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s2f3
 页 | 末页
1
l1s2f3发表于 2012-7-7 09:32:18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罗某,男,32岁,身高165cm,体重44kg,未婚。2012年6月27日因为腮腺炎并发睾丸炎来诊,之前发病起即在市人民医院就诊,给予输液抗病毒一周,病情未见好转,并出现了双侧睾丸肿大疼痛,故要求出院转看中医。就诊时主诉:腮腺周围肿胀疼痛,忽冷忽热(39.3)无汗,口淡,胃纳全无,咽干口燥、口苦、口渴,想喝温水,喝完还想喝。头晕耳鸣。双眼无神,全身疲累,想睡,但难入睡,闭眼就胡思乱想,烦躁,梦多。6月26日开始出现睾丸肿大发热疼痛,伴有下坠感。小便6到7次,量不多,呈黄色,有尿不尽的感觉但不痛。大便两三天一次,不成形,时有拉肚子。四肢冰冷手足不温、手脚心烦热。舌质淡,舌苔薄白,舌体正常. 脉沉,还算有力,跳动不急促。有过肾病综合症。
其实对于任何病人的分析,都要根据病人的现有症状来分析,因为病人的症是客观的,只要你按照证的组合,就具备了客观性,摆脱自己在临床上的主观性,主观性,会造成先入为主,这样自己就会陷入泥潭或者死胡同,辩证错误或者处方失误。
那我们要如何做才行?这个就要要求我们找出疾病的突破点,也就是关键。这个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按照六纲五证,一步步进行辨证。经方辩证,是一个方证对应的辩证过程,中间包括了六纲、五证、三焦、卫气营血这几个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利用六纲定位,这个是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如果这个六纲定位错误,接下来的辩证就会错误。而且在六纲辩证完成之后,那基本上心中有了几个大概的方证了。其实啊,任何疾病,复杂的,简单的,都是基础的运用。也就是说,基础才是我们的命根所在。在这个病案,一定要你的大脑里面闪过六纲的实质、提纲这两点知识点。回过头来,看这个病案。我们先看关键点有那些?
1忽冷忽热,咽干口燥、口苦、头晕耳鸣。
2、大便两三天一次,不成形,时有拉肚子。四肢冰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舌苔薄白,舌体正常. 脉沉,还算有力,跳动不急促。口淡,胃纳全无,口渴,想喝温水,喝完还想喝双眼无神,全身疲累,想睡,但难入睡,闭眼就胡思乱想。
3、睾丸肿大发热疼痛,伴有下坠感
4、烦躁、小便6到7次,量不多,呈黄色,有尿不尽的感觉但不痛、手脚心烦热、梦多
这些看起来是很复杂,实际上就是症状的分组。具有特异性的症状,进行组合。
特异性的症状群又叫做什么?就是证。也就是证候,或者病机。接下来,我们一点点的看。
第一点:忽冷忽热(往来寒热),咽干口燥、口苦、头晕耳鸣。
这里面,口苦、咽干、目眩,是不是很像少阳病的提纲证?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宋 263)
对于这个少阳病,在仲景学术上,是定位为阳之半表半里。也是寒热错综的,属于阳的多。
临床上面,我们要判断这个少阳的,有少阳症状群: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善太息,寒热往来,项强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腹痛、或便溏,舌苔薄白,脉弦。只要具备以上症状的三个症状以上的,都可以判断有少阳病的存在。这一个病人,很明确,少阳,是有的。
对于第二点,我将原有的症状整理了一下:大便溏,肢冷,纳呆,口渴喜温饮,神疲乏力,但欲寐(双眼无神,全身疲累,想睡,但难入睡,闭眼就胡思乱想),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还算有力,跳动不急促。其实啊,第二点的所有症状,都是寒性的症状,在六纲(三阴三阳)里面,只有三阴:少阴、太阴、厥阴才是具备寒性。也就是里虚寒。那这个病人,具备哪些?神疲乏力,但欲寐(双眼无神,全身疲累,想睡,但难入睡,闭眼就胡思乱想),这个不就是少阴病吗?《伤寒论》里面不是有“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这个条文的使用前提条件就是:里虚寒。而“大便溏,纳呆,口渴喜温饮,肢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就是太阴病啊。第四点:小便6到7次,量不多,呈黄色,有尿不尽的感觉但不痛、手脚心烦热、梦多,我整理一下:尿黄、尿频、尿不尽,手脚心烦热、梦多。这个啊,是典型的阳热证。直接归属于阳明。至于第三点,我们放在后面分析。另有玄机。
这个病人是少阳、阳明、太阴、少阴。那就会有人问了:你刚才说不是有厥阴吗?你分析的厥阴在哪里?首先,我们要明白的就是,六纲当中的厥阴,有两个证型,一个是厥阴中风,另一个是厥阴本证。两者都是有相同的一点,就是寒热错杂,以寒为本。或者说,偏于虚寒证。在仲景书中,正宗的厥阴病,是典型的下寒上热证,以寒为本。我们就看看这条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宋326)那这个病人是不是典型的下寒上热证,以寒为本,正宗的厥阴病本证?这个答案是一定的:绝对是。还有就是,厥阴病是寒热错杂,就是三阳病,加上三阴病。对于本案的病人,少阳、阳明、太阴、少阴的合病,就是属于厥阴病,为什么要如此详细分析?直接说是厥阴本证不就行了。要知道,书本上的厥阴本证,是上热下寒证,是阳明太阴合病。比较简单的。而在临床当中,往往厥阴病会不止由阳明太阴合病而成。这个病人就是代表了。这是一个方面,还有一个方面,分析厥阴病的组合成分,是为了辩证之后的方证选用。在这里,还有关键一点,就是少阳和厥阴的问题。这一点也需要思考的。思考什么?那就是少阳病和厥阴本证,不能同时存在。而且还有“忽冷忽热”这个症状啊。这个就是少阳的标志性症状:寒热往来。那这个病人,到底有没有少阳?要知道,六纲实质当中的“病位”,就有半表里。阳的半表里就是少阳,阴的半表里就是厥阴。在这个半表里的范畴里面,两者是会具备一些相同的临床表现。而且少阳可以看做是厥阴的表位。所以为什么厥阴中风证会出现类似于少阳病的临床表现,就是这样来的。(厥阴中风,汗出恶风,或但头汗出、但寒不热或微发热,或寒多热少往来,咽痛、头痛、或耳鸣目眩。身痛,手足冷,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心烦,脉沉弦)。有时候,厥阴本证也会出现少阳的一些临床表现。当某个病人出现少阳的表现的时候,一定要看看病人有没有里虚寒证,如果具有,这个少阳就不存在了。而是厥阴病了。对于这个病人,就是已经内陷厥阴了。
