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林仁心
 页 | 末页
1
医林仁心发表于 2014-7-26 18:57:50 | 只看该作者

您的操作需要先登录才能继续哦!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在妇科病的临床治疗中,治疗方法虽很多,但在以肝论治的方法中,除以上两种,肝实和肝虚的治法外,还有肝寒和肝热以及滋肾养肝的兼治法,下面我来慢慢逐步分述:
三.肝寒
1.临床对于肝寒的治疗类型,常用“温肝暖宫法”一般有两种作用,其一是寒邪伤肝,常用温性药散寒;其二是肝脏本身的阳虚证,宜用温养、助长、生发之气;不过在妇科病中,主要指的是治疗肝寒血滞,经脉受阻的肝寒证。此类证型多见于妇女的行经少腹冷痛、恶心呕吐、大便溏泻、畏寒怕冷、腰酸、或小便清长、痛经、及产后腹痛等。常用的方剂如温经汤、艾附暖宫丸、川乌温经汤等,药物如:入桂、吴茱萸、艾叶小茴香、川乌、炮姜、紫石英等药。对于使用温肝暖宫法的代表病例,以前曾附于本法之后现简易分享如下:
患者陈某,女25岁,农民,内黄县东庄村人,2010年10月10日经前初诊

现病史:患者12岁初潮,19岁开始行经腹痛,当年三月,因经期被雨淋之后腹痛加剧,疼痛时肢体畏寒,面色苍白,严重时,周身冷汗,头晕欲倾,呕吐频繁,经期延后、经量甚少、色暗红、偶带紫黯血块、苔薄白、脉沉细。曾经其他医院治疗不效。
证型:经期受寒、邪系胞宫所致的宫寒痛经.
治法:温肝散寒、养血暖宫
自拟方:党参15克,炒当归、焦白芍各12克,边桂、吴茱萸、制川乌、川芎各9克,姜半夏、炒元胡、炒独活、威灵仙各6克炙甘草3克,取药5剂,水煎服。
10月20日复诊,患者自述,服药后经来腹痛明显减轻,只是头晕、睡眠不佳,苔薄白、脉曾弦细。又以温宫、佐以安神,用原方去川芎、川乌、独活、威灵仙,加茯苓、夜交藤、各12克,取药5剂,而后随访,痛经未发。
四.肝热.
对于肝热类型,常用“清肝泻火”法,临床适用于肝火上炎、内火旺盛的患者。注意清与泻的区别,清火常用“凉法”也称凉肝法。泻火多用“降泻法”,多用于肝火实证,症状见于头晕头痛,颈部跳动、面红目赤、口苦咽干、胸部胀痛、吐血钮血、急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妇科见于月经先期、量多、行经钮血、崩中漏下、行经头痛、或发阴疮等。治疗方剂,常用龙肝泻肝汤、当归龙荟丸。药物如胆草栀子丹皮黄柏黄芩夏枯草金钱草等等。类似本治法的代表病例如下:
患者张某,女65岁,农民,2011年5月5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阴部发生阴疮一处,溃烂肿痛流水,行步艰难、便秘尿赤,小便刺痛、有腰酸,舌红苔黄、脉弦数。
诊断为:肝经湿热下注
治则:清肝泻火,益气内托
拟方:曾用龙肝泻肝汤加减
方药:黄芪15当归12白芍12泽泻12谷芽12生地12瓜蒌仁12木通黄芩各9柴胡胆草各5甘草3,取药四剂(单位克)日一剂水煎服
5月10日复诊,阴部肿痛以减轻,胃纳增加,腹胀、大便、舌脉如前,又以清肝泻火、通腑行气之品用之
方药:生黄芪、大生地 、蒲公英、瓜蒌仁各12克炒当归炒白芍川楝子各9克木通炒黄芩各6克元胡柴胡大黄元明粉各5克。取药三剂水煎服日一剂
5月15复诊,大便已通,阴疮肿痛已大减、脓水收敛,脉弦数、舌质红。用前方加减继续用药
方药:生黄芪12瓜蒌仁12克炒当归生白芍大生地各9克木通川楝子元胡炒黄芩龙胆草甘草各6克取药三剂,服后而愈、随访未发。
以上所述均为临床点滴体会,只供朋友们参考学习讨论。

评分

参与人数 3专业积分 +1 得票 +2 收起 理由
阿龙军哥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dz_1860 + 1 感谢分享!
真人无奈 + 1 您的发言很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 收藏 收藏4
  • 转播转播
  • 分享
  • 举报