钾需经过15小时细胞内外才能达到平衡,4小时才能经肾排出,一般补钾速度的限度为40mmol/h;凡血钾低于4mmol/L,应再补充高浓度钾溶液,成人可在半小时内滴入氯化钾1.0~1.5g,一般心律失常可以获得纠正。④若遇到缺K所致的心律失常、呼吸肌麻痹、肠麻痹等严重病情,表示体内缺钾程度太重,补钾量应大,速度也应加快,(外周静脉)极限浓度可提高到1%KCl,但必须有心电图监护观察。
0 个评论
分享 聚焦幽门螺杆菌与常见消化道疾病
木子大夫 2013-9-22 00:18
作者:徐竞鸥 ;裘佳 来源:医师报 2013-08-27 18:18 编者按:上周,本报就“根除H.pylori能否规避胃癌风险”的争议话题进行探讨。事实上,H.pylori感染还与许多消化道疾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H.pylori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以及肠易激综合征是否存在致病关系?根除H.pylori后是否对消化道症状有所改善?本期话题将聚焦于此,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相关问题的现状及进展,力求规范临床实践。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不良】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吕农华教授 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建议个体化根除幽门螺杆菌 目前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需采用综合治疗:H.pylori阳性者可以做根除治疗,有些患者可用抑酸治疗,还有促动力治疗、中药治疗以及精神和心理治疗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否需要根除H.pylori?国外的相关共识和指南有如下建议:MaastrichtⅡ共识推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MaastrichtⅢ推荐,将功能性消化不良改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最高级别推荐根除H.pylori,将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归属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认为根除有益于降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危险性;MaastrichtⅣ共识以最高级别推荐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H.pylori根除,并进一步强调根除治疗对消化不良症状缓解的有效性。国内相关共识、指南也有相关建议:桐城共识仅推荐对部分伴有H.pylori感染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根除;庐山共识和井冈山共识支持对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者进行根除。 国内外共识都支持对H.pylori阳性伴功能性消化不良行根除治疗,但这些共识和指南在制定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一:原因不明消化不良是否首选H.pylori检测和根除? 一般情况下,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经过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后,可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行抑酸治疗,可行H.pylori“检测-治疗”方案,还可做内镜检查。鉴于我国内镜技术普遍开展,且上消化道肿瘤发生率较高,H.pylori“检测-治疗”并无显著优势。MaastrichtⅣ建议,在人群H.pylori感染率较高(>20%)的地区,推荐对所有病因未明的新发消化不良患者进行H.pylori检测及治疗,但亦应考虑当地H.pylori检测及治疗的费用-效益比。此外,该策略对有报警症状及老年患者不适用。 问题二:根除H.pylori可否显著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于无症状对照者;H.pylori感染可能先于消化不良症状发生;H.pylori阳性者更容易出现烧心、上腹痛、夜间痛等症状。西方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根除H.pylori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缓解作用虽小,但有统计学意义。MaastrichtⅣ建议,对H.pylori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可使约8%患者症状得到长期缓解,优于其他治疗方案。 吕教授主张根除H.pylori,但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确诊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方能进行H.pylori根除;根除方案需个体化;根除治疗的症状缓解率有待提高;减少H.pylori根除治疗的可能弊端。 【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侯晓华教授 根除幽门螺杆菌需分清疾病主次缓急 相关性证据 2013年《Gut》杂志发表数据显示,中国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病率为4.1%~7.3%,日本患病率为7.7%,韩国为3.5%~8.5%,显著低于欧美国家(近30%)。统观全球,H.pylori感染率与上述现象相反,东方国家患病率高达70%~80%,显著高于西方国家(30%~50%)。这些数据提示,GERD发病似乎与H.pylori感染呈负相关。 200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GERD患者H.pylori感染率为38.2%,显著低于非GERD人群。值得注意的是,后者中有人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这类患者H.pylori感染率高是公认的。