再次,我们综合一下这个病人的六纲病机:阳明、太阴、少阴合病,厥阴病。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第三点:睾丸肿大发热疼痛,伴有下坠感。这一点的重点,就在于“睾丸”。我们要从这里找到有利辨证的资料。“睾丸”,这个“蛋”啊。不简单,是生殖器的一部分。它在六纲当中其归属于少阴和厥阴两个纲领。如果这个病人是以里虚寒证为主,那就说明这时候是少阴病里面。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见到的除了蛋痛,还有就是阴部湿、冷之类的。但是这个病人,还出现“发热”,结合病人阳明病的情况,说明已经出现一种问题,就是厥阴。还有一点就是下焦湿热也产生了。如果临床,病人只有阳明病,那这个病人是彻头彻尾的阳明湿热,这时候,蛋也会发热而痛。所以啊,分析到这里,辩证的过程就已经结束,接下来,就是选方。在选方上面,如果根据条文,可以直接选用这个乌梅丸。也就是说,乌梅丸最对证。这是一种条文主义,也就是叫做套方,或者说套条文。那我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情况。有的。既然辩证为厥阴病。那我们就要从仲景所有方证中,找到属于厥阴病的方子。例如: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肾气丸、半夏泻心汤、干姜芩连人参汤、薯蓣丸、温经汤等等,从中选择。那如何选择?就是从辩证分析出来的,阳明、太阴、少阴合病,厥阴病。那乌梅丸是最对证的了。因现在择录恩师《伤寒论类编》中关于乌梅丸的方证药症的论述:
乌梅丸,是治疗厥阴病的范例方,有代表性。一切厥阴病的治疗,可以以它为配伍准则。这个方,细辛、干姜、蜀椒、附子、桂枝,是一派辛温热药,涵盖三阴,降逆驱寒饮;黄连、黄柏是苦寒药。入阳明清热除烦;当归入血温通血脉,人参补津液;乌梅酸敛降逆除饮。这是寒热、表里、气血并重。
乌梅,味酸平。《神农本草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恶疾。-----降逆气,除烦安心。
当归,味辛甘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温虐,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这个药温血脉,可以降逆,和调气血。
蜀椒,味辛温。《神农本草经》: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久服之,头不白。-----这个药,其实是大热的。降逆去寒饮而温中焦。
细辛,辛温。《神农本草经》: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也是驱寒降逆,止痛。
干姜,辛热。《神农本草经》:主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干姜可以解寒厥。
桂枝,辛甘温。《神农本草经》: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也降逆温通。
附子,辛苦热。《神农本草经》:主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走。-----不但降逆温通,还活血啊。
黄连,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久服,令人不忘。
黄柏,味苦寒。《神农本草经》:主五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阴阳蚀创。-----这两味药,清阳明里热的。
人参,甘苦小寒。《神农本草经》: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养津液的。人参,原为党参。我们现在用东北的生晒参代替,效果更好。
这个方子,总体来看,是辛酸甘苦之味都有。以温化降逆为主,结合清热燥湿,表里兼顾,补泻兼施,气血同调。酸苦除“烦”,甘酸除“饮”,苦辛除“痞”,照顾比较全面。去下焦的寒,清上焦的热。使整体阴阳调和。
为乌梅丸这个方子,就是从阳明、太阴、少阴合病来组方。
所以,把这个方子局限在厥阴病的下利,或者蛔虫病,那就是浪费了。要学会广用。从六纲分析中出发。结合药症。这样才能跳出条文这个框架。
处方:乌梅15枚,细辛6,干姜10,黄连10,当归6,附子6,蜀椒5,桂枝10,党参12,黄柏12(3付,每4小时一副,只吃头煎)晚上8点吃第一幅药,吃完第二幅药后开始出汗,热退,睾丸肿消,病情大大好转,腮腺还肿但疼痛已很轻微。按堂主嘱咐,继续原方进药,28号再用药2幅,并结合药物外敷,29号腮腺开始明显消肿,全身状况良好。今天再进药2幅。




评分

参与人数 1得票 +1 收起 理由
kaikai8368527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
NIANG
2
NIANG发表于 2012-7-7 09:48:44 | 只看该作者
见过一严重的在海南军区387医院治疗二个多月。

  • 投票
  • 收藏 收藏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