也有研究显示,GERD患者H.pylori感染率与非GERD人群类似,但后者实为溃疡样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鉴于入选标准不统一,导致寻找GERD和H.pylori感染共病规律有一定困难。 一项Meta分析筛选分析14篇病例对照研究和10篇相关临床试验,部分研究显示,H.pylori根除后GERD发病率增高,但也有研究认为GERD患者根除H.pylori后症状缓解。《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指出,亚洲人群根除H.pylori可增加GERD发生风险,美国、欧洲等人群根除H.pylori不增加GERD发生风险。深入探讨发现,亚洲人群胃体萎缩性胃炎患者胃癌风险高于胃窦炎,H.pylori导致的胃体炎比例可能高于西方国家。且胃体炎者根除H.pylori后,胃酸分泌功能恢复,进而增加GERD发生危险。 有研究比较慢性浅表性全胃炎、胃体炎和胃窦炎根除H.pylori前后GERD的发生率。根除前,三种胃炎的GERD发生率均为15%左右;根除后,三种胃炎的GERD发生率均增幅>10%,但研究没有发现三种胃炎根除H.pylori后GERD发生率的差异。由此得出,胃不同部位感染H.pylori时,胃酸分泌有差异,也影响到GERD的发生。 治疗建议 2003年桐城共识推荐H.pylori阳性GERD患者根除H.pylori。2007年庐山共识将GERD排除在根除H.pylori的指征外;部分研究认为根除H.pylori可能增加GERD和食管腺癌发生风险。但庐山共识也发现一个问题,即H.pylori阳性GERD患者如果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可增加胃体萎缩发生风险,进而增加胃癌风险。因此《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推荐,H.pylori阳性GERD患者若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需根除H.pylori。 侯教授指出,GERD患者是否需要根除H.pylori,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胃癌发生风险:如果胃癌发生风险高(如有胃癌家族史),就需要根除H.pylori;如果患者为胃体H.pylori阳性,尽管根除H.pylori可能诱发GERD,但鉴于高胃癌发生风险,根除H.pylori仍是必要的。 【幽门螺杆菌与肠易激综合征】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化虹教授 致病相关性尚待明朗 H.pylori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的相关研究一直存在争议,包括H.pylori感染是否能成为I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根除H.pylori治疗是否对IBS患者症状缓解长期有益等问题,不同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仍需更多精准设计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 流行病学 2000年,Locke等研究发现IBS患者H.pylori感染率(20%)高于无症状人群(12%),认为CagA抗体阳性与IBS的发生相关(P<0.05)。但随后有学者对147例IBS患者分析发现,不伴H.pylori感染的患者例数与伴有H.pylori感染的IBS患者例数几乎相同,且40~49岁患者中不伴H.pylori感染例数显著高于感染者,提示H.pylori感染对IBS发病未发挥重要作用。 根除H.pylori前后变化 2006年的一项研究将46例H.pylori阳性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匹维溴胺、蒙脱石散治疗4周,观察组同时加用抗H.pylori治疗2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认为腹泻型IBS与H.pylori感染无明显相关性。 2011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却显示相反的结果:H.pylori阳性IBS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培菲康+匹维溴胺,观察组另加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认为根除H.pylori治疗有助于提高IBS治疗效果。 机制相关性研究 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患者与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均可发现肥大细胞。H.pylori感染可能引起强烈的黏膜细胞免疫反应,并进一步启动肠道免疫机制导致IBS发生,因此H.pylori感染与IBS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近来有关肠道敏感性、胃肠激素(血浆胃泌素和胃动素)水平、胃排空、胃电节律等与H.pylori感染相关性研究结果,也支持H.pylori感染与IBS发病存在一定相关性的论述。
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
wkpwss 2012-11-22 09:59
治疗方法:两组西医治疗方法相同,包括: ① 一般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避免与可疑致敏原接触。如有明显感染,给予有效抗生素 7 ~ 10 天。并注意液量、营养及保持电解质平衡。 ② 对症方法: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时应用抗组胺类药物和钙剂,部分用 H2 受体阻滞剂西米替丁,有腹痛时用解痉药物,消化道出血显著者短期禁食,必要时输血。 ③ 抗凝疗法:如阿可匹林、潘生丁。 ④ 如有严重消化道病变或肾脏综合征表现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组加用中药 “ 抗敏消癜汤 ” 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3 次,根据年龄大小调整药物剂量。 7 天为 1 个疗程。药物组成(以 12 ~ 16 岁剂量):麻黄 4.5g ,蝉蜕 12g ,地龙 15g ,细辛 3g ,防风 7.5g ,荆介 7.5g ,羌活 6g ,独活 6g ,丹参 15g ,红花 9g ,川乌 3g ,草乌 2.4g ,牛膝 7.5g ,甘草 6g 。对并发肾炎伴有高血压者,去麻黄加白茅根 30g ,泽泻 9g ,车前子 30g 